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孀許芬芬卸任游族董事長,林奇家族退出歷史舞臺?
林奇遭毒殺兩年半后,游族網絡有了新拐點?
作者/張凱旌?編輯/武麗娟?來源/野馬財經
游族網絡(002174.SZ)正在與創始人林奇家族漸行漸遠。
愛企查顯示,5月5日,游族網絡發生工商變更,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均由林奇遺孀許芬芬變為宛正,后者是目前游族大股東上海加游的實控人。
來源:愛企查
事實上,上述崗位變動早有跡象。3月,上海加游已經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受讓了原實控人林奇的三位繼承人林小溪、林芮璟、林漓以及其法定監護人許芬芬持有的11.72%股份,并已完成過戶手續;4月,公司董事會進行部分改選,宛正借此上臺。
至此,林奇時代游族網絡的董監高幾乎已經完成全面的換血。自林奇辭世后,已有多位高管申請辭職,2020年年報中任職的高管,拋開林奇的12人里,目前僅有鄭家耀、陳芳和張輝三人的名字,還留在新任高管名單中。
而相比于林奇時代,宛正手下的游族正面臨更多挑戰。年報顯示,2022年游族營收同比下降38.19%,凈虧損達6.3億元,是公司上市后虧損最多的一年;至今年一季度,游族的營收、凈利潤仍在持續下滑。
但換帥還是給資本市場帶來了期待。5月6日,公司新管理層就經營情況與包括博時基金、富國基金、中信建投證券等在內的65家機構進行了線上交流;1月2日游族初次披露與上海加游股權轉讓事宜至5月8日,游族股價漲幅達151.08%,抹平了林奇去世后的下跌。
這家以手握《三體》IP而聞名的游戲公司,在新管理層治下會交出怎樣的答卷?
許芬芬退位,宛正接任
游族原實控人林奇撒手人寰后,其生前持有的游族23.99%股份經公證由未成年子女林小溪、林芮璟、林漓共同繼承,而許芬芬作為法定監護人,得以行使三位子女持有的股東權益,一度成為公司的新實控人、董事長。
不過,由于林奇手中不少股份已被質押或凍結,三位子女并未獲得林奇生前持有游族股份的全部。截至2022年末,林小溪、林芮璟、林漓均持有游族4.11%股份,而林奇的持股比例在數度被動減持后已降至7.76%。
在此背景下,今年3月,林小溪、林芮璟、林漓與許芬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將持有的1.07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11.72%的股份轉讓給了上海加游,轉讓價格為10.2元/股,合計10.95億元。
上一次游族網絡股價低于10.2元/股,還是今年1月5日的事,此后便一路走高。截至5月8日,游族網絡收盤價23.25元/股,上海加游這筆收購目前浮盈逾14億元。
股權完成過戶后,游族網絡第一大股東變為上海加游,公司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值得一提的是,林奇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中,仍有約95%處于質押或凍結狀態。游族網絡證券部稱,這部分股權仍在林奇名下,還需要完成繼承才能處置,但由于質押或凍結暫時沒有新進展。
上海加游的背景并不簡單,其成立于2022年5月,原股東包括上海遠復、趙宇堯和上海華標。其中,上海遠復繼續穿透股權,背后浮現出宛正、馮濤和人民網私募的身影。
馮濤26歲與他人合伙創辦的艾豐豪投資集團,曾在1997年和華登國際一起投資了新浪,馮濤也成了新浪最早的海外董事。后來其還與軟銀中國薛村禾、紅杉資本沈南鵬一道被福布斯中國列為“中國最佳創投人”榜單前三。而趙宇堯則疑似曾擔任已退市的新三板游戲公司——心動網絡的總經理。
但今年以來,馮濤、趙宇堯已經陸續退出了上海加游的股東行列。目前上海加游98.99%的股權,都掌握在宛正一人手中。
來源:游族網絡公告(秦濤的位置已被宛正替代)
宛正在游戲行業涉獵頗深。目前其擔任高管的9家存續公司中,成立時間最長的是上海奧寧競技體育發展有限公司,而該公司運營的產品奧寧網絡,則是一家以電子競技為基礎,輻射競技類游戲產品開發、國內外游戲發行、直播的電子競技泛娛樂平臺。
不過,運營至今奧寧網絡在游戲產品方面的進展似乎并不多。目前,上海奧寧共持有6個商標,均名為陸島軍團,但商標狀態均為無效;此外,公司還有7個軟件著作權,其中6個都是2016年批準的VR游戲軟件,但搜索引擎中相關信息寥寥無幾;公司備案過的5個歷史網站,也都是無法打開的狀態。
上海奧寧控股的另一家公司上海珀斐,還有一個名為“Parfa”的項目,定位是新生代家庭娛樂游戲公司,同樣找不到具體的產品信息。
上海加游替林奇家族“解套”?
