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44%!“越南許家印”難挑萬億市值夢
8月29日,VinFast的股價在暴漲后,迅速迎來回落,暴跌44%。
來源/易簡財經
這家越南造車新勢力在8月15日登陸美股后,漲勢洶洶,市值快速突破萬億。當外界好奇其還能漲多久時,沒想到泡沫破裂的信號悄然出現。
憑借此前亮眼的市場表現,VinFast的創始人潘日旺被推至臺前。這位“越南首富”傳奇的一生,跟許家印有點相似,都是地產發家,跨界做新能源汽車。
如今,后者的造車夢已支離破碎,不知道VinFast又能為潘日旺撐起多大夢想?
股價狂飆,大起大落
VinFast的暴跌可謂一個驚雷,一夜之間市值蒸發830億美元,相當于6000億人民幣。
截至8月29日,其報收46.25美元/股,總市值1074億美元,約合7927億元,跌破萬億。
而在這之前,其股價已連續六個交易日上漲,彪悍之勢使其被稱作“妖股”。
作為一家2017年創立的越南車企,VinFast去年銷量才2.4萬輛,名不見經傳。但上市僅一周,就躍升全球市值第三大上市車企,僅次于特斯拉、豐田。
VinFast一開始是做燃油車的,在2022年底徹底轉型新能源。看一下它新推出的3款電動汽車車型——VF 3、VF 6、VF 7。
這只新股之所以能在股市上掀起波瀾,其實是因其可供交易的流通股數量很低,99%的股份由創始人潘日旺控制。
“越南許家印”的造車夢
將VinFast送上市的潘日旺身上有很多名號,“方便面大王”“地產大亨”“越南首富”等。
其1968年出生于越南,家境普通。19歲考上河內礦業地質大學,后來被公派到莫斯科,卻碰上蘇聯解體。
1993年,他跑到烏克蘭創業,通過生產銷售即食類食品賺到第一桶金。這家食品公司一度獲得97%的方便面市場份額,后來賣給雀巢時售價達到10億元。
2000年,潘日旺回到越南。恰逢市場改革,他瞄準地產投資,開始進擊旅游、商業住宅等領域,先后創辦了Vincom公司、Vinpearl公司。后者的度假村還被稱作“芽莊迪士尼”。
2012年,兩家公司合并,更名為溫納集團。作為潘日旺的核心資產,彼時公司已涉獵科技、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并助其身家暴漲,以15億美元財富成為越南首富。
然而,資本大鱷的野心并未滿足。2017年,潘日旺跨界造車,創立VinFast,并號稱要在兩年內造出第一輛“越南人自己的汽車”。
有意思的是,與此同時,同樣是地產發家的許家印,也創立了恒大汽車,還說要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可隨著恒大崩塌,恒大汽車的交付多次跳票,直到去年底才落實,交付至今剛過千。
但“越南版許家印”做到了。2019年,VinFast開始生產燃油車,成為越南第一家國產汽車制造商。之后邁入新能源賽道,在2021年底就交付了第一批電動汽車。
潘日旺的造車夢,比許家印實現得要快。
眼看著公司一步步邁入正軌,潘日旺萌生了IPO的想法。
今年VinFast通過借殼上市,成為越南最大的赴美上市公司,也是2023年迄今為止美國市場最大的IPO。
值得一提的是,其殼公司黑桃收購,隸屬于新濠國際旗下的黑桃資本。后者是澳門賭王之子何猷龍的家族辦公室。
業績面臨巨大挑戰
目前,VinFast在資本市場上已獲得不錯的反響,但業績還差些意思。
在最關鍵的銷量數據上,VinFast去年賣出約2.4萬輛車。這在越南市場或算領先,但放眼全球,毫無競爭力。
以中國造車新勢力為例,“蔚小理哪零”去年年銷超10萬輛,且蔚來、理想的月銷已經突破2、3萬輛。對比兩大新能源汽車“霸主”,特斯拉去年銷量131萬輛,比亞迪186.8萬輛。
這種情況下,VinFast的市值竟然是“行業第三”,是比亞迪的10倍,“蔚小理”市值之和的一倍多。
車輛交付未成規模,VinFast也沒逃過虧損的命運。2021年和2022年,其營收6.7億美元、6.4億美元,凈利潤分別為-13.5億美元、-21億美元。兩年合計虧損約250億元。
能支撐公司這樣燒錢,幾乎是靠溫納集團的“輸血”。自成立以來,VinFast獲得了93億美元的融資,大部分來自于溫納集團。不僅如此,溫納集團還提供上千名工程師幫助造車。
不過,在潘日旺的設想中,VinFast今年電動汽車的銷量將達到4.5-5萬輛,如果運營“平穩”還可能在2024年底實現收支平衡,在2025年后實現盈利。
可在這之前,VinFast還得解決一些難題。受制于越南市場較小,VinFast計劃在美重點發展。這意味著,它要和特斯拉等美國車企硬碰硬,壓力不小。
目前來看,VinFast并未完全獲得當地認可。其曾輸出的第一批車輛,在被美方面警告后全部召回。
至于潘日旺的夢想能不能實現,需要等市場來檢驗。但假設VinFast不能在海外打開市場,或許只能繼續做“越南版特斯拉”,同時等待股價回歸理性。
但這也很好了,至少跟許老板和恒大汽車相比,也算“贏麻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