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華,靠什么“轉動”崇德科技上市后的故事?
崇德上市過會,周少華一股獨大
文丨熔財經??作者|余久
前不久,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對宣布對今年2月“毒列車”的調查,顯示“毒列車”脫軌事故或因車輪軸承過熱引起。
說起軸承,不僅就讓人想起一個被談論了許多年的問題,就是為什么國內企業無法生產高端軸承,甚至有德國人說中國永遠做不出這種滾珠軸承,這些問題被一些媒體年復一年的討論著。
然而事實卻是,在中國軸承工業經歷“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三個階段后,早已不是當初的樣子,多年前無論是從市場規模還是銷售收入來看,我國都已經是世界第三大軸承生產大國。
期間也涌現出了大量軸承領域的上市公司,或即將上市的公司,這其中就包括周少華的“湖南崇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崇德上市過會,周少華一股獨大
據公開資料顯示,崇德科技成立于2003年,以滑動軸承研發、制造為核心,同時提供傳動、潤滑、密封、換熱等產品及服務,是軸承產品及傳動系統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資料顯示在相關領域,崇德科技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2020年,全球動壓油膜滑動軸承市場占有率前十名企業合計約占全球市場25.14%的份額。其中,崇德科技在全球市場占有率為1.31%,排名第六,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約為5.57%。
一定程度上,崇德科技技術創新同樣值得肯定,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擁有167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32項;先后主持或參與制定了14項滑動軸承領域相關國家標準。完成了中國第三代核電島內、外關鍵設備的滑動軸承研發,填補了國內空白,還承擔了“第四代核電重大裝備”、“中石化重大裝備國產化攻關項目”等多個項目的研發重擔。
崇德科技憑借齊全的產品型譜,可滿足客戶“一站式采購”需求,崇德科技產品銷往中國、韓國、印度、德國、美國、法國等國家,能夠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客戶的多層次需求。
有著不錯發展的崇德科技,與大多數企業一樣,在上升期決定上市,以募集更多資本進一步做強企業,好消息是2022年湖南崇德科技已經在IPO過會,準備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然而壞消息也隨著崇德科技的IPO過會被相繼曝光。媒體報道2022年9月30日深交所網站信息顯示,崇德科技審核狀態變更為“中止”。然而3個月后在2022年11月08日崇德科技創業板IPO審核狀態再次更新為“上市委會議通過”。
期間究竟發生了什么引得外界一陣猜疑。雖然外界沒有更詳細的信息,不過從一些事情上或許也能窺探出一二。
從各類綜合信息來看,崇德科技最明顯即最明面上的問題就是在股權上的一股獨大。
招股書顯示,IPO前,周少華直接持有崇德科技2,866.05萬股股份,占總股本比例為63.69%,此外,通過股東湘潭德晟、湘潭貝林間接持有崇德科技30.44萬股股份,占總股本比例為0.68%。
IPO后,持股有所變化,周少華直接持股47.77%,吳星明持股11.69%,張力持股6.44%,斯凱孚(中國)持股為5.22%,湘潭德晟持股為2.82%,兆富投資持股為0.62%,湘潭貝林持股0.44%。
但周少華通過直接或間接持股,依舊是一股獨大,為崇德科技控股股東和實控人。
雖然一股獨大在我國上市公司中并不罕見,甚至絕大多都是如此情況,但一股獨大的弊端也從來都非常明顯。
首先是容易形成獨裁。其帶來的將是決策質量下降,決策風險大增;其次,大股東容易成為瓶頸和天花板,制約企業發展;其三公司管理上也將出現很多問題,比如監管問題,家長式的管理方式會為企業帶去一定風險;最后則是道德風險。“一股獨大”的股東通過控制企業的資產、交易等方式達到自身收益最大化,然而卻損害了企業其他小股東的利益。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種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使得崇德科技留下不少難以被抹去的“黑歷史”。
圈錢、行賄、腐敗,崇德科技的黑料不少
招股說明顯示,2019年-2021年(報告期),崇德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576億元、3.234億元和4.10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311.85萬元、4611.49萬元和6337.22萬元。
能看出,崇德科技營收和凈利潤均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可是,崇德科技的回款能力卻是不行。報告期內,崇德科技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余額分別為14, 233. 72萬元、13, 703. 14萬元以及17, 168. 85萬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5. 25%、42. 37%以及41. 82%。
