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昊科技凈利同比增長178.26%,產品創新疊加與商業化加速培育長期增長
申昊科技凈利同比增長178.26%,產品創新疊加與商業化加速培育長期增長
8月25日晚間,申昊科技披露2023年半年度報告。財務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666.01萬元,同比增加19.3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457.00萬元,同比增長178.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損益凈利潤1,895.92萬元,同比增長499.52%。申昊科技表示,財務業績的顯著提升,源于公司在2023年堅定“人工智能+工業大健康”的戰略定位,聚焦基礎設施數字化運維建設,推進公司全面發展。
以創新為驅動,拓寬產品品類及應用范圍
申昊科技是一家長期專注于設備監測檢測及故障診斷領域的智能機器人及智能監測檢測設備研發、制造、推廣及應用的企業,為工業設備安全運行及智能化運維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申昊科技表示,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以創新為驅動,采用“AI機器人+行業應用”的模式,以解決工業基建設施的經營維護領域存在的諸多問題與痛點。近年來,申昊科技堅持加大研發投入,2020年、2021年、2022年,申昊科技研發費用分別為0.70億、0.86億、1.28億元。2023年上半年,申昊科技研發費用投入5,438.49萬元,同比增長10.66%,用于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以及既有產品的持續迭代,逐步形成“海陸空隧”產品布局,行業從電力電網延伸至軌道交通領域,并逐步探索布局油氣化工、生態環境、水下巡檢等其他工業領域,產品功能也逐步從巡檢向帶電作業延伸。
落實到具體工作來看,2023年上半年,申昊科技對變電站場景下的巡檢機器人、遠程巡視系統和集控系統進行升級,完善了智能安全帽的產品定位及技術創新;同時,新型產品輸電線路巡檢機器人、輸電線路除冰機器人以及配網工程監理機器人等已于2022年在電力電網領域先后落地,并在2023年上半年進一步推廣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申昊科技攜硬核產品申龍一號水下機器人亮相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標志著公司應用領域已拓展至水下巡檢。公開資料顯示,該機器人可搭載水下作業機械手,運用于救助打撈工作和緊急消防物資運輸。該產品的誕生將進一步提高公司盈利能力,發力水下巡檢藍海市場。
此外,上半年,申昊科技在AI產品布局方面,致力于提升AI產品的軟硬件水平,并不斷提升公司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的服務創新能力和高質量輸出能力。
天風證券全球科技首席分析師孔蓉表示,大模型和GPT除了通過與各行業結合進而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更需要關注的,是其將推動很多技術的發展。例如機器人、自動駕駛等等,因此未來與AI結合更緊密的細分領域,有望出現加速發展。
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等相關政策和意見指南的密集發布,人工智能、機器人、數字經濟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
申昊科技曾在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披露,未來,公司將持續加強人工智能的研發投入,夯實現有技術優勢,實現在特定細分領域的技術領先和產品優勢,不斷拓展人工智能、機器人行業應用的廣度和深度。
深化商業化布局,國內外市場同步拓展
申昊科技作為一家深耕智能電網領域逾15年的老牌企業,與國網浙江已有近十年良好合作歷史,在省內積累了良好的品牌聲譽。
近年來,申昊科技在穩固浙江省內市場的同時,加大省外業務拓展。回顧歷史數據,近三年,申昊科技浙江省外的營業收入占比分別是47.32%、33.89%和40.19%。2023年上半年,申昊科技繼續完善銷售渠道布局,提升產品滲透率,并已逐步建立全國的銷售渠道。
同時,為覆蓋專業領域目標的空白市場,申昊科技攜手天津一號軌道交通運營有限公司、中鐵上海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浙江長龍航空有限公司等專業合作伙伴,實現產業協作與資源整合,努力打造新的業績增長點。
國際市場方面,據悉,在此前2020年至2021年期間,申昊科技已向沙特和越南出口了部分防疫測溫機器人產品和油中氣體檢測設備。近年來,申昊科技出海不斷加速,截至半年報披露日之前,公司已在香港、越南、新加坡等境外市場取得了小批量訂單。同時,為了加快拓展國際業務,申昊科技在新加坡設立申昊(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以構建海外銷售網絡,推廣其智能化產品海外市場,積極開拓東南亞、中東地區能源與交通行業客戶。
總體而言,申昊科技在2023年上半年展現了強勁的增長態勢,得益于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聚焦創新性產品開發以及商業化進程加速,建立海外渠道的雙輪驅動。未來,申昊科技將進一步豐富智能機器人產品的種類和應用場景,加速在軌道交通領域的市場拓展和軌道交通機器人產品的升級和創新,有望形成新的盈利增長點。
來源/北辰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