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眾生相:誰在“跑馬”?誰在營銷?
“終于能正經跑場馬拉松了!”
“終于能正經跑場馬拉松了!”
對于剛剛結束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馬拉松,來自保定的李想難掩激動興奮之態:“馬拉松肯定是線下好,就儀式感、環境性、氛圍感、社交性來說,只有線下才具備這些條件。”
4月9日,2023北京城市副中心馬拉松在通州區鳴槍起跑,途徑燃燈塔、漕運碼頭、運河減河沿岸等景區,全長42.195公里,近萬名選手用汗水、體力、毅力和實力,展示了跑步這項運動的激情和魅力。
事實上,早在疫情爆發之前,馬拉松就在國內井噴多年。2013年到2019年,相關注冊賽事從39場次到1828場次,短短6年時間,增長約46倍,參賽人數700余萬。
于當下,隨著經濟和消費秩序的恢復,包括上海、石家莊、亳州、青島等地,都將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舉辦馬拉松;更有甚者,僅僅在即將到來的4月15日和16日,全國就有近30場馬拉松開拔。
毫無疑問,國內“路跑”產業正處在再次“狂熱”的風口上,無論是選手還是商家,皆摩拳擦掌,預備大干一場。
眾生相,誰在“跑馬”?
對于跑步者而言,世界上只存在兩種人:跑者和非跑者。而在后者眼中,什么人在跑馬拉松?又是一個蜜汁疑惑的問題。
根據2019年中國馬拉松藍皮書統計,從年齡結構看,跑馬拉松人數最多的,妥妥是30歲以上的中年人。其中,全馬45-49歲年齡段的跑者最多,半馬30-34歲年齡段的跑者最多。
從完賽成績看,無論是全馬還是半馬,總體上看男子和女子用時最短的均為45-49歲年齡段的跑者,其次為40-44歲和50-54歲的跑者,用時最長的則為24歲以下和65歲以上的跑者。
田徑協會一項調查也佐證,報名馬拉松賽事的人群中,31~45歲這個年齡段是最多的,且他們平均的完賽成績都在4小時左右,堪稱積極向上又實力非凡。
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相比籃球、足球、游泳、網球等運動,跑步質樸又實惠,沒有場地限制,沒有入門要求,也不需要組隊結伴,穿一雙跑鞋,只要拔腿就行。
就像SOHO中國創始人潘石屹曾表示的,“我之所以選擇跑步,是因為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運動,只需要一個人。就連羽毛球、乒乓球這些也需要兩個人。”
其次,中年壓力、中年危機,乃至中年油膩等難關,都一再對“革命的本錢”下達任務,跑步可以分泌多巴胺和內啡肽,這種激素會讓人產生快樂的情緒,自然可以達到緩解焦慮,抵御歲月侵蝕的效果。
最后,一項超長距離的賽事,不僅需要發育完善的身體,更要有強大的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和肌肉骨骼系統,以及耐力基礎,中年人顯然更合適。
值得一提的是,處于馬斯洛需求理論頂層的成功人士尤其熱衷馬拉松。
《2022中國高凈值人群健康投資白皮書》顯示,有5成以上富豪有“亞健康”癥狀,而“跑步”則是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改善自身健康的方式,比如Facebook扎克伯格,萬科王石、郁亮,小米雷軍,搜狐張朝陽……
至今,郁亮那句“只有管理好自己的體重,才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還與他的跑步故事在互聯網上流傳。
一位曾經在MBA商學院就讀的高層則告訴柒財經:“公司很多領導都報名馬拉松跑步,如果你不跑幾場馬拉松,都不好意思融入那個圈子了。”
此外,馬拉松由于參與人數多、受眾廣泛、影響力大,加上媒體大面積報道傳播,早已被城市、企業、品牌視為形象塑造的載體和窗口,企業家跑馬,不失為一個好的宣傳途徑。
正如某資深“跑男”企業家認同的,跑馬拉松已經烙印為不少社會精英的標簽。通過跑馬,向外界展示積極向上生活狀態和堅韌不屈的拼搏精神,暗喻企業勃勃不息的生機和自由開放的文化,同時也向社會傳遞強身健體和打拼事業同等重要的觀念。
