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埋伏的“減肥新秀”科源制藥與“力諾系”的神秘關系
隨著科源制藥的半年報披露,這只因“減肥藥概念”炒作火熱的次新股,背后出現高盛身影。同時,曾在新三板掛牌的科源制藥,也是河南富豪高元坤的“力諾系”旗下第二家上市公司。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8月21日晚,科源制藥披露了2023年半年報,其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高盛的持倉極為引人關注。截至6月底,高盛排在科源制藥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的第八位。
不久前,隨著減肥藥概念的發酵,科源制藥的股價應聲大漲,8月8日-11日累計漲幅達107.34%,實現4天翻倍。這也意味著,在科源制藥股價暴漲前,高盛就已“埋伏”在內,或能大賺一筆。
今年4月剛剛上市的科源制藥,當前市值僅為50億,如此小盤新股為何獲高盛關注?
據悉,科源制藥是力諾集團旗下的第二家上市公司,背后站著的是“濟南富豪”高元坤旗下的“力諾系”。
火熱的“減肥藥次新股”
8月初,以科源制藥為代表,A股掀起了一波減肥藥炒作。
8月8日,美股減肥藥龍頭諾和諾德宣布,針對肥胖或超重心血管疾病成年人的試驗SELECT Ⅲ期試驗結果超預期,點燃了減肥藥板塊。受此影響,科源藥業,當天即收獲了第一個漲停板。
兩天后,科源制藥迅速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產品二甲雙胍適應癥為用于單純飲食控制不滿意的Ⅱ型糖尿病病人,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島素血癥者,用本藥不但有降血糖作用,還可能有減輕體重和高胰島素血癥的效果。
8月11日,科源制藥早盤再次收獲漲停。至此,科源藥業8月8日-11日連收四個漲停板,股價累計漲幅達107.34%,成功實現4天內股價翻倍。
事實上,早在4月26日,科源制藥就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是國內主要的二甲雙胍原料藥生產廠家之一,根據下游客戶集采中標數據推算,公司二甲雙胍原料藥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0.68%。彼時二甲雙胍還未因減肥藥而受到人們關注。
此外,8月初,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了兩家美國制藥公司生產的首個用于治療產后抑郁癥(PPD)的口服藥。而科源制藥的原料藥產品包括抗抑郁類藥物鹽酸氟西汀分散片,也引起了一波關注。
雖然這波炒作熱潮迅速降溫,在8月14日觸及高點后,科源制藥一周股價下跌近30%。但從整體上看,8月8日到8月23日,科源制藥區間漲幅達74.95%,仍然實現了市值的短期大幅增長。
據科源制藥半年報顯示,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高盛的高華-匯豐-GOLDMAN,SACHS&CO.LLC新進排在第八位,持股數量為15.08萬股,占流通股比例0.59%。和高盛同時進入科源制藥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還有中信證券、國泰君安、中金資管、華泰證券等。
倘若未進行減持,那么上述投資機構或能在此輪減肥藥、抑郁藥炒作中收獲浮盈。
坎坷的上市之路
事實上,科源制藥今年4月才剛剛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資料顯示,公司主要從事化學原料藥及其制劑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覆蓋降糖類、麻醉類、心血管類及精神類等重點疾病領域,最新市值剛超過50億元。
早在2016年3月,科源制藥就曾在新三板掛牌。2019年底,其實控人高元坤還曾計劃將宏濟堂與科源制藥一起注入已經在A股上市的亞星化學,實現借殼上市,但由于對重組交易價格、業績承諾及補償等核心事項未能達成一致,重組最終失敗。
2020年8月,科源制藥從新三板摘牌,2021年6月遞交IPO申請文件,最終歷時近兩年,2023年4月科源制藥才正式上市。
上市初期,科源制藥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并不理想,首日科源制藥就跌破了發行價,跌幅達12.99%,在今年4月25日還創下23.99元/股的股價低點。
從主營業務收入10%以上的產品來看,鹽酸二甲雙胍是近期大火的減肥藥原料藥;OR10154是化妝品巨頭歐萊雅防曬產品的有效成分,科源制藥目前也是歐萊雅的供應商。
但疊加多個概念的科源制藥,當前業績表現卻乏善可陳。
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全年及2022年上半年,科源制藥的營收分別為3.11億元、3.67億元、4.21億元和2.2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014.55萬元、6865.14萬元、7817.25萬元和5106.59萬元。
8月21日最新披露的半年報顯示,科源制藥上半年實現營收2.24億元,同比增長0.14%,凈利潤為5120.44萬元,同比上漲0.27%,業績幾乎與去年同期持平。
此外,上市不久,科源制藥就經歷了多位高管離職,管理團隊似乎并不穩定。其中副總經理馮利和總經理孫雪蓮更是已經在“力諾系”工作近30年,在科源制藥擔任要職,對公司的IPO也做出了貢獻。
“力諾系”上市第二子
值得一提的是,科源制藥是“濟南富豪”高元坤旗下的第二家上市公司,背靠“力諾系”的大樹。
半年報顯示,科源制藥第一大股東為力諾投資,持有34.39%股權。根據股權結構透視,高元坤持有力諾集團80%股權,力諾集團直接持有力諾投資78.87%股權,意味著高元坤也是科源制藥的實控人。
自高元坤1994年成立力諾集團的前身濟南三威有限責任公司,距今已29年,在2022年濟南民營企業100強上,力諾集團排在第13位,營收達到了百億級別。
早在20年前,“力諾系”就嘗試進軍資本市場。
2001年11月,力諾工業通過借殼雙虎涂料成功上市,這也標志著當時的力諾集團擁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此后力諾集團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擴張。2008年,高元坤還成為了濟南首富,并將百年老字號宏濟堂收入了旗下,整合了濟南多家醫藥企業。
不過,2010年,力諾工業改名為力諾太陽并進行了資產置換,資產變更至力諾集團旗下,隨著2012年宏發股份借殼力諾太陽上市,力諾集團旗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易主。
此后,高元坤又進行了多次對資本市場的沖擊,但都止步于在新三板市場。力諾集團旗下的多家公司都曾在新三板掛牌。
其中,宏濟堂曾于2016年9月14日在新三板掛牌,2017年7月7日摘牌。力諾電力在2018年5月29日在新三板掛牌,2019年3月5日起終止在新三板系統掛牌。
如今,力諾集團旗下企業中,除科源制藥外,特種玻璃生產企業力諾特玻在2021年11月成功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成為“力諾系”另一家上市主體。
不過,上市也未推動力諾特玻實現業績增長,相反其凈利潤還出現了下滑。2023年第一季度,力諾特玻凈利潤為2292.27萬元,同比減少26.78%。2022年力諾特玻凈利潤為1.17億元,同比減少6.51%。
今年二季度以來,力諾特玻的股價也一直呈震蕩下跌的趨勢,3月1日至8月22日,區間跌幅達31.14%,市值減少近三分之一。
就力諾系目前手握的兩張王牌來看,當前業績都不亮眼,二級市場表現也起起伏伏,雖然可以憑借一時熱度炒作,但經營基本面才能收獲長青資金關注。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