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銀行:虛假宣傳等違規問題高發,業績增速放緩員工薪資高居第二
合規風險突出、業績增速放緩,員工薪資高居行業第二
來源?| 財經九號??作者?| 跳跳
縱觀今年各大銀行發布的2022年財報,江蘇銀行以705.70億元的營收、254.94億元的歸母凈利潤,超過北京銀行,成為新的“城商行一哥”。
江蘇銀行的迅猛發展,可以說是一匹“業界黑馬”,各項表現亦是可圈可點。除了亮眼的業績之外,江蘇銀行其他指標,諸如資產總額、存貸款總額、凈資產回報率等等,都表現優秀,哪怕是股價,2022年的漲幅也是城商行板塊的首位。
不過,江蘇銀行在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上,同樣避免不了瑕疵和風險的出現,比如合規風險激增,不良貸款規模走高等問題。雖然規模和行業排名上去了,但品牌美譽度卻未必那么好。
內控合規風險突出,一年內領十多張罰單
2月6號,央行發出了今年1號罰單,處罰的對象就是江蘇銀行。
處罰文件顯示,江蘇銀行因存在“違反賬戶管理規定、違反流通人民幣管理規定、違反人民幣反假有關規定、占壓財政存款或者資金、違反國庫科目設置和使用規定、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保存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未按規定報送大額交易報告或者可疑交易報告、對金融產品作出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等九項違規情形,
被央行處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和罰款773.6萬元”的處罰,并對江蘇銀行多位責任人處以了罰款。
在此前的1月20日,江蘇銀行作為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商及簿記管理人,在承銷發行工作開展中,存在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相關自律管理規則的行為,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對其給予警告并責令其針對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整改。
據統計,自2022年1月1日至今,江蘇銀行總行及旗下多家分支機構因虛假宣傳、違規銷售基金等各種問題屢遭主管部門十多次處罰,處罰金額累計逾千萬元。
如去年1月26日,江蘇銀行北京分行因開立個人銀行結算賬戶未及時備案、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等違法違規行為,被央行營業管理部給予警告并罰款124萬元,相關負責人被罰款4.1萬元;
再如去年底,江蘇證監局在對江蘇銀行的基金銷售業務進行現場檢查發現存在三大違規問題,決定對江蘇銀行采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督管理措施。
事實上,這些年來隨著江蘇銀行業務的“突飛猛進”,已經成為各大監管部門處罰榜單上的???。
據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報道,2021年江蘇銀行累計被處罰金額超1500萬元,當年度累計被處罰30多次;
在黑貓投訴平臺,截至今年4月底關于江蘇銀行銀行卡部的累計投訴量達234條,已回復和已完成均為0條,投訴內容涉及違規催收、無故凍結卡片等等。
由此可見,江蘇銀行雖然已經成為業內頭部銀行,但在內控風險、業務合規、公司治理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業績增速逐步下滑,不良貸款規模走高
從數據上看,2022年江蘇銀行實現了營收705.70億元,同比增長10.66%;歸母凈利潤254.94億元,同比增長29.45%,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但年度營收較2021年的22.58%,2020年的15.68%、2019年的27.68%下降不少;
歸母凈利潤增速也較2021年的30.72%有所下滑。
這種業績增速放緩的趨勢,也延續到了今年的一季報,今年一季度營收、歸母凈利潤增速雙雙低于去年全年水平。
當然,如果拆分2022年四個季度數據來看,這種業績增速下滑態勢也很明顯。
年報顯示,去年四季度開始,單季度的營收、歸母凈利潤等數據均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可以說業績表現最差季度。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隨著存款、貸款規模的較高速增長,存貸比已經提升到93.52,較2021年、2020年的數據都要高。雖然隨著貸款規模的增大,江蘇銀行的不良率在逐步下來,截止到2022年底,不良率下降0.14個百分點至0.94%,但不良貸款規模仍居高不下。
到去年底,江蘇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51.03億元,較2021年的151.38億元基本持平,到了今年一季度,不良貸款規模走高到155.48億元。
此外,在銀行核心的指標,如資本充足率上,近三年江蘇銀行各級資本充足率呈現持續下滑趨勢。2022年江蘇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3.07%,較2021年的13.38%、2020年的14.47%下降不少;
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從2020年的9.25%下降了0.5個百分點至8.79%,在17家城商行中幾乎墊底,僅好于青島銀行、杭州銀行和成都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銀行作為2022年第一組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還需面對附加0.25%的監管要求,即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75%,目前已經逼近監管紅線。
大干快上的同時,如何把控風險,也是江蘇銀行需要考慮的因素。
消費者投訴頻頻,員工卻高薪居行業第二
說到風險,江蘇銀行恐怕還面臨消費者口碑下滑的風險。上文提及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又許多未處理的投訴,許多訴求在于虛假宣傳、征信異常、暴力催收等等;
這些投訴單或許描述與事實有一定出入,但結合相關監管部門對其的處罰來看,似乎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印證。
比如在近期,就有消費者發帖投訴稱江蘇銀行某支行工作人員欺騙老年人購買中高風險理財產品、對逾期客戶開展恐嚇催收等投訴。
有意思的是,江蘇銀行一邊是服務投訴的增加,另一邊卻是員工收入的高位。
據第三方數據Choice顯示,2022年江蘇銀行的人均薪酬達到60.6萬元,較2021年的57.5萬增加5.3%,僅次于股份行中信銀行的63.4萬元。銀行業的高薪由此可見一斑。
不過,從江蘇銀行的年報中看到,除了普遍薪資較高外,江蘇銀行董監高等管理層中,薪資最高的居然不是董事長、行長、副行長等這些大佬!
比如董事長夏平去年僅有104萬年薪,行長葛仁余僅有96萬元粘性,其他幾個執行董事、副行長也差不多。
反倒是兩個職工監事鮑剛、施繩玖年薪高達234萬、236萬;兩位行長助理李敏、王衛兵更是高達300多萬年薪。
江蘇銀行,還是真有意思。
END.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及信息均來自上市公司財報、經濟參考報、時代周報等媒體報道的公開信息,數據如有遺漏,歡迎更正,并以上市公司最終披露為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