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超級巨頭,利潤大跌96%
AI的狂熱難以撐起芯片廠的利潤。
來源|鉛筆道? 作者丨夏雨
近日,臺積電公布了2023財年第二季度財務數據。
臺積電第二季度合并收入4808.4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1110億元),凈利潤1818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約420億元)。其中收入同比下降10%,對環比下降5.5%,凈利潤同比下降23.3%,環比下降12.2%。
這也是四年來臺積電首次利潤下降。
按照目前形勢,臺積電預計2023年營收將會下降10%,而不是三個月前預測的不到5%。這將意味著今年下半年的營收同比下降15%。
受益于生成式AI,英偉達今年股價暴漲,上周,鉛筆道提到,英偉達和微軟的市值一夜之間暴漲了17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633億元)。而臺積電正是英偉達GPU的最重要代工廠商,臺積電在AI芯片代工業務也很火爆,訂單多到產能短缺。
在臺積電,AI相關芯片業務將以每年近50%的速度增長,其在臺積電營收中的占比將從目前的6%擴大至10%。目前,臺積電6%的AI相關芯片業務收入大部分要歸功于英偉達的需求。
臺積電認為,生成式AI和大型語言模型,對于臺積電的長期增長是結構性的巨大機遇。生成式AI需要更高的運算能力和互聯頻寬,這推動了半導體產業的增加。無論是使用CPU、GPU還是AI加速和相關的AI專用集成電路從事AI機器學習,都需要先進的技術和強大的晶圓代工設計生態系統。
另外,隨著云企業從生成式AI獲得收入,云企業將會增加資本性開支以滿足長期的AI處理器需求。
AMD CEO 蘇姿豐就預測,到2027年,AI芯片市場將達到1500億美元。臺積電預計從現在到 2027 年,收入將增加一倍以上,AI收入將增長近 5 倍。
這些市場需求,剛好契合臺積電的優勢。因此,臺積電預計AI芯片(包含CPU、GPU和AI加速卡等)的業務版塊,未來5年的復合增長率是50%。
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臺積電其他的產品今年都在收縮,比如用于智能手機、服務器、工業應用的芯片。
在財報中,臺積電收入、利潤雙雙下降,很重要的原因是全球消費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機)市場疲軟,各家在消化庫存,導致對芯片新需求大減。以臺積電大客戶蘋果為例,已經連續兩個季度銷售下滑。
受全球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疲軟拖累的還有三星。三星第二季度營業利潤同比暴跌96%。盡管削減了供應,但持續的芯片供應過剩仍導致三星的關鍵業務出現巨額虧損。這已經是三星連續第二個季度暴跌90%以上了,第一季度利潤也是96%的跌幅。無論內存還是SSD用的閃存,三星都是全球最大供應商。三星曾表示,由于需求大幅下降,預計今年全球芯片市場將同比萎縮6%至5630億美元,并警告稱全年的困難狀況仍將持續。
據虎嗅網分析:目前AI芯片還很難成為各大晶圓廠的“救命稻草”。作者寫道“核心問題在于AI芯片市場與消費級市場相比,體量幾乎是微不足道。根據第三方市調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的統計,2022年全球AI芯片市場(包括各類用于高性能計算的GPU、CPU及集成電路)規模為168億美元,而同一時期僅蘋果在臺積電的訂單金額就達到了170億美元。”從臺積電的收入占比也能看出來:AI芯片占6%,智能手機芯片占33%。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的降溫,短時間難以被AI市場的狂熱彌補。
消費電子產品市場疲軟的背后,是大的市場回暖速度低于預期。以至于如臺積電總裁魏哲家直接就跟分析師交底:“即使我們有非常好的AI芯片需求,它仍然不足以抵消所有這些宏觀影響”。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