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花清瘟造成肝枯竭?以嶺藥業剛辟謠就跌停了
以嶺藥業為何突然發聲明辟謠,因為關于連花清瘟的爭論由來已久,近期愈演愈烈。
來源/易簡財經?
12月18日,以嶺藥業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
“近日,網絡謠言稱連花清瘟可造成肝損傷、肝衰竭,此類不實消息嚴重誤導了廣大民眾,嚴重損害了連花清瘟的產品形象,造成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以嶺藥業表示,連花清瘟從組方用藥歷史、系統毒理學、臨床研究及薈萃分析、上市后大規模人群中不良反應監測等多方面均證實有良好的安全性。
但這一聲明似乎并沒有恢復投資人信心。12月19日,以嶺藥業開盤大幅下挫,盤中一度觸及跌停。截至收盤,以嶺藥業報40.67元/股,最新市值為679.48億元。
來源:雪球
“神藥”連花清瘟,炒作退燒
以嶺藥業為何突然發聲明辟謠,因為關于連花清瘟的爭論由來已久,近期愈演愈烈。
以嶺藥業所說的謠言源自于有人提及,最新的Nature雜志發布數據,稱連花清瘟對肝臟損害極大。
后來雖證實nature的文章是個謠言,但全球多國疾控中心均稱連花清瘟不能預防和治療新冠。
今年5月9日,新加坡科學衛生局(HSA) 就發文指出,宣傳連花清瘟可以預防和治療新冠,涉嫌虛假宣傳和誤導消費者。
根據法規,新加坡禁止售賣者宣稱連花清瘟能治療新冠。發布不實廣告/誤導公眾的賣家將被逮捕,違法者可被提控,一旦罪成,坐牢長達二年、罰款高達5000新幣,或兩者兼施。
除去新加坡,澳大利亞、瑞典、美國等國家紛紛禁止連花清瘟入境。
深圳衛健委發布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張圖也直指連花清瘟。
這張圖把連花清瘟與黃桃罐頭作比較,突出了連花清瘟有“損傷肝臟”的功效,不如黃桃罐頭有用。雖然很快深圳衛健委便對文章進行了刪除處理,卻還是引發了廣泛熱議。
但有不少投資者調侃道,“白開水可比連花清瘟安全”“智商稅收完了”“安慰劑罷了,人為封神,不可不必”。
還有網友笑稱,“連花清瘟又名新板藍根”“吃不死人,但也沒啥用”。
可見,連花清瘟的神性已在逐步褪去。
“院士首富”吳以嶺
以嶺藥業的創始人吳以嶺出生于1949年,先后就讀于河北醫學院中醫系和南京中醫學院,畢業后曾擔任心血管科的內科醫生。
1992年,43歲的吳以嶺離開醫院,創立石家莊開發區醫藥研究所,即以嶺藥業的前身。
相傳是一次接診改變了吳以嶺的醫生之路。有一次,吳以嶺接診了一個老冠心病患者,在其他醫生都說無法治好的情況下,他潛心研究出秘方五龍丹,讓其病情奇跡般好轉。
后來“五龍丹”改名為“通心絡膠囊”,并在1998年獲批上市,也是以嶺藥業的第一個產品。
時間到了2003年,非典肆虐,吳以嶺站了出來,他帶領團隊研制出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用時僅為15天。
此后,連花清瘟常常出現在抗疫一線,吳以嶺得以聲名大噪。2009年,吳以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1年7月,以嶺藥業成功在A股上市。上市當天,吳以嶺以超過60億元的個人持股市值成為“院士首富”。
而今年4月,吳以嶺以15億美元的身價再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榜,鞏固了“中國院士首富”地位,風光無限。
近半營收來自連花清瘟
這樣的風光,離不開其研發的產品連花清瘟。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連花清瘟多次進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讓不少人對其治療新冠的效用深信不疑,以嶺藥業的業績得以持續增長。
營收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連花清瘟產品實現營業收入33.7億元,已占到公司總營業收入的41.6%。
市場占有率方面,根據公司2021年半年報數據,連花清瘟產品在2020年公立醫療市場中成藥感冒用藥銷售排名位列第1名,市場占比份額達33.5%。
實際上,這樣的爆火,可能與以嶺藥業自身的推動也有很大關系。
2021年前三季度以嶺藥業的研發費用為5.4億元,銷售費用卻達到了28億,是研發費用的6倍。
神藥之名難續
隨著疫情走入尾聲,連花清瘟的神藥之名已難以延續。
財報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以嶺藥業實現營收79.46億元,與2021年同期的81.12億元相比,下滑2.04%。而在整個2022年的三個季度,以嶺藥業的營收均同比下滑,下滑幅度分別25.8%、5.59%和2.04%。
現在,以嶺藥業正在不斷生產連花清瘟“周邊”,好像要在神藥退燒前,利用好連花清瘟的每一寸價值。
比如其申請的“含有連花清瘟提取物的紡粘無紡布的制備工藝及應用”專利獲授權,連花清瘟口罩將要到來。
不止于此,專利說明書中還提到,用本發明制備出來的含有連花清瘟提取物的紡粘無紡布,應用范圍極為廣泛,包括內衣、內褲、口罩、襪子、手套、圍巾,甚至是防護眼鏡等。
還有在京東商城上,有了在售的“以嶺連花清瘟口罩爆珠”,宣傳語為“一顆爆香珠的神奇魔力,無后顧之憂,暢享呼吸!”
而以嶺藥業在財報中稱,公司目前已研發上市的系列健康產品,口罩爆珠、清咽噴劑、空氣草本除菌凝膠等產品有著廣闊的消費群體。
回到現實,在微博、小紅書等各大社交平臺上,小編看到的是人們對連花清瘟產品的抵觸和不信任,不少人都直呼這是“智商稅”,不會上當。
總而言之,正可謂“花無百日紅”,隨著國內疫情進入常態化階段,連花清瘟系列產品的銷售量可能迅速進入下行通道。
當炒作進入倒計時后,才能夠清晰地看到,以嶺藥業如何再驅動業績發展。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