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成績分化,理想率先盈利后,這場淘汰賽還有機會嗎?
蔚小理成績分化,理想率先盈利后,這場淘汰賽還有機會嗎?
來源/江瀚視野
縱覽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江湖,除了大家熟悉的特斯拉與比亞迪牢牢占據頭部兩把交椅之外,在新能源汽車陣營中還有一支力量被稱為造車新勢力,在這其中“蔚小理”無疑是其最典型的代表,但是最新的成績單卻是理想率先盈利,另外兩家卻不甚理想,很多人都在問理想盈利之后,這場淘汰賽還有別人的機會嗎?
一、成績分化的造車新勢力
據城市金融報的報道,從同在紐交所和港交所上市的“蔚小理”表現來看,4月份再次拔得頭籌的理想汽車交付量摸高至2.57萬輛,創下公司單月交付新紀錄,交付量同比增幅516.3%,其當月交付量已超過了蔚來與小鵬兩家之和;此外,哪吒4月份交付量沖至國內造車新勢力第2名,零跑與小鵬則分列第3名和第4名;而3月份曾“摘銀”的蔚來4月份交付量環比下滑35.85%,跌落至第5位。
在頭部造車新勢力的銷量排名中,理想汽車呈現“一枝獨秀”。4月份,理想汽車月交付量達到25681輛,同比增長516.3%,創下月交付新高。今年以來,理想汽車可謂交付表現最為穩定的新勢力車企。今年前4個月,該公司月交付量均在1.5萬輛以上,3月份和4月份的月交付量連續破兩萬輛。截至今年4月30日,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近33.56萬輛。
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表示,理想L7在首個完整的交付月份實現了交付過萬輛。“在產品規劃方面,到2025年,理想汽車將形成‘1款超級旗艦車型+5款增程電動車型+5款高壓純電車型’的產品布局,面向20萬以上的市場”。
而據中國新聞周刊的報道,2018年,華爾街日報稱,中國電動車制造商已經超過了487家;但到了2023年,有數據顯示,能正常經營的新能源車企僅剩下40多家。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比亞迪與特斯拉位居頭部,賺得盆滿缽滿。在1-4月新能源汽車榜單中,排在第一的是比亞迪,二、三位則分別是特斯拉和埃安。
今年4月,蔚來交付量為6658輛,小鵬交付量7079輛。今年一季度,小鵬汽車總共交付1.82萬輛汽車,蔚來則共交付3.1萬輛。二者相加都不及理想銷量。而去年一季度,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交付量分別為2.58萬輛、3.46萬輛和3.17萬輛,三者差距并不明顯。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在車展前的技術架構發布會上亦表示,下一個十年,市場將進行一場“32進8”的淘汰賽,只有少數主流品牌能夠存活,300萬至500萬輛的規模(年銷售)是晉級門檻。
二、理想率先盈利后這場淘汰賽還有機會嗎?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蔚小理作為國內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一度成為市場的焦點。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蔚小理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理想率先實現盈利,蔚來和小鵬則陷入了增長困境。那么,蔚來、小鵬在這場淘汰賽中還有機會嗎?
首先,理想一枝獨秀也是時勢造英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和資本。然而,隨著政策支持的退坡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新能源汽車市場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一方面,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愿下降,尤其是在補貼退坡后,不少人開始重新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決定。另一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車技術和產品的不斷升級,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競爭者,蔚小理需要面對來自特斯拉、比亞迪等頭部車企的激烈競爭。
反觀理想,理想的模式到現在為止基本上還都是增程式新能源的模式,這種模式本身所受到的政策補貼就是較少的,這個在之前是理想的劣勢,但是當政策支持退坡之后,理想之前的劣勢反而變成了現在的優勢,這種形勢逆轉讓理想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較強的市場優勢,而另外兩家競爭對手卻完全沒有這方面的優勢可言,只能在政策退坡的影響下隨波逐流。
其次,三家模式之中理想模式是最實際的。理想汽車的增程式模式是其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與其他新能源汽車品牌相比,理想汽車并沒有像蔚來和小鵬那樣推出完全純電動的產品,而是選擇了增程式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有效地緩解消費者對續航和充電的擔憂,同時也可以降低電池成本和提高用戶體驗。
相比之下,蔚來和小鵬的產品模式相對單純,主要集中在純電動汽車領域。這種單一的產品線在市場上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壓力,不過我們要明確的知道,充電模式其實才是未來的方向,增程式這種模式是一種過度模式,但就是這種過度模式反而最接地氣,在當前電池尚未完全實現突破之前,理想的模式是最沒想象空間,但是卻也是最實際的模式。蔚來受限于換電模式的高投入,至少在短時間內還沒有足夠盈利的可能性。而小鵬卻還在分出寶貴的精力在考慮飛行汽車,從而導致主營業務的優勢不明顯。
雖然,未來的想象空間還是蔚來和小鵬更大,但是現在的市場就是這么現實,理想的現實主義反而成為了其難得的優勢,這就是當前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實事求是的邏輯所在。
第三,造車新勢力當前最大的難點反而就是銷量。在市場的淘汰賽之中,其實現在的造車新勢力最大的難點就是銷量,造車新勢力需要追求更大規模的市場,只有在銷量上形成規模,才能實現盈利。這是因為汽車制造業具有高度固定成本和較低的邊際成本特點,一旦生產達到一定規模,邊際成本會降低,從而降低總體成本并提高競爭力。而造車新勢力通常面臨資金、技術、品牌等多重挑戰,在缺乏規模的情況下難以實現生產成本的有效控制,從而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因此,新勢力需要通過擴大品牌知名度、提高生產效率、拓展市場份額等方式追求規模化發展。
然而,新勢力在追求規模化發展的同時,面臨著特斯拉、比亞迪等傳統車企的強有力競爭。特斯拉作為行業龍頭,擁有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品牌影響力,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特別是今年以來,特斯拉的反復降價讓市場被動陷入了價格戰的汪洋大海,對于這些造車新勢力企業來說其實是左右為難,不跟特斯拉降價的話,自己的市場份額會快速降低,消費者都會去找特斯拉作為自己的選擇,而跟隨特斯拉降價的話,造車新勢力企業卻沒有足夠的成本控制能力,更沒有產業鏈的定價權,一降價就是賣一臺虧一臺,買的越多則虧得越多。而比亞迪則是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龍頭企業,它在技術、生產和銷售等方面都有著很強的實力,也是造車新勢力的競爭對手。雙重沖擊使得造車新勢力的市場份額受到了擠壓,同時也使得它們的發展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
面對著巨大的銷量壓力,這才是為什么市場對于理想一枝獨秀顯得如此關注的原因,畢竟理想的銷量才是有未來的感覺,其他兩家實在讓人擔心。
第四,從長期市場的發展來看,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日趨內卷,競爭愈發激烈。除了蔚小理,還有一些傳統車企也在進入這個市場,如吉利、北汽、上汽、廣汽等。這些企業擁有較強的實力和資源,可以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盡管新勢力們擁有初創企業所具備的創新能力和靈活性,但傳統車企通過技術和資本方面的優勢逐漸進入市場,打破了新勢力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優勢地位。此外,新能源汽車市場伴隨政策退坡和市場的逐漸飽和,競爭格局也發生了變化。這使得新勢力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留給蔚來、小鵬等新勢力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如今,理想雖然看上去已經突圍,但是市場的競爭優勢卻不是一成不變的,蔚來、小鵬能否突圍還要看未來的銷量到底如何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