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化就出局,元氣森林們準備好了嗎?
在經歷了持續多年的高曝光高增長后,率先入局的新消費品牌們正在集體進入深水區,不進化就有出局的風險。
來源/花朵財經??作者/劉元?編輯/鐸子
喜茶文和友排隊不再、海底撈關店300家、泡泡瑪特股價縮水90%……當這些在過往幾年中頻繁刷屏,叱詫風云的新消費品牌們,一再因為類似消息登上熱搜的時候,市場的寒意就連普通消費者都能察覺得到了。
在經歷了持續多年的高曝光高增長后,率先入局的新消費品牌們正在集體進入深水區,不進化就有出局的風險。
新消費崛起
“新消費”一詞最早出現在官方的話語體系,始于2015年。
當年11月,在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中,首次出現“新消費”,意見中明確提出要“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以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增加新供給”,來“滿足創造新消費”,形成新動力。
也正是這一年,被認為是中國新消費品牌進入爆發期的開始。
相比傳統消費,新消費有四“新”,也正是這四新,成就了“新消費品牌”。一是人群新。2015年前后,國內第一批互聯網原住民、一出生就與信息時代無縫對接的95后,開始陸續走上工作崗位,成為了消費主力軍。被稱為“Z世代”的他們,是伴隨著移動互聯網一同成長起來的,玩手機游戲、用微信聊天、在網上購物,幾乎就是與生俱來的能力。
善于種草的小紅書,估值一度達到200億美元? 圖源:網絡
與動輒喜歡懷舊,總是惴惴不安擔心自己被時代拋下的70、80后不同,他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完全是互聯網化的,微博、小紅書、B站等具有社交屬性的新媒體,代替了報刊雜志電視,成為了最主要的信息傳播路徑,能夠在這些平臺熟練應用新的營銷手段,將自己的理念和產品定位傳達出去的品牌,有機會在短時間內獲得巨大的曝光機會,吸引到精準的目標人群,迅速破圈。這也正是新消費的另兩個特征:新媒體、新營銷。
還有就是“新產品”。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0000元,達到21966元,其中上海、北京等地人均可支配收入更是超過了50000元,收入的提高,讓人們不再滿足于旨在解決溫飽的、初級的大眾化的產品和服務,各式各樣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不斷被提出,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在產業升級的帶動下,“新產品”不斷涌現。
新消費品牌層出不窮? 圖源:網絡
滿杯新鮮水果的喜茶、“0糖0脂0卡”的元氣森林、主推無尺碼內衣的ubras……敏感的察覺到這一市場變化的新消費品牌們,立足新媒體實踐新營銷,在巨頭林立的傳統賽道,通過提供功能差異化的產品、獨特的情緒價值,與競品迅速切割,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傳統品牌需要10年,乃至更長時間才能走完的價值增長之路。
作為其中的佼佼者,瑞幸咖啡、完美日記等品牌,從創立到上市甚至只用了3年多。
營銷依賴癥
新消費品牌之所以能夠如此快速崛起,新營銷起到了關鍵作用。
用互聯網上,流傳很廣的新消費品牌營銷三板斧概括就是:先找KOC在小紅書鋪5000篇測評,再在知乎鋪2000篇問答,然后搞定以李佳琦、薇婭為首的頭部主播,順勢在抖音中腰部主播鋪渠道,一套下來一個新品牌就成了。
盡管有些夸張,卻也從側面佐證了營銷對于新消費品牌的重要性。但這背后,也讓部分新消費品牌患上了嚴重的“營銷依賴癥”。
花西子的成功離不開李佳琦? 圖源:網絡
以誕生于杭州的彩妝品牌花西子為例,通過與李佳琦的深度捆綁迅速走紅,2019年雙11,一天的銷售額就達到了2.2億元,成為了國貨美妝第二,全年銷售額更是達到11.3億元,比2018年暴漲25倍,這一成績的取得,在傳統品牌唱主角的年代,是完全無法想象的。隨后,李佳琦甚至受邀參與到了花西子產品的設計研發中,對產品擁有一票否決權。但這也直接導致了一個結果,花西子的產品凡是和李佳琦合作的就可以爆賣,沒有得到推薦的就銷量平平,這一情況在李佳琦2022年停播期間,表現得尤為明顯。沒有了李佳琦的加持,2022年618花西子天貓銷售額1.47億,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3%。