林奇曾被視為游戲界的傳奇人物。作為一名連續創業者,大學畢業10年后,林奇已經高居胡潤百富榜80后富豪第三,身價超過50億元,旗下游族網絡也成功實現借殼上市。
正因如此,林奇去世后也給家人留下了豐厚的遺產,包括自己實控的上市公司股權、《三體》IP、價值數十億的游族大廈,以及其他房產、收藏等。但同時,林奇也讓家人背上了高額的債務。
種種跡象表明,去世前的幾年,林奇對資金的渴求到達了頂峰。根據游族公告,林奇在世時累計將其所持有的公司總股本18.76%的股份進行質押,融資金額高達11.67億元。
除此之外,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林奇一共減持了18次,套現13.8億元。截至2020年末,林奇還占用了上市公司多達8.02億元的資金。時至今日,林奇所持5.73%股份仍處于被凍結的狀態。
林奇套現出來的錢都去了哪?有分析認為是流入了位于上海黃金地段的游族大廈。據“樂居財經”報道,林奇喜歡在舒適的環境里工作,也希望把空間的美好帶給更多員工,就花了40億去蓋一個新大樓,其中減持的錢就有部分用于蓋樓;也有觀點認為是林奇高價買下《三體》版權后,一直沉湎于此,想在游戲、動漫、網劇、電影等方面全方位發力,因此不得不從游族大量抽血。
如今林奇已經去世,詳細情況不得而知,但他的家人已經為此付出了代價。北京市漢華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齊正表示:“三位孩子繼承了林奇的財產,當然要繼承債務,許芬芬個人不承擔林奇遺留的債務,但她作為三位孩子的監護人需要在孩子繼承的財產范圍內承擔相應債務。”
為償還債務,林奇三名子女曾將過戶的股份全數質押。截至2021年7月8日,林小溪、林芮璟、林漓累計的質押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97.22%;林奇去世不久后,還傳出了家屬將其上海古北壹號豪宅掛牌售賣的消息。
即便如此,林小溪、林芮璟、林漓所持股份還是曾全部被凍結;三人還被紅塔證券起訴。2022年11月,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林奇三子女向紅塔證券償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本金3780.67萬元,再加上利息和違約金。
不過,隨著上海加游的入股,林奇家人目前已經基本解套。截至5月4日,林芮璟手中僅剩的0.62%股份也已經解除質押。
來源:游族網絡公告
《三體》IP還是未來嗎?
此前游族曾與包括阿里、字節跳動、B站、快手等在內的多家互聯網大廠傳出緋聞。其中最接近的是新浪。2021年10月,有知情人士稱,許芬芬已接受新浪集團收購股份的定金,但該報道很快被游族方面辟謠。
作為一家游戲公司,游族近年來的業績并不樂觀。林奇去世當年,游族出現了上市以來首虧;2021年,盡管公司成功扭虧,但其凈利潤仍為上市以來第二低,僅高于虧損的2020年,同時營收也同比下降31.87%。
2022年,游族營收更是同比降38.19%,凈利潤由盈轉虧,同比暴跌480.73%。6.3億元的凈虧損,也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新紀錄。
在此背景下,游族被多方爭搶的核心,是其擁有的《三體》游戲開發版權。游族網絡證券部表示,三體游戲最早將在明年上線。
產業時評人張書樂認為,游族通過三體游戲重新收獲高光時刻的難度極大,是世界級的。主要在于:其一,三體的劇情很難讓人有期待感,改動會帶來口碑的不可測,復刻小說又難以在宏大敘事下實現完美,口碑必然兩極化;其二,線性敘事的《三體》,要變成網狀劇情結構的游戲,難度極大;其三,長期以來影游互動或影視改編游戲,都沒有特別成功的范例,三體游戲如果沒有突破性創新,也難免俗。因此,要想盤活這一IP,可以在更多衍生品領域去進行授權,獲得更多的盈利場景。
“游戲才是游族的根本,IP從來不可能拯救一個游戲公司,尤其是這個IP如果從沒變成過爆款游戲的話?!睆垥鴺繁硎?。
事實上,除了《三體》外,游族也還存在其他的開發潛能。公司在5月6日的投資者網絡調研中表示,目前內部耕耘的高勢能IP有“2+2+1”,第一個“2”是“三體”和“少年”系列;第二個“2”是《權力的游戲》和《盜墓筆記》,最后一個“1”是自創的《山海鏡花》。
來源:游族網絡官網
除了開發IP潛能外,游族發展的另外兩個關鍵詞是“跨平臺”和“AI化”。前者指在手游增長趨勢放緩后,對老游戲的跨平臺改造;后者則是借助AI提效、降低門檻,比如4月,公司2D美術外包成本已經降低約25%。
此外,2022年年報顯示,游族海外地區收入占總收入的64.06%。將大部分業務放在海外,主攻日韓等國家和地區,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受版號限制的影響。
但游族缺少持續性爆款也是一個難以忽略的問題,這讓公司很難像巨人網絡的《征途》、吉比特的《問道》、多益網絡的《神武》等一樣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游族在失去林奇這個主心骨后,管理層曾一度陷入空心化。而宛正到來后,目前已經針對公司業務架構進行了改變,將原本隸屬不同部門的運營和研發合二為一,改為以工作室為單位,放在同一個體系中。
一系列變化,也是機構愿意加倉的原因之一。截至今年一季度,游族前十大股東已經多了中信證券、中歐互聯網投資基金、如意2號資管產品的身影,香港中央結算公司也進行了增持。接下來就看游族的業績,能否撐得起資本市場的期待了。
你對《三體》IP有何了解?關注過林奇遭毒殺案件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