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東海證券再被罰,高管頻繁離職,IPO懸了
正在IPO路上的東海證券,不斷收到“罰單”。
來源/財通社??作者/王鑫
12月16日,江蘇證監局連開三份行政監管措施,就債券業務多項違規等問題,對東海證券采取責令改正的措施,對東海證券時任總裁殷建華、時任債券發行部負責人許曉明出具警示函。
行政監管措施書顯示,2020年,東海證券開展有關債券的承銷業務過程中,債券一、二級市場業務未進行有效隔離;未及時向證監局報告風險控制指標不符合規定標準的情況;簿記建檔過程不規范。
上述行為反映出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內部控制不完善,違反了相關法規。
此外,2019年至今,東海證券部分前任高級管理人員因違法違紀被判處刑罰或正在接受調查,反映公司廉潔從業內部控制不完善。
因此,江蘇證監局決定對東海證券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督管理措施。
針對東海證券開展有關債券承銷業務過程中存在治理結構不健全、內部控制不完善等問題,江蘇證監局認為,殷建華為公司時任總裁且分管債券發行業務,對上述問題負有管理責任;許曉明作為時任債券發行部負責人,對部門的合規管理負有直接責任。
兩人被分別出具警示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需要提及的是,殷建華剛從東海證券總裁、董事的崗位上離任。
據東海證券2022年11月28日公告,殷建華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職工代表董事、公司總裁、首席信息官,將新任命楊明為公司執行委員會主任(總裁)。
殷建華為何突然離職?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但董事、高管的頻繁更替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的IPO進程。
在此之前的9月7日,曾身兼東海證券原總裁、副總裁、財務總監、黨委書記等多職的趙俊,因違規發放津補貼,收受禮品禮卡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被常州市紀委監委公開通報。
2021年12月,趙俊辭去職務。2022年6月,趙俊被開除黨籍,其涉嫌犯罪問題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往前回溯,2020年1月15日,東海證券董事會決議,趙俊不再擔任公司總裁及代行公司合規總監兼首席風險官職務,至今尚不超過兩年。趙俊還曾擔任東海基金董事長,直到2021年12月才因個人身體原因離任。2022年1月,完全退出東海證券。
值得注意的是,趙俊剛從東海證券離任不久,就因為東海證券資管三宗違法違規行為,遭到江蘇監管局的監管談話。
2020年2月,江蘇證監局出具了《關于對趙俊采取監管談話措施的決定》。經查,東海證券資管業務展業過程中存在兩大問題:一是風險控制制度和合規管理制度不健全;二是個別業務開展過程中未勤勉盡責。而趙俊作為公司時任負責人,對上述問題負有責任,被要求于3月6日攜帶有效身份證件到江蘇證監局接受監管談話。
此外,在趙俊之前,東海證券原董事長朱科敏也曾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朱科敏于2019年7月16日辭職。今年9月1日,公司副總經理汪勁松也提交了辭呈。
上述種種違法亂紀行為及頻繁的高管變更都為公司的IPO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
今年3月11日,東海證券公告,公司與中信建投簽訂了上市輔導協議,公司計劃在上交所上市。中信建投于3月11日向江蘇證監局提交了東海證券的上市輔導備案材料。
然而,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規定要求,發行人最近3年內董事、高管沒有發生重大變化,且最近36個月內未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內部控制健全且被有效執行。公司目前可能部分“踩線”了,不過此次“罰單”從性質來說屬于監管措施,不是行政處罰。
公開資料顯示,東海證券的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常州證券。2003年5月,在行業大潮轉折之際,常州證券改名為“東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2005年成為全國首批第十家創新試點券商。2013年7月公司改制為“東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注冊資本為16.7億元,第一大股東為常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2015年7月27日,東海證券登陸新三板市場,并以當年凈利潤排名第一的成績成為新三板領跑者。
東海證券披露的2022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98億元,同比增長22.82%;實現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3億元,同比增長10.14%。公司總資產596.02億元,總負債489.76億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