說明崇德科技雖有盈利能力,然外債頗多且不被收回。更大的問題在于,崇德科技即便面臨如此局面依舊進行了大規模分紅,招股書顯示,2020年崇德科技現金分紅金額為4000萬元,接近于公司當期的凈利潤。
所以,在招股書中顯示,崇德還要募集5000萬元補充流動資金,在外界看來疑有“圈錢”之嫌。但這對于崇德來說還只是一件小事。
此外,隨著崇德科技IPO,其與與湘電集團的故事也被爆出臺面。
湘電集團由湖南省國資委100%控股,成員企業包括上市公司湘電股份,長期穩居崇德科技第一大客戶,2019年至2021年營收貢獻分別為21.82%、19.77%與16.91%。
崇德科技實控人周少華就出身于湘電集團,1982 年至1984年任湘電電氣二分廠技工,1984年至1992年任湘潭電機廠進出口公司員工,1993年至1995年任湘潭電機集團香港辦事處經理,1996年至1998年任湘電集團關聯公司湖南崇茂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同時,崇德科技有多位董監高有湘電集團的工作經歷。
而據裁判文書網顯示,2018年11月原湘電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陳能。因涉嫌犯受賄罪、行賄罪被查處。案件之中就有崇德科技及周少華的身影。
判決書顯示,周某3原系湘潭電機廠職工,辭職后相繼成立了湖南崇德工業科技有限公司、湘潭崇德科技機器制造有限公司、湖南崇德工業傳動服務有限公司等公司(以下統稱為崇德科技、周某3很顯然就是周少華),2014年張某5亦從湘電集團辭職并擔任崇德公司總經理。崇德公司主要從事代理德國SKF滾動軸承和生產、銷售滑動軸承等業務,湘電集團和湘電股份系崇德公司的主要客戶之一(張某5為曾任崇德科技總經理、現任監事的張力)。為感謝陳能在貨款支付等方面為崇德公司提供幫助,2011年至2016年,周某3、張某5以拜年的名義共計送給陳能現金7萬元,美元1.5萬元。
最終,隨著2016年“反貪風暴”的席卷使這一事件曝光,雖然,這些事情都已成為過去,但對于即將上的崇德科技來說都是難以擺脫的“陰影”。
研發、毛利及單一性所帶來的不確定
再回到崇德科技本身,綜合來看其有著不錯的盈利能力,但這個盈利能力能持續多久卻是一個問題。
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崇德科技主要產品包括滑動軸承總成、滑動軸承組件、滾動軸承相關產品等,其中滑動軸承總成、滑動軸承組件為公司自產產品,滾動軸承相關產品主要為經銷國際知名軸承品牌SKF等相關產品。
而2019年-2021年,上述三類產品合計營收分別為2.31億元、2.91億元和3.7億元,占總營收比分別為92.43%、93.24%及93.46%。
可以發現,自產軸承產品與經銷軸承共同構成了崇德科技營收的主要來源。更直白一點就是營收結構非常單一。
然而,崇德科技的毛利率卻很高。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崇德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4.87%、33.31%及33.71%,相比之下同行的毛利率均值分別為27.06%、26.96%和26.51%。
這也引發了創業板上市委的現場問詢,要求崇德科技結合產品結構、技術特點、競爭格局等因素,說明毛利率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的原因,高毛利率是否可持續。
因此,崇德科技則在招股書中表示,毛利率較高主要由產品差異導致;發行人產品以定制化為主,且可傾瓦軸承組件、固定形線軸承組件等滑動軸承組件類產品屬于高端滑動軸承,產品技術含量更高、工藝更加復雜,對應的產品附加值更高。
從上述回復來看,崇德科技是軸承領域的高端定制企業,矛盾也由此體現。
2019年-2021年,崇德科技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05%、5.22%和4.95%,而同行可比公司的研發費用平均值則分別為5.88%、5.79%和4.88%。特別是2019年其主營業務毛利率高于同行公司7.81個百分點,研發費用率反而是最低的,這個矛盾實在是讓人費解。
除此之外,崇德科技除了營收結構單一,營收來源也相對單一。
招股書顯示,崇德科技的滾動軸承相關產品主要為經銷國際知名軸承品牌SKF等相關產品,該公司超過三成的收入來自經銷SKF的產品,2019-2021期間占比分別為34.67%、35%和34.46%。
與此同時,SKF也是崇德科技的第一大供應商,崇德科技從SKF的采購占比分別為49.46%、55.03%和39.99%。
由此可見,崇德科技對SKF產品存在著嚴重的經銷依賴。對于一家準上市公司來說,這并不是什么一個好消息。
總之,對與崇德科技來說,技術和能力并不胡成為企業成長的阻礙,真的問題更多是出在“人”身上,這也是崇德或者說周少華需要考慮及解決的問題。畢竟作為投資者,什么樣企業上市后值得關注,他們心理都有桿稱。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熔財經:城市商業新媒體,區域經濟鏈接者,產業趨勢發現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