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辦公“鼻祖”WeWork申請破產,投資狂人孫正義巨虧百億美元
國際共享辦公巨頭WeWork,被傳將申請破產,作為市值一度達到3400億人民幣的“獨角獸”,卻一度被孫正義稱為愚蠢的投資,現在這筆“愚蠢的投資”也即將劃上句號。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孫正義口中的下一個阿里巴巴,還是倒下了。
11月3日,市場傳出消息,國際共享辦公巨頭WeWork正考慮在美國新澤西州根據《破產法》第十一章申請破產,時間最早為11月6日至12日。據悉,早在今年6月,WeWork手上的現金就僅有2億余美元,難以支撐其運營。
根據路透社的數據,WeWork還背負凈長期債務29億美元,長期租賃負債超過130億美元。此外,從2028年開始,還將有150億美元租賃債務到期。
受WeWork破產最大的無疑是孫正義和其背后的軟銀,其共在WeWork身上虧了近200億美元,甚至令孫正義不得不親自為這筆投資道歉。
在WeWork存在的十余年時間里,其估值一度達到470億美元,約3400億元人民幣,作為共享辦公的鼻祖,WeWork的落幕無疑是共享辦公企業的縮影。在經歷多輪洗牌后,WeWork也將迎來自己的終章。
走向破產的共享辦公“鼻祖”WeWork
截至11月3日,WeWork總市值僅剩4449萬美元,相比上市初期90億美元的市值,已經蒸發超過99%,燒完資金的WeWork最終只得計劃破產。
事實上,早在今年8月,WeWork就在第二季度業績報告中發出破產預警,稱公司面臨持續虧損和辦公空間會員不斷取消租約,嚴重懷疑公司能否持續經營。
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WeWork的收入為8.44億美元,同比小幅增長4%,凈虧損仍將近4億美元,同比增長60%。2022年,WeWork的收入約6.6億美元,凈虧損更是達到了5.07億美元。
巨額的虧損耗盡了公司的信心,WeWork曾對監管部門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擔憂其無法繼續進行運營。而由于今年上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不利,共享辦公空間需求下滑,公司虧損高達數十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WeWork包括首席執行官在內的多位高管均已在今年離職。
據悉,WeWork成立于2010年,截至2020年底在全球擁有超過150個城市有850多家門店,工位數超過100萬個,會員數量超45萬,營收超過32億美元。
公司的主要業務是租賃寫字樓進行翻新,然后將其分開轉租給其它公司,類似于我們所熟知的“二房東”,創始人是以色列的諾伊曼,WeWork也被成為共享辦公的鼻祖。
早在2014年,WeWork就已累計融資4億多美元,估值破百億,成為當時僅次于Uber和Airbnb的獨角獸企業。此后,WeWork又借助孫正義的投資,將估值推到了470億美元。
2019年,WeWork曾試圖以470億美元的估值進行IPO,失敗后,公司于2021年10月21日,以SPAC的方式在紐交所掛牌,發行價為10.38美元每股,開盤價為11.28美元每股,較發行價上漲8.7%,但公司的市值僅有90億美元。
然而,目前公司市值僅剩數千萬美元,即便相比上市初期的90億美元市值,也已蒸發超99%。
事實上,當WeWork發布招股書后,其“二房東”的本質邊已被揭露,其之所以能堅持如此之久,離不開資本的扶持,其中,最大的金主便是孫正義和其旗下的愿景基金。
據悉,愿景基金是人類商業史上規模最大的風投基金,而WeWork又是當時全球估值最高“獨角獸”之一,二者展開合作頗為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WeWork中國早已與WeWork脫鉤,早在2020年末,WeWork由于連續虧損,為了削減開支收縮業務,將其中國業務的多數股權出售給老股東摯信資本。
據悉,摯信資本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專注于投資中國市場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公司由原盛大CFO李曙君創建,但主要資金來源于美國著名的大學基金會、國際著名投資機構及一些極具影響力的私人投資者。
