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萬維真假AI概念迷霧
擬發行股份收購奇點智源全部股權
來源/猛犸資本局
6月14日晚,昆侖萬維(300418.SZ)公告稱,控股子公司Star Group擬發行股份收購Singularity AI Technology Limited(下稱“奇點智源”)全部股權。Singularity AI全部股權整體作價1.6億美元(約合11.45億元),本次交易后Singularity AI的股東或其指定關聯方將獲得Star Group 25%股權。交易完成后,公司全資子公司昆侖集團有限公司計劃出資4億美元對Star Group增資,全力打造全球領先的AGI平臺。
公告指出,Singularity AI致力于實現通用人工智能,聚焦自然語言大型預訓練模型及開發者API的研發工作,主要產品及服務包括通用開發者API、聊天機器人和知識抽取。
因Singularity AI協議控股北京奇點智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奇點”)資產,因此資產評估范圍為合并口徑。
據資產評估報告(合并口徑),截至2023年3月31日,奇點智源總資產為455.97萬元,總負債3917.22萬元,凈資產為-3461.25萬元。采用市場法評估后,奇點智源全部權益價值為17.14億元(約2.4億美元),評估增值17.48億元。有投資者認為,奇點智源的資產評估價值過于樂觀,“標的沒有亮點,市場法評估17億元、收益法評估24.6億元,簡直離譜”。但也有投資者認為,這是股權置換,公司不會花錢收購,完成對奇點智源100%控股之后才開始增資燒錢。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今年2月9日,昆侖萬維在官方微信公號宣布與奇點智源合作,將在今年內發布中國版類ChatGPT代碼開源,防止大公司技術壟斷。
就收購奇點智源等問題,時代周報記者多次致電昆侖萬維董秘辦,截至發稿無人接聽。
研發費用僅千萬
評估一家AI研發公司的關鍵點是什么?“從行業對比來看,行業市研率為平均107倍左右,可以看到研發投入和企業價值的密切關系。”北京北方亞事資產評估事務所在奇點智源的資產評估報告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不過,合并口徑的資產評估報告并未披露奇點智源整體研發費用。
時代周報查閱北京奇點2022年度財務報告后發現,北京奇點1308.83萬元的研發費用中,955.48萬元的人員成本是最大支出項,平均每個月需支出79.62萬元人員成本。然而,北京奇點旗下研發成果寥寥。企查查顯示,北京奇點旗下僅有1項于2023年2月登記的軟件著作權——“AIyou數字人機智能對話軟件”,權利取得方式為“受讓取得”。此外,公司旗下無專利。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奇點2021年末貨幣資金余額僅為4650.44元,管理費用為277.78萬元,無研發費用、無固定資產、無營業收入。但2022年時,這一狀況得到了快速扭轉。截至2022年末,北京奇點實現營業收入420.52萬元,管理費用為196.46萬元、研發費用為1308.83萬元、固定資產為2.7萬元。
公告顯示,奇點智源早在2020年10月便已啟動中文類GPT-3模型研發,并在2021年3月完成140億參數中文類GPT-3模型訓練,同年6月便對外發布140億參數中文類GPT-3 API。但是,對于一家宣稱“2020年10月已啟動中文類GPT-3模型研發”的公司來說,千萬元出頭的研發費用顯然低于常理。以研發ChatGPT的OpenAI為例,僅2022年其在人力成本上的花費便超8000萬美元。此外,在算力和數據上,2022年OpenAI支出達4.1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8億元。
更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不對奇點智源披露詳細的研發費用情況下,奇點智源的資產評估報告如何給出17.14億元的權益價值?
