“兩元”退燒藥,如何“捧紅”東北制藥?
“兩元退燒藥”讓其背后的生產商東北藥企被全網評為“良心藥企”,也讓這家老牌藥企重新走進資本的舞臺中央。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疫情三年,造就了一眾醫藥企業的財富故事,而數十年不漲價的老牌藥企東北制藥并不在其中。
12月19日,新冠相關個股紛紛“熄火”之際,老牌藥企東北制藥“逆勢突圍”。早間開盤,東北制藥漲停封板,截至晚間公司股價收報7.76元/股。
消息面上,近日東北制藥生產的“兩元退燒藥”詞條一度沖上微博熱搜,從而順勢催漲了公司股價。
據悉,此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表》發熱癥狀常用藥物中包含了東北制藥生產的乙酰氨基酚片,而該款藥售價僅2元一板,內含20片,上市數十年從未漲價,與近期市面熱炒的多個新冠藥高價布洛芬形成對比。
當前,東北制藥表示將持續增產保供,且不會漲價售賣,緩解當前市面上“買藥難”的問題。
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不久前,東北制藥因涉嫌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左卡尼汀原料藥行為從而遭到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的1.33億元的處罰,今年前三季度,東北制藥的歸母凈利潤為1.28億元,如此次處罰最終確定,東北制藥2022年恐怕白忙活一場。
“兩元一連”,增產保供
前有天津2500元一盒的布洛芬,后有東北2元一聯的乙酰氨基酚片。
12月19日,東北制藥開盤沖上漲停,據了解,因東北制藥生產的對乙酰氨基酚片一板20片售價僅為2元錢,東北制藥熱度不斷攀升。
與此前網傳的“天津黃牛售賣2500元一瓶的布洛芬”形成對比,“2元退燒藥”的相關詞條一度沖上微博熱搜,進一步催漲了公司股價。
12月13日、12月14日,東北制藥分別上漲9.94%、10.06%,由于連續兩日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東北制藥12月15日還發布一則關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公告,而12月19日開盤,東北制藥延續漲勢,再度漲停,晚間收報7.76元/股。
據悉,此次輿論的主角是一款名為對乙酰氨基酚片,市面俗稱“撲熱息痛”,是一種臨床上常用的解熱鎮痛類藥物,主要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發熱,也可用于緩解輕至中度疼痛、等。
不久前,對乙酰氨基酚片還被列入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表》發熱癥狀常用藥物,而其背后生產廠商正是東北制藥。
公開資料顯示,東北制藥的前身為東北制藥總廠,1946年始建于佳木斯,前身為東北衛生技術廠,并于1953年更名為國營東北制藥總廠,至今已有76年的歷史。
而由東北制藥生產的對乙酰氨基酚片已在市面上銷售數十年,但從上市至今未進行過漲價,一直保持著2元20片的售價,且對于此次的突然“出圈”,東北制藥表示并沒有漲價的計劃。
此舉迅速獲得網友點贊,更有網友表示:“要支持這樣的良心企業”。當前在一眾疫情治療相關概念股大幅回調之際,東北制藥市值大增10億,午間收盤仍有65.9萬手封單。
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東北制藥優化了生產組織模式,產能提到原來的2倍。沈陽東北大藥房連鎖店有100多家,都是平價銷售,所有的藥店對乙酰氨基酚片都是每板售價2元。公司當前正開足馬力全力組織生產,每日可向沈陽地區藥房供貨300件。
東北制藥生產指揮中心主任王維琳在接受相關采訪時表示,雖然目前原輔料和人工成本都面臨上漲壓力,公司雖利潤不高,但滿足百姓用藥需求是制藥企業的責任。
而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兩元藥被網友紛紛稱贊之際,此前公司的“天價罰款”事件也被再度“翻炒”。
天價罰單落地,東北制藥一年白干?