一手創辦了雕爺牛腩,曾經高呼在新消費時代,“每個品牌都值得重新做一次”的孟醒,也忍不住寫下《李佳琦殺死了雙十一》的長文,感慨在超級KOL出現后,新消費品牌如果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培養消費者心智,只要營銷三板斧一停,銷量就會立即萎縮,士氣大跌,人才流失,進入惡性循環。
也正是為了擺脫,類似花西子這樣的單一渠道營銷依賴,新消費品牌們紛紛選擇躬身入局,在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拼多多、視頻號等等,不斷涌現出的新的流量平臺上,開賬號立人設做直播,一點點累積消費者的好感度。
而這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因為不同平臺的展現規則、運營邏輯千差萬別,多平臺運營,對新消費品牌的內部管控、營銷渠道管理也是極大挑戰。廣告模特的“瞇瞇眼”妝容,讓三只松鼠背上丑化國人罵名;李誕一句“讓女性輕松躺贏職場”,將Ubras送上熱搜;泡泡瑪特面試表格涉嫌職場性別歧視……新媒體的社交屬性,在用最小的代價成就新消費品牌的同時,也能將企業的過失無限放大,造成持續的傷害。
比拼產品力
更令人沮喪的是,看似永不枯竭的互聯網流量紅利,隨著國內網民數量突破10億大關,也有了見頂的跡象,疊加上疫情期間,人均消費支出增長的驟然放緩,習慣了比拼產品定位、比拼投放力度、比拼KOL覆蓋度的新消費品牌們,突然發現,過往那些通過個性化包裝、講動聽故事建立起的品牌認知,并不是那么牢靠,漸漸熟悉了營銷套路的消費者,去偽存真,開始重新把目光轉移到了產品本身上,比拼產品力成為了新消費品牌想要向上突破的關鍵。
感受到這一變化的投資方,不約而同的放緩了投資腳步,開始重新審視新消費品牌的價值。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國內新消費領域發生投融資事件325起,較上一年的513起,大幅下降了1/4。就連那些已經完成IPO的新消費品牌也未能幸免,奈雪的茶股價從18.98元跌至3.65元,泡泡瑪特更是從107元跌到了9.95元。
投資方的冷處理,源自對新消費品牌產品力信心的普遍不足。
很多借助新媒體,以提供差異化產品、情緒價值,與競品完成切割,實現突圍的新消費品牌,本質上提供的并不是從0到1的品類創新,而是概念創新,這也意味著,其短期內建立的錯位競爭優勢,完全不足以構成品牌發展的競爭壁壘,一旦所處行業的傳統品牌反應過來,很快就會追趕上來。
以“0糖0脂0卡”概念異軍突起,引領健康飲料風潮的元氣森林,2019年時在國內氣泡水市場的占有率一度高達85%,但隨著娃哈哈、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等飲料巨頭相繼推出“0糖”飲料,到2021年時,市占率已跌至50%以下。甚至在銷售旺季時,還遭遇了供貨商的惡意斷供,損失慘重。“內憂外患”之下,元氣森林不得不選擇投入巨資自建工廠和線下渠道。
部分已“沉睡”的新消費品牌? 圖源:網絡
拿到過幾輪融資的元氣森林,尚有資格與傳統品牌一戰,一些還沒有來得及獲得足夠關注的新消費品牌,則剛被巨頭發現,就很快消失在了視野中。據不完全統計,僅在食品行業,兩年來停止運營的,就有馬力噸噸、水茫茫、何不食、媛娘娘等數十個品牌。
重營銷輕研發,產品創新度低,是新消費品牌產品力不足的另一個表現。以率先完成上市的國產美妝名牌完美日記為例,公開資料顯示,歸屬于其母公司逸仙電商的專利僅有23個,而同屬化妝品行業的歐萊雅集團,每年申請的專利都有近500個,這其中巨大的差距,恐怕也是其爆紅之后,營收連續5個季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提出將著力擴大國內需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對于受疫情影響,沉寂了一段時間的新老消費品牌們,這無疑是一顆定心丸。
元氣森林們,準備好了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