“買買買”故技重施
北京奇點與昆侖萬維實際控制人周亞輝之間關聯密切。
天眼查顯示,北京奇點成立于2021年2月8日。2022年1月,北京奇點原股東夏凡、趙天嬌相繼退出,周亞輝與新余燦金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下稱“新余燦金”)進入,兩者合計持股100%。周亞輝是新余燦金最終受益人,出資比例為96.77%。2月,與周亞輝關系密切的劉佳(新余燦金合伙人)現身北京奇點股東名單。同年11月,周亞輝及新余燦金退出。2023年4月,劉佳退出股東名單,但仍在北京奇點擔任監事。
從時間線來看,在周亞輝一進一出北京奇點的操作完成半年后,昆侖萬維便通過控股子公司Star Group對奇點智源進行收購。也就是說,周亞輝控制的上市公司要收購一家他曾為大股東的AI創業公司的控股方。那么,周亞輝為何要進行如此一番操作?是否為了避開關聯交易?
△?圖片來源:企查查
一直以來,周亞輝和上市公司常有投資互動,在Opera(OPRA.NASDAQ)及閑徠互娛均有跡可循。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周亞輝與昆侖萬維的投資標的有較高的重合度。昆侖萬維最重要的投資抓手是昆侖資本,它由周亞輝一手創辦。官網顯示,昆侖資本創辦于2015年,專注于科技創新型企業投資,以美元和人民幣雙幣種模式運作。昆侖資本與周亞輝一同投資了Opera、DADA、竹云科技、小馬智行、科亞醫療、博雅輯因、PingCAP、和元生物等,部分項目已注入上市公司。
此次通過控股子公司Star Group收購奇點智源,是否意味著周亞輝又在故技重施,將其上市公司之外的投資“左手倒右手”,溢價裝入上市公司?同時再借助AI的概念,讓股價再蹭一波熱點?
自周亞輝2020年放手昆侖萬維的日常管理后,昆侖萬維已重回蹭熱點的老套路上。
2021年,元宇宙浪潮興起,Facebook更名為“Meta”。在Facebook更名不久后,昆侖萬維火速發布三季報,將元宇宙概念寫入其中并表示:“Opera的游戲瀏覽器與游戲引擎在報告期內進一步加深結合,形成一站式的玩家和創作者社區,打造在Opera平臺上創作、發行、消費游戲的閉環,加速了公司在元宇宙方向的布局。”
這波操作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監管下發關注函,要求昆侖萬維說明Opera現有業務與元宇宙方向的關聯性、在元宇宙方面已有布局情況、說明公司及相關方是否存在蹭熱點、操縱市場、違規買賣公司股票的情形。
昆侖萬維在回復關注函時直言,“2019年就開始布局元宇宙,元宇宙項目已經產生了一定體量的收入流水。”昆侖萬維因此收獲大量關注,股價不斷上揚。
時間來到2023年,AI行情再次火爆。2月,昆侖萬維宣布與名不見經傳的奇點智源合作。同年4月,昆侖萬維宣稱已與奇點智源就ChatGPT、圖像視頻生成等AIGC技術領域達成全面技術戰略合作,啟動ChatGPT的聯合開發,公司宣布即將推出對標ChatGPT的雙千億級大語言模型“天工”3.5,并定于4月17日啟動邀請測試。
對此,監管層繼續下發關注函。關注函顯示,昆侖萬維“天工”3.5仍在測試階段的表述與公司前期在關注函回復中披露的“公司和奇點智源合作開發中國版類ChatGPT,中國版類ChatGPT的知識產權歸奇點智源所有,后續公司享有中國版類ChatGPT商業化產生的凈利潤的50%”不符,監管要求公司再次核實并說明相關情況。
有市場人士質疑,昆侖萬維不足以維持AI方面的投入。AI需要大量算力設備的支持,昆侖萬維當前合計采購約4400萬美元的硬件設備,但對標大廠的大模型硬件設備投入,如百度文心一言的設備成本約12億元,昆侖萬維的硬件投入遠達不到主流水平。
財報顯示,昆侖萬維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47.35億元,同比下降2.35%;實現歸母凈利潤11.52億元,同比下降25.49%;202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17億元,同比微增2.05%;歸母凈利潤2.12億元,同比下降43.33%。
收購奇點智源的消息昨夜傳開后,6月15日早盤,昆侖萬維股價高開6個多點,隨后快速回落。截至當日收盤,昆侖萬維報收55.68元/股,漲0.09%。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