公開資料顯示,除了對乙酰氨基酚片等普藥類產品外,東北制藥還生產維生素類產品、抗感染類產品、生殖系統和性激素類產品、神經系統類產品、抗艾滋病類產品、消化道類產品、麻精及含麻系列類產品等。
日前,公司發布公告表示,公司已于12月9日收到遼寧省市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告知書》。此前,公司因違反反壟斷法被處以罰款1.33億元。
公告內顯示,本次處罰針對的是東北制藥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期間發生的業務行為。
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東北制藥在前述時間內濫用在中國左卡尼汀原料藥市場的支配地位,實施了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左卡尼汀原料藥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行為。
相關資料顯示,左卡尼汀適用于慢性腎衰長期血透病人因繼發肉堿缺乏產生的一系列并發癥狀,其國內獲得批文的制藥公司有數十家,但擁有左卡尼汀原料藥批文的公司,僅東北制藥和常州蘭陵制藥有限公司兩家。
在2018年年底,有自稱為左卡尼汀注射液生產廠家人員在網絡上發布公開舉報信,稱東北制藥惡意壟斷左卡尼汀原料藥,抬高原料價格,致使左卡尼汀原料藥價格從700元/公斤上漲到8000元/公斤,仍然惡意不供應給制劑生產企業,極大地影響了生產企業的正常生產制劑。
此后,東北制藥在互動平臺上向投資者解釋,左卡尼汀原料藥成本受環保、搬遷等原因,以及原料成本上漲特別是員工工資上漲的影響有所上漲。
然而,這些解釋終究無法說明原料藥價格暴漲內因,在2019年11月東北制藥公告,被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反壟斷調查。此后該筆處罰在近日才將將落幕。
如此看來,沖上微博熱搜的“東北制藥涉嫌壟斷”的詞條與數十年不漲價的兩元藥并無關聯,不少網友對此表示,作為東北的“良心藥企”,幾年前的行政處罰恰巧在撲熱息痛爆火之際又被拿出來“翻炒”,背后是否是動了誰的奶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三季度,東北制藥的歸母凈利潤為1.28億元,而若此次處罰最終落地,也將意味著東北制藥今年白干。
背靠“方大系”,老牌藥企轉型崎嶇
而此番東北制藥出圈后,其母公司遼寧方大集團也隨之進入公眾視野。
公開資料顯示,東北制藥于1996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18年,遼寧方大集團通過混改成為東北制藥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
遼寧方大集團不僅在醫藥行業有所布局,其還在炭素、鋼鐵、商業、航空等領域有所規劃。除了東北制藥外,遼寧方大集團還擁有方大炭素、方大特鋼、中興商業、海航控股4家上市公司,其營收更是連續多年達到千億以上。
而略遜色“方大系”的多個上市公司,作為一家前身是制藥總廠的醫藥企業,近年來東北制藥的業務單一性使得公司利潤持續變變薄。
此前財務數據顯示,九十年代之際,東北制藥的年營收規模維持在7億元至12億元的區間內。進入千禧年,東北制藥的營收整體呈現出不斷攀升的趨勢。2006年,東北制藥的營收首度突破20億元的大關。
此后2007年,公司實現37.06億元的營收后,又接連打破40億元、50億元的紀錄。然而增速態勢并未持續,近幾年,東北制藥的營收表現并不穩定。
2018年方大集團入主的第一年的確為東北制藥帶來了增長勢頭,當年東北制藥實現營業收入74.67億元、凈利潤1.9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54%、64.04%。
但這次混改對東北制藥基本面的提升顯然后勁不足。進入2019年,東北制藥收入增速驟降20個百分點,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從1.95億元的高位下滑至1.74億元。
2020年,受疫情因素影響,東北制藥出現5年來的營收首降,凈利潤也從1.74億元降為1226萬元。
雖此后在2021年大致恢復至2019年的同期水平,但東北制藥2021年的歸母凈利潤僅為9903萬元,與2019年取得的1.74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存在較大差距。
此外,營收與凈利潤之間存在的差距,使得東北制藥的凈利率并不算高。
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東北制藥的凈利率分別為2.7%、2.07%。2020年,東北制藥的凈利率仍舊沒能止住下跌的態勢,當年的凈利率僅為0.15%。直到去年,東北制藥的凈利潤指標才回升至1.17%,但與此前2%以上的凈利率仍有所不及。
而業績起伏后勁不足的東北制藥似乎也開始“求變”,今年開始嘗試創新轉型的東北制藥也首度試水ADC和CAR-T。
據悉,今年以來,公司已耗費5億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加速推進與美國MedAbome公司協議引進的ADC藥物和CAR-T細胞治療技術合作項目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東北制藥為轉型資金供給,處置了兩套位于北京西城區的房產,按照市價,兩套房產的售出價格將超2000萬元,然而與傳統藥企轉型創新難度較大,房產價格與“天價”罰款相比實屬杯水車薪,而東北制藥的轉型之路也充滿崎嶇。
責任編輯 | 黃海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