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國補退場,消費者的購車熱情會被澆滅嗎?
2023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退出歷史的舞臺,這會對新能源車的產銷形成怎樣的影響?下文我們一起來探討。
???作者 | 愉小編???出品 | 愉見財經
趁著周日晚上,說一期關于新能源車的話題。分兩個部分:
-? ?第一部分是關于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試點,對我們而言的意義何在,對此我們有個小視頻,是愉記在第一財經廣播的一則連線;
-? ?第二部分是關于新能源車國補退場的影響,小編同學寫了一篇觀察稿。
2023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退出歷史的舞臺,這會對新能源車的產銷形成怎樣的影響?下文我們一起來探討。
首先來梳理政策的步步退坡。
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稅,比如純電乘用車300到400公里續航補0.92萬元、400公里以上補1.26萬元、插混乘用車補0.48萬元等,這些政策相較于再早之前2021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稅而言,退坡30%左右。
而所有國補政策于2022年12月31號終止,之后上牌的車輛不再予以補貼。
就此我們可以看出,為了使新能源汽車產業平穩過渡,自2020年補貼推出的制度安排以來,采取分段釋放調整壓力的做法。
“愉見財經”還發現,這之中或有一個小小的“對沖”,那就是整車購置的綜合成本下降了,那補貼也退坡了,這兩者比例基本適應。
另一頭,雖然國家補貼正式離場,但各地的地方政府接力著補貼政策。
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已經有18個省市通過發放汽車消費券、延長購置補貼等多種方式意圖提振新能源汽車消費。
其中,上海市、安徽省合肥市、湖南省相繼推出的是新能源車置換補貼政策,即消費者在2023年6月30日前,報廢或轉出名下汽車,并購買新能源車,就可以獲得相應財政補貼。
其中,上海市給出的是每輛車有一萬元的補貼;合肥市則是給出每輛車不超過五千元的補貼,并且對車的條件有比較細節的規定,達到標準才能領取;湖南省則是如果個人消費者報廢在湖南登記注冊的符合相關標準的家用汽車,并且在省內購買新能源車,則可以得到五千元的補貼。
此外,山東、江蘇、浙江等地選擇的是直接發放購物車消費券。比如山東,今年上半年全省安排兩億元的汽車消費券,不僅支持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還包括了燃油乘用車、報廢舊車購買新車等消費行為。
下面再來聊,國補退場,對新能源車市場會是否會產生影響?
愉小編的第一反應,就是換位思考作,如果自己反正近階段打算買新能源車,那我一定會趕在紅利取消前買啊。就著這個消費者心理,“愉見財經”查了2022年12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果不其然,真有銷量高光時刻。
比如,理想汽車在去年12月交付首次突破2萬輛,創下單月最高紀錄;蔚來汽車按年增長50.8%;小鵬汽車交付量終于重回萬輛以上;比亞迪新能源車更是連續4個月銷量突破20萬。
據國家稅務總局數據,2022年全年我國累計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達879億元,同比增長92.6%。可以看出,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支持政策中,免征購置稅政策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表示:“國家補貼政策徹底地退出歷史舞臺會給汽車市場的銷售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但影響是可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將繼續(保持)增長的趨勢,在一段時間內不會因此而改變。”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則指出:新能源車的消費,根本的還是要改善消費環境,增加充電樁這類有效的布局,提升新能源汽車本身的質量才是進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關鍵因素。
行穩才能致遠。除去政策的支持鼓勵,打鐵還需自身硬——推進換點模式應用和燃料電池的示范,尤其是推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的先行區城市的試點,提高新能源車自身質量和配套設施等,才能真正加強“續航”能力,讓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在競爭中保持優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