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想象中更猛!國慶廣州樓市重新進入破億時代
比想象中更猛!國慶廣州樓市重新進入破億時代
來源/易簡財經
十一雙節黃金周,有人在享受假期,更多的人卻在瘋狂買房!
自從9月20廣州放開限購,“史詩級松綁”終于炸出了無數潛伏的需求。
多個樓盤連夜打出海報吸引購房者,還有不少業主連夜掛牌出貨。
中心區熱度一如既往,
限購也擋不住的熱情
新政后,據安居客研究院統計,廣州有76%的板塊實現熱度增長,增幅平均值達34%。
其中主城區板塊和部分高端板塊,雖沒有放開限購,但依舊表現亮眼。
在荔灣,花地灣板塊的萬匯天地·朗庭雙節首日開盤,首推1棟僅302套貨,熱銷12億。
首日就有12億,幾乎有重回當年“金九銀十”的感覺了。這份成績單,放在全市都是領先位置。
新世界凱粵灣甚至出現深夜搶房、首訪即成交的現象。
項目還推出優惠活動,例如全屋家電+家私、20年物業管理費免單等,主打一個實惠。
在越秀板塊,自2020年3月以來,廣州城投·東園公館一直穩居廣州樓面價TOP1“王座”。
十一假期期間,項目來訪賓客也絡繹不絕。
不過項目官方并未公布具體成交額,相比越秀、保利,城投是更為低調和暗淡了。
天河區域,保利天瑞一直是區域標桿盤之一,雙節期間1000+組來訪,勁銷16億,領跑市場。
而在天河與黃埔交界地帶,智慧城板塊的聯投·文津府項目,憑借過硬的性價比和獨特的教育資源優勢,也在國慶期間累計成交超15億。
沒想到,湖北聯頭作為廣州的過江龍,實力也相當過硬。
總體來看,中心區的優質資產只要價格實在,不論如何都不缺購買力。
并且大部分房企都開始抓住機會積極推貨,主打優惠促銷走量。
不僅新開盤項目有“驚喜價”,在售項目也推出置業大禮包、超長分期付款等優惠措施,市場已打開窗口期。
非限購區熱度攀升,
番禺黃埔笑開了花
新納入非限購區域的番禺、黃埔、花都以及白云北部4鎮,樓市熱度有了明顯上升。
曾有一種說法,取消限購的板塊,價值下降不值得買入。
比如黃埔、番禺,它們難道就是被市場拋棄的“郊區”?
數據證明,并不是。
老黃埔板塊就出現了“深圳速度”。
國慶前,萬科城市之光的門口就停著些大巴車,上面寫著:深圳VIP看房團1號車。
國慶期間,萬科城市之光也勁銷5.7億。
番禺方面,在新政限購松綁利好加持之下,還吸引了不少深圳、珠海、東莞等地客源。
萬博板塊的華發·越秀和樾府,在黃金周首日到訪量超300+,成交突破5000萬。
而整個越秀地產廣州區域,更是在假期就把業績指標完成率達到了超90%,可以說是國慶樓市“最靚的仔”。
無獨有偶,新政后,番禺首個開盤項目華潤置地長隆萬博悅府項目,火爆程度幾乎直逼華為新品發布會。
項目首推約98-142平三四房,價格在5.5-7萬/平。
據透露,目測現場參與開盤人數近2000人,相當于3臺客搶一套。
黃金周日均超200組到訪,成交已超7億元,項目稱,國慶銷售套數位居廣州在售樓盤TOP1。
只看不買?
市場分化,“火”了但沒完全“火”
乍一看,似乎廣州各個板塊樓市都真的迎來了暖春,但真相并非如此。
據廣州中原研究發展部數據,黃金周期間廣州開盤量、推貨量比去年十一分別增加47%、66%。
主力推新區域為番禺(951套)、增城(906套)、黃埔(350套)、白云(188套)。
整體來看,黃金周期間,成交主要集中在新房。
一是因為新房優惠多、稅費低,二是新政釋放了不少置換購買力。
而板塊之間熱度分化還是比較嚴重的。
從化、南沙、花都等外圍區域市場成交仍維持較冷趨勢,平均去化率仍低于2成。
增城雖然推貨量大,但實際上,不少項目只能采用小幅讓價策略來吸引買家。
甚至不少項目還出現了假期首日僅個位數去化的情況。
據了解,還有部分南沙的中介,無奈轉變業務方向去主攻番禺項目。
同時,二手整體成交量也是一片冷清,并且掛牌量依舊在不斷上漲,有置換需求的買家都試圖通過賣房來置換更優質的資產。
另外,“只看不買”現象也比較突出。
據克而瑞數據顯示,在國慶(9.25 -10.6)統計的開盤項目當中,去化表現較好的占比2成,表現一般的超6成。
圖源:克爾瑞
除了中心區以及番禺、黃埔等配套成熟區域的熱門紅盤外,大多數項目都是“看”的人多,“買”的人少。
到訪量、咨詢量多,其實真正成交的,卻沒想象中多。
除了一些火爆項目外,實際有更多項目沒有突出表現。
因此,對于存貨較多且政策利好并未偏向的外圍區域,攬客的難度就更大了。
10月,“金九銀十”就快進入尾聲,項目降價、買房換房也要“拼手速”了,且行且珍惜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