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置業客群正在發生一些變化
經歷了疫情之后,文旅行業迎來了歷史性拐點。
來源/丁祖昱評樓市
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國內旅游數據情況》顯示,根據國內旅游抽樣調查統計結果,上半年,國內旅游總人次23.84億,比上年同期增加9.29億,同比增長63.9%。
2022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文旅消費者的偏好也因此發生了一些變化。
比如,更注重旅游產品的安全和衛生保障,更青睞短途出游和自駕游等自由度更高的出游方式。經過長時間的“宅家”之后,2023年市場恢復常態,消費者更渴望享受戶外活動和身心放松的旅游體驗。
疫情三年,文旅消費者的置業需求也有了新動向。文旅消費者的置業意愿有所提升,中青年成為主力軍。
克而瑞文旅針對全國非定向區域的消費客群進行調研,共收回有效問卷479份,受訪者樣本覆蓋全國30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
對比近三年文旅產業消費客群變化來看,旅游消費者出游偏好、消費行為等均發生了較大變化。
首先,2022年居民出游意愿明顯增強。
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人均出游次數高達4.6次,但2022年不足一季度一次。其中,20%以上的居民全年僅出游一次,超過半數的居民出游次數為2-4次。與2021年相比,2022年受訪者中每季度出游超過一次的“高頻出游者”占比增加至約17.54%
此外,出游平均天數有所增加。
在2022年,絕大多數受訪者選擇了過夜游。超過八成的受訪者選擇了2-5天的行程,其中2-3天的游客占40.50%,3-5天的游客占40.71%。15.24%的受訪者的出游天數超過了5天,而一日游游客僅占3.55%。
2023年出境游和跨省游將不被限制,出游平均天數還將持續增加。
來自東北的佳佳是一名教師,今年7月份她利用暑期已經去過了新疆、青海和甘孜這些遠距離旅游地,三地的行程天數均超過了5天。她告訴我們,在她身邊也有不少自駕出國游的案例。
可以看出,疫情之后,人們更渴望享受戶外活動和身心放松的旅游體驗。
一個重要的變化是,2022年旅游消費者人均消費較2021年有所下降。
過去10年來,旅游業的人均消費一直保持著每年2%-3%的穩定增長。2022年,旅游市場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波動。調研數據顯示,2022年游客人均消費的集中區間為1000-3000元(占比39.25%)和3000-10000元(占比36.53%),與2021年相比,這兩個區間的占比略有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人均消費超過10000元的游客占比增加,從2021年的5.06%上升到了6.89%。
這意味著,一部分游客在疫情后更加謹慎,選擇了更為經濟實惠的旅行方式,而另一部分游客則表現出對豪華、高品質旅游體驗的追求。
《2022-2023中國文旅資產發展報告》中發布了一份關于文旅地產的置業客群專項調研,向全國非定向區域內有過置業經歷的客戶發放問卷,共收回217份有效問卷,樣本涉及全國27個省/直轄市。
這部分受訪者以25-35歲中青年為主,往往年均出游1-3次,家庭年收入處于中高水平,有著較強的消費能力。?
調研結果顯示,近七成受訪者對文旅地產具有一定的置業意愿,其中27.65%的客群表示對文旅地產有強烈購買意愿,只有3.23%受訪者不考慮購買文旅地產。
“考慮購買”的客群主要集中于沿海城市,如上海、廣東、江蘇和山東。
經歷了疫情的沖擊,文旅地產客群的置業需求在2021年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從置業目的選擇上來看,度假/休閑、健康/養老是主流,養生需求明顯上升。尤其是健康/養老需求明顯提升,2022年健康/養老需求的比重達到了79.52%,較2021年增加了近9個百分點。要知道,在2020年疫情前后,健康/養老客群置業目的占比只有33.21%和14.13%,2021年該置業目的的選擇占比已經排名第二,僅次于度假/休閑。
為改善居住環境的客群人數明顯比2021年減少,占比由40.58%下降至2022年的33.33%,這意味著置業客群置業目的已出現明顯分化。
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提高也促進了養生養老文旅地產的市場需求。尤其在國家大力扶持養老產業的背景下,養老地產市場的發展前景更加廣闊。可以預見,未來養生養老需求在文旅地產市場中的地位將會進一步提升。
從區域選擇來看,2022年,長三角地區成為文旅投資置業市場的首選區域,占比達到56.68%,比2021年提升了近三個百分點。
此外,云貴川渝地區也越來越受到置業者的青睞,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2021年該地區選擇占比為45%,排名第三,低于北部灣地區(47%)。但在2022年,置業者選擇該地區的占比已經達到47%,超過北部灣地區的32.72%排在第二位。
產品選擇也發生了變化。
調研數據顯示,獨棟(合院)產品為主的低密社區備受青睞,置業客群對較大面積段有了更高的接受度,90-120平方米與120-150平方米的兩種中等大戶型成為市場主流需求,總價承受范圍主要集中在150-500萬元。
文旅地產市場的客群不再單純追求低總價的產品,而更注重性價比。
目前,超半數百強房企涉足文旅項目的開發,文旅地產發展至今,更應該跳脫“地產”看“文旅”,并更進一步細分各門類,包括“大住宿”、“主題游樂”、“康療養生”、“體育休閑”等,形成“點——線——面”的產品結構布局,以動態捕捉市場需求,并構建立體的服務網絡,確保項目有序、長效地成長和發展。
疫情之后的文旅行業,將迎來報復性反彈。文旅部數據中心測算,預計2023年,我國國內旅游人數約為45.5億人次。
文旅消費者行為變遷以及置業需求的變化,也將給新時期的文旅行業帶來新的挑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