商與機,營銷與賺錢
長期以來,贊助體育賽事和運動員都是品牌曝光和營銷的重要渠道,特別是一些高規格的比賽,很輕松能讓品牌的知名度輻射到全球范圍,進而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比如曾紅極一時的健力寶,正是搭上洛杉磯奧運會的班車,成為中國代表團的指定飲料而受到關注;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飛入四大洲、五大洋的每一戶尋常家庭,和與其在體育賽事中狂刷存在感有直接關系;耐克贊助劉翔、李娜、蘇炳添,后者出色的競技表現,讓前者在中國區的美譽度大幅攀升……
喜歡攀巖的小五告訴柒財經,“比起娛樂明星、流量網紅,運動員作為‘活廣告’的價值和說服力往往更強一些。成績優秀的運動員會對商家產生強烈的‘帶貨’效應,很多人都會專門去打聽冠軍穿的是什么鞋子或是什么衣服,然后跟著買。”
伴隨著全民健身的熱情燃爆,推動馬拉松賽事普及化,越來越多的品牌盯上“路跑”營銷,試圖掘金其中的商與機。
就拿2023北京城市副中心馬拉松來說,不僅有北京銀行這樣的獨家冠名贊助商,還有今麥郎、一汽大眾、朗迪等合作伙伴。
而在體育用品圈,特步、李寧、耐克、阿迪等玩家,都常常出現在“路跑”活動的“金主”名單里,又屬特步最情之所鐘。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5年起,特步至少贊助了200場跑步賽事,助力39位運動員斬獲了209個冠軍,且打造了“愛跑步、愛特步”的獨特人設。
李寧除了牽手各地的馬拉松賽事,還發起李寧10公里路跑聯賽,并累計簽約國際馬拉松運動員38名;耐克一直是上海馬拉松唯一的至尊贊助商;阿迪則與北京馬拉松、廣州馬拉松聯袂;安踏鼎力支持上合昆明馬拉松;361度透露,正關注馬拉松賽事回歸,“公司會參加幾個賽事贊助,接下來,跑步品類會比較頻繁地在公眾面前出現。”
當然,背后的打點付出亦相當可觀。
2022年,安踏、李寧、特步、361度四家上市體育用品公司,廣告及推廣費分別為55.26億元、22.79億元、15.37億元、7.92億元,對應營收占比為10.3%、8.83%、11.9%、11.4%。平均下來,四巨頭每天要為放大品牌聲量花掉近2800多萬,分攤到馬拉松上,應該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投入力度導向終端市場,結果便是國貨品牌收獲了顯著的進步。根據98跑的百強數據統計,2019年-2022年,男子百強跑鞋占比率變化,特步從10%提升到36%、李寧從4%提升到13%、安踏從1%提升到9%。
長江證券測算,2018年-2021年,廈門馬拉松中參賽選手穿著國內品牌跑鞋的比例由35.5%提升至68.9%。
具體到業績指標,2019年-2022年,安踏、李寧、特步、361度,營收分別從339.3億元增長到536.5億元,138.7億元增長到258億元,81.83億元增長到129.3億元,56.32億元增長到69.61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從53.44億元增長到75.9億元,14.99億元增長到4.64億元,7.28億元增長到9.22億元,4.32億元增長到7.47億元。整體增幅都很大。
除此之外,資本也是覬覦“路跑”生意的大軍里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Keep的多輪融資里,就有騰訊投資、時代資本、高瓴資本等大鱷現身;常奧體育管理有限公司得到青楓投資、瑞源創投以及常州政府投資基金的青睞;曲江文旅2021年收購馬拉松賽事運營的頭部企業之一無錫匯跑……
對于進行時態的2023年,也是重啟賽事的第一年,馬拉松的狂熱之勢正迅速四散蔓延。或許就像文章開頭李想的心情:“終于能正經跑場馬拉松了!”
無論是跑者還是商家,大家都期盼已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