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狂人余承東
華為挨罵最多的人。
作 者丨張靜波??華商韜略出品丨ID:hstl8888
1993年的一天,任正非正在辦公室忙碌。
突然,他接到一個電話,是一位新入職的實習生打來的。對方沒等介紹,上來就喊:
“老板,我發現了一個好東西,CDMA!”
任正非一臉蒙圈,掛了電話,問總裁辦:“這人誰啊?”
給任正非打電話的年輕人,叫余承東。
他嘴里的CDMA,是高通在3G時代崛起的關鍵技術。彼時的任正非,完全沒想到,這個愣頭青,日后會成為自己的心腹愛將。
出生在安徽農村的余承東,從小性格就很野,喜歡打架,而且打起來不要命。
這種橫沖直闖的性格,很適合早期開疆拓土的華為。
打完那個冒失電話的五年后,余承東把CDMA從口頭變成行動,他一個人拉隊伍,搞起了3G預研。
經過數年努力,華為最終研制出自己的WCDMA產品。
無線業務吹響了華為崛起的號角,西歐是關鍵一戰。
作為2G技術的鼻祖,西歐市場盤踞著諾基亞、愛立信等電信巨頭。想攻占這樣的市場,談何容易?
2001年,華為剛進入歐洲市場時,別說訂單,連客戶都見不到。任正非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轉機出現在2004年。
當時,荷蘭一家小運營商,迫切需要一種既節省空間、部署又靈活的方案,但大公司都不搭理它。
時任無線產品線負責人的余承東,經一線實地勘察后,提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分布式基站。
憑借這一想法,華為拿下歐洲第一單。憋屈了多年的華為同事,大哭一場。
兩年后,電信巨頭沃達豐希望從2G向3G平滑演進,找到華為合作。
首次被歐洲大客戶相中,誘惑極大。但這需要將諸多技術集成在一起,風險很大,一旦失敗,幾年都難以翻身。
壓力最大時,余承東和同事相約去爬深圳梧桐山。
路上5個小時,他一邊打電話,一邊跟人討論,要不要接?結果,十幾個人,幾乎沒一個人同意。
即便如此,也沒能攔住他。爬山回來,余承東當即拍板:TMD,必須做,不做永遠超不過愛立信!
他的想法,最終得到任正非的支持。
經過一年多攻關,華為成功開發出第四代基站SingleRAN,不但拿下沃達豐,還橫掃歐洲市場,訂單升至全球第二,直逼愛立信。
2012年,剛從歐洲載譽歸來的余承東,又接下一個燙手山芋——手機業務。
彼時,華為終端主要給運營商做貼牌機,沒啥知名度。在余承東之前,換了三任總裁,都未能扭轉頹勢。
不怕死的余承東,主動請纓,堅持要做華為自主品牌。
上任后不久,他果斷砍掉運營商貼牌業務。結果,當年華為終端出貨量銳減3000萬臺,營收雪崩。
就在如此艱難的局面下,他硬是帶領團隊,將華為手機做成了國產奇跡。這背后,離不開余承東強大的氣場:
他從不妥協!
據同事回憶,余承東總是提一些咋看很荒謬的東西,所有人的反應都是:絕不可能。
但余承東才不管這些。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他瘋了一樣逼著團隊加班、開會,以致后來大家調侃每天都在泡“夜總會”——不是花天酒地,是夜夜開會。
作為P1手機的技術負責人,李小龍對此記憶猶新。
那段時間,每天下班后,老余就在車里不停地給他打電話,從公司啟動汽車,一直到車子停在老余家車庫。
車子開了一路,李小龍也聽了一路。到后來,他都能清晰地分辨出老余發動機的聲音。
有人剛開始還“反抗”,后來被余承東天天打電話,逼得喘不過氣,索性豁出老命把它做出來。
結果,很多事還真就做成了。
余承東不光逼同事,對自己下手更狠。
2021年,華為跟賽力斯合作,一年多做了三款車。對于一個新玩家,這樣的造車速度可謂絕無僅有。
華為是怎么做到的呢?余承東后來說,“我們白天、夜里、周末、節假日都在工作,幾班倒,并行戰斗。”
在余承東看來,這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情,就看決心夠不夠大。
這個從小做事橫沖直闖、任正非眼中的“愣頭青”,還有一句更著名的話:
“我個子不高,屬于玩命的那種,打得滿臉是血也要繼續干!”