孫正義百億美元“打水漂”
2017年9月,孫正義僅用45分鐘,便為軟銀集團新基金贏來了450億美元沙特副王儲的融資,平均每分鐘融資10億美元。
彼時夢想成為科技界巴菲特的孫正義,迫切的想要再次締造神話,復刻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奇跡,為此,他借助沙特副王儲的巨額投資,打造了規模達1000億美元的愿景基金,旨在投資全球科技獨角獸,重塑全球科技版圖。
于是想要將WeWork做大做強的諾伊曼,和急于尋找下一個阿里巴巴的孫正義,一拍即合。據外媒報道,諾伊曼僅與孫正義交談了12分鐘,便為WeWork贏來了軟銀高達44億美元的巨額投資,WeWork的估值也借此突破至200億美元。
正當孫正義憧憬著WeWork成為下一個萬億巨頭,自己再次創造神話時,作為其合作對象的諾伊曼卻給了他一記重拳。
諾伊曼不僅瘋狂用軟銀的錢購置豪宅、跑車、私人飛機等奢侈品,還不顧公司連年虧損的現狀,大肆擴張。然而,諾伊曼依舊憑借著驚人的口才,說服了孫正義,并在2018、2019年,獲得軟銀旗下愿景基金價值110億美元的投資,WeWork的估值一舉被抬升到了470億美元。
憑借著巨額的資金支持,WeWork將工位從20萬增長至60萬,共享辦公室覆蓋的國家和地區增加三十余個。
令孫正義沒想到的是,這頭獨角獸是只進不出的吞金獸。
WeWork的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年WeWork的資產負債已達60多億美元。其中,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的虧損額分別為4.3億美元、9.3億美元和-19.2億美元,不難發現虧損幅度逐漸擴大。
似乎是發現來自孫正義和軟銀的巨額投資依舊不夠自己花,2018年,諾伊曼決定IPO上市來公開募股集資,這次他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由于WeWork的財務狀況被公開以及IPO失敗的問題,WeWork的估值從470億美元暴跌至不足80億美元,軟銀也決定將諾伊曼清洗出去,并為此付給諾伊曼17億美元,這也意味著,軟銀在WeWork投入了近200億美元。
然而這回孫正義的運氣并不好,正巧趕上了疫情,創業浪潮漸熄,共享辦公概念遭遇重創。2020年、2021年、2022年,WeWork的虧損分別為32億美元、46億美元、23億美元,不難發現,公司依舊深陷虧損泥潭。今年上半年,WeWork仍虧損6億美元,至此公司債務總額高達213億美元。
孫正義也為了這筆失敗的投資,在2019年鞠躬致歉。
投資狂人跌落神壇
1995年,孫正義向雅虎注資1億美元,以此獲得了雅虎三分之一的股份,此后,雅虎市值一度高達千億美元,這讓孫正義一戰成名。
此后,孫正義又在2000年押寶阿里巴巴,投資2000萬美元最終換取近750億美元的戰績封神,兩筆無比成功的投資助長了孫正義的野心。
在獲得沙特副王儲的支持后,孫正義開始了大買特買。除了WeWork,作為彼時共享巨頭的Uber也深得孫正義的青睞,有著大量資本支持的Uber也一路順風順水,公司接連進行15輪融資,累計金額150億美元,估值一度超過1200億美元。
然而不遂人愿的是Uber上市首日就跌破發行價,報收41美元每股,較高峰時的45美元下跌了7.6%。上市首日市值519億美元,慘遭腰斬。
Uber和WeWork這兩個大項目的接連失敗,無疑令軟銀損失慘重。值得一提的是,受此影響,第二期的愿景基金在初始募資活動中僅集資20億美元,遠低于募資千億美元的第一期。
此外,孫正義投資的OneWeb也于2020年3月申請破產。
據悉,OneWeb致力于在2021年底,打造一個由650顆衛星組成的衛星網絡,實現全球覆蓋并開始商用,提供全球互聯網寬帶服務。
憑借著出色的故事,OneWeb深深吸引住了孫正義。據悉,公司累計獲得融資超34億美元,其中,2016年,OneWeb完成了一筆12億美元融資,由孫正義的軟銀集團領投10億美元;2017年,軟銀再次向其追投5億美元;2019年,OneWeb再次獲得12.5億美元融資。短短三年三年時間里,軟銀集團累計向OneWeb投資20億美元。
最終這筆投資同樣失敗,軟銀不得不出售阿里巴巴的股份來“還債”。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