橫沖直闖的余承東,為華為開疆拓土,屢建奇功。但這樣的性格,也給他招來巨大的麻煩。
剛做手機第一年,他把運營商貼牌機全部砍掉,而自有品牌還沒做起來,導致當年華為終端業績慘淡,所有人都沒拿到年終獎。
這一下可捅了大簍子。
終端業務的幾位元老,對余承東意見很大。他們聯手發動了一場“倒余運動”,把余承東堵在辦公室,逼他下課。
此事鬧得沸沸揚揚。
關鍵時刻,任正非一錘定音:不支持余承東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
盡管在大方向上站余承東,但在具體工作中,任老板對余承東的批評,一點也不客氣,甚至像秋風掃落葉。
華為第一款高端手機D1,由于缺乏經驗,頻繁死機。后來,搭載自研芯片K3V2的M系列,也因發熱嚴重,被用戶吐槽。
據說,這事把任正非氣得夠嗆,當著一眾領導的面,把手機砸在余承東臉上。
更要命的是,余承東把情況想得太樂觀,Mate1備貨80萬臺,最后剩下40萬的物料,給公司造成巨大浪費。
為此,他被領導指著鼻子罵了很多次。
公司財委會甚至開會決定,每周檢查一次終端庫存,天天都要給余承東敲警鐘!
不僅上頭的領導,下面的員工對余承東也意見不小。
剛做手機那會,他跟團隊開會,幾乎每次都以吵架收場,拍桌子、摔門而去是常有的事。
對同事根深蒂固的toB思維,余承東尤其惱火,有一次實在忍不住,敲桌子咆哮道:你們腦子是不是進水了?!
再加上,平日里總提一些嚴苛的要求,暴君、余瘋子的外號,從此傳開。
余承東自己后來也總結道:“我是一個有缺點的人,不擅長和人打交道,性格東沖西撞,所以一不小心就樹敵了。”
比起東沖西撞,讓余承東樹敵更多的,是他那張經常吹牛的嘴。
余承東吹過的牛,包括但不僅限于:
我們遙遙領先于對手。
華為將在三年內超越蘋果,五年內超越三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廠商。
……
他甚至在接管終端的第一年,華為手機還“聲名狼藉”之時,就敢吹牛說,我們將推出一款比iPhone強大很多的旗艦手機。
任正非對這種動輒滅了誰誰誰的提法很不滿意,他曾親自下令:誰再說滅了三星,滅了蘋果就罰款100元。
不僅內部受罰,外部的討伐聲更是鋪天蓋地。很多網友管他叫余大嘴,還有人吐槽:“任正非找的什么人?”
余承東自己也承認:“我經常直來直去,給團隊帶來了不少麻煩。”
但他同時也辯解道:“可能我余承東不夠謙虛,但是不夠謙虛,并不是因為我們傲氣,而是我們一直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
最近的造車事件,更讓余承東身陷職業生涯中最大的一次輿論風暴。
由于華為再次發文強調,不會親自下場造車,外界對于余承東跟公司的矛盾謠言四起,有好事者甚至用謠言,將他“空降”到了小米。
那些造謠的好事者,顯然不了解華為的文化,更不懂得余承東跟任正非的關系。
在華為,任正非一再強調開放、妥協和灰度。在他看來,人都有優缺點,黑白分明是創新之敵。
華為也從來不用完美的人,因為完美的人,就是沒用的人。
對此,任正非曾開玩笑說,自己就是一個有明顯短板的人,在家里經常被女兒、太太罵笨得要死。
正是這種開放、包容和妥協,讓余承東在華為如魚得水。
根據國防大學金一南教授的描述,年輕時的余承東,誰也不服。
剛畢業時,導師勸他:你這性格,老是唯我獨尊,到哪都搞不好關系,不適合黨政機關或企業,就留在大學吧。
余承東也自認為是天馬行空激進派,不大討領導喜歡。
結果,剛到華為上班第一天,他就愛上了這里。用余承東的話來講:
我剛到辦公室,就看到一個女孩在墻角徒手倒立,還有些男孩翹著個二郎腿,腿比鍵盤還要高。
余承東心想,這不就是我想要的環境嗎?
他做事不喜歡搞什么可行性分析,也拿不出什么一二三四五。他只知道,遇到問題,干就是了。
當年做3G預研,他都沒做可行性方案,就找任老板要錢,還說項目能不能做成,我也不敢保證,但我估計行。
換其他老板,碰到這樣的二愣子,早就一巴掌拍過去了。
但任正非卻說:經費我批給你!我讓你摸著石頭過河。
任老板不但讓余承東摸著石頭過河,還在他被質疑、圍攻時,一次次站出來替他擋箭。
當年剛做手機時,內部對余承東意見很大,他也坦言:自己有三次差點被拿下。關鍵時刻,任正非一錘定音。
“讓余承東去做黑與白的事,我們在后面做一些灰度的事。”
不僅如此,任老板還在余承東最失意時,送給他一架殲-15艦載機模型。
那一年,殲-15在遼寧艦上成功實現首飛。任老板對余承東的期許,溢于言表。
當然,這種期許,有時候會化作一種恨鐵不成鋼的鞭策。
當任正非試用過自家手機,感到不爽時,他反復“嘲諷”余承東:“我的家屬都不用華為產品,他們都用iPhone。”
余承東剛開始很生氣,認為老板胳膊肘往外拐,但后來慢慢理解了:“老板脾氣很火爆,但內心寬厚,華為還是很包容,我活了下來……”
2019年,過50歲生日的余承東,發了條朋友圈,感恩自己遇到了一個偉大的老板。
任老板對余承東的鞭策也并非都是批評。
當年,余承東剛進華為,做普通研發人員,也跟很多人一樣,干完活就閃人。
后來當了主管,有一天,任正非把他叫到辦公室,對他講了一句話:盡心和盡力的干部是不一樣的。
言外之意,盡力只是做到了本分,盡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十幾年后,已經當上歐洲區總裁的余承東,有一次陪任總散步時感慨:這句話徹底改變了我的態度。
正是在任正非的包容、愛護、鞭策,以及言傳身教之下,初出茅廬的余承東,從一個做事冒失的愣頭青,最終成長為華為的一員猛將。
在余承東、乃至很多華為元老看來,任正非身上最吸引人的一點,莫過于地圖畫得很大。通俗講,就是:
很會吹牛!
這一點,跟余承東很像。
剛創業那會,華為還沒幾個人,任正非親自下廚房,給大家做飯。
有一天中午,還在炒菜的他,突然系著圍裙,從廚房跑出來,揮舞著鍋鏟,激動地沖大家喊道:
“20年后,華為將是世界級的大公司,全球通信行業三分天下,華為必有其一。”
聽得大家熱血沸騰。
曾經有人問華為昔日的二號人物鄭寶用:你對任總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鄭答道:“他太能吹了!”
在任正非的影響下,很多華為人喜歡上了吹牛。只要一吹牛,大家就覺得豪氣沖天,渾身使不完的勁兒。
然后,吹完牛,接著去加班,嗷嗷叫著去戰斗!
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包括余承東在內,一大批熱血青年聚在任正非周圍,他們一邊吹牛,一邊起而奮斗,將自己吹過的牛一個個實現。
經過30多年日積月累,最終將華為打造成一家偉大的科技企業,讓美國人都感到害怕。
偉大的背后,是華為人數不清、道不盡的辛酸路。
多年前,曾有國家領導人問華為時任董事長孫亞芳,華為成功后有什么感受?孫亞芳脫口而出道:
欲哭無淚!
余承東對此應該感同身受。
五年時間,經過一輪又一輪抽筋剝皮、堪稱商業史上最殘酷的制裁之后,華為手機最終活了過來。
這是華為精神的一次標志性勝利,它是華為人用30年的青春加速折舊換來的。
談及此,余承東在2022年接受央視專訪時,一度哽咽,甚至潸然落淚。
但這勝利還不夠徹底,來自美國人的打壓,依舊懸在頭頂,而且越來越歇斯底里。
余承東極度渴望在汽車領域,為華為再打下一片江山。只是如今的任正非,已無法再支持他摸著石頭過河。
畢竟,華為眼下最緊迫的任務是:活下去!
即便時局艱難至此,余承東和他的老板,仍舊堅持戰斗。在華為軍團動員大會上,任正非向世界發出擲地有聲的最強音:
“我們要用艱苦奮斗、英勇犧牲,打出一個未來30年的和平環境……讓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負我們。”
[1]《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中信出版社
[2]《從“東亞病夫”到民族復興》,金一南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