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飲第二股爭奪戰日趨白熱化,茶飲產業的未來該咋看?
茶飲第二股爭奪戰日趨白熱化,茶飲產業的未來該咋看?
來源/江瀚視野
近年來,中國茶飲賽道可謂是競爭激烈,各家新舊茶飲企業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在茶飲市場上一片激烈爭奪,同樣的事情也出現在資本市場上,自奈雪的茶登陸港股之后,其他茶飲企業一直沒有能沖出市場重圍的,就在最近茶飲第二股的爭奪開始白熱化,茶飲產業的未來我們又該怎么看呢?
茶飲第二股爭奪戰日趨白熱化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有消息稱茶百道計劃今年內于港交所掛牌上市,公司將進行香港NDR。上述消息并非空穴來風,早在今年8月15日,茶百道便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獨家保薦人為中金公司。
茶百道IPO再次引發市場對于新茶飲品牌上市潮的關注。今年以來,包括“萬店王”蜜雪冰城、滬上阿姨、古茗茶飲、霸王茶姬、甜啦啦、茶顏悅色等先后傳出IPO不同進度的消息。
11月初,星巴克公布了2023財年第四季度(自然年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財報顯示,星巴克中國第四季度收入達到8.406億美元,同比增長15%(去除匯率變動影響)。與此相對的是,瑞幸第三季度的總凈收入為72億元,同比增長84.9%。這意味著,繼二季度營收首超星巴克中國之后,瑞幸再次登頂國內咖啡市場。同時瑞幸的“規模化打法”又一次得到印證。
從價格戰開始。此前以奈雪的茶、喜茶為代表的高價品牌旗下產品大多位于20-35元之間,CoCo都可、古茗茶飲、霸王茶姬等多數品牌產品價格多在15元左右以內。
2022年開始,喜茶兩次下調產品價格,稱不再推出29元以上的飲品類新品。而奈雪的茶則直接將價格主力區間調整至25元以下,此外樂樂茶等品牌也紛紛跟進,將產品價格進一步拉低。
僅以這次的主角茶百道為例,據自媒體咖門的報道,而在此之前的今年6月,茶百道完成了創立十余年來的首筆融資,由蘭馨亞洲領投,番茄資本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跟投,彼時估值近18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亦是今年以來新茶飲賽道較大額度的一次融資。
茶百道的招股書顯示,2022年,茶百道門店的零售額達到約133億元,2020年至2022年年復合增長率達139.7%。 這個數字在行業里足夠亮眼。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認為, 按照零售額計,茶百道在新茶飲市場的份額占據第三,達到6.6%。
茶飲產業的未來到底該咋看?
茶飲第二股的爭奪戰日趨白熱化,茶飲產業的未來備受關注,我們該如何分析判斷這件事呢?茶飲第二股到底意味著什么?對于產業又有什么樣的影響?
首先,茶飲的崛起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文化崛起的體現。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消費升級,飲品市場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變化的一個明顯標志就是中國特色飲品的崛起,尤其是以茶飲為代表。茶飲,深深扎根于中國悠久的茶文化,又與現代流行元素巧妙結合,逐漸在飲品市場中獨樹一幟,甚至超越了傳統的舶來品咖啡,成為了中國特色飲品的代表。
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為茶飲的崛起提供了豐厚的土壤。無論是清新的綠茶,濃郁的紅茶,還是醇厚的烏龍茶,都為中國茶飲市場提供了多元化的口感選擇。與此同時,茶飲品牌也緊緊把握住了現代流行元素,通過不斷創新,將茶飲與潮流文化、健康理念等融為一體。比如,以水果茶、奶蓋茶、芝士茶等為代表的新式茶飲,憑借其獨特的口感和時尚的包裝,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茶飲店也成為了年輕人社交、休閑的重要場所,進一步推動了茶飲市場的繁榮。
此外,與舶來品咖啡相比,茶飲更符合中國人的口味習慣和飲食文化。茶飲不僅種類繁多,口感豐富,而且具有清熱解暑、提神醒腦、養生保健等功效,深受消費者喜愛。這使得茶飲在中國市場上的接受度逐漸超越咖啡,成為中國特色飲品的代表。
其次,隨著茶飲市場的繁榮和競爭的加劇,市場趨勢也變得更加明顯,一些趨勢已經逐漸形成:
一是大規模的價格戰愈演愈烈。隨著茶飲市場的參與者增多,為了爭奪市場份額,許多品牌選擇了價格戰作為主要的競爭手段。這種價格戰的趨勢日益明顯,甚至已經成為了市場的常態。在商家的眼中,低價策略是迅速吸引消費者的一種有效方式,但也無疑會導致利潤空間的壓縮。
長時間的價格戰使得整個茶飲市場變得如同紅海一般,品牌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品牌不僅要面臨盈利壓力,還需要考慮如何在價格戰中保持品質與服務,從而帶來了舉得市場壓力。
二是聯名玩法已經開始日益內卷。為了提升產品的銷量和擴大市場影響力,許多茶飲品牌開始嘗試與其他品牌進行聯名營銷。這種策略不僅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還能通過合作品牌的影響力吸引到更多的潛在客戶。
例如,奈雪的茶、蜜雪冰城、喜茶、霸王茶姬、星巴克等數十個新茶飲、咖啡品牌在今年前十一月共發起超過105起產品聯名營銷。這種聯名營銷的方式在短期內確實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銷量,但長期而言,品牌需要權衡聯名活動對品牌形象和核心價值的影響,避免過度聯名導致品牌形象的模糊。
三是各大品牌加速攻入下沉市場。隨著一線城市的茶飲市場逐漸飽和,各大品牌開始將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場。下沉市場的消費者規模龐大,但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更高,品牌忠誠度相對較低。因此,如何在這個市場中建立品牌的競爭優勢,以及如何調整產品策略和營銷策略來適應下沉市場的消費者需求,成為了茶飲品牌面臨的新挑戰。
這種產品下沉的趨勢日漸明顯,也預示著茶飲市場的競爭將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甚至更廣泛的地區擴散,這對品牌的市場布局和戰略調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在茶飲市場的發展歷程中,經常會聽到關于“茶飲第二股”的討論,這代表了市場領導者的地位和影響力。而從長期的市場發展角度來看,茶飲市場的競爭不僅僅是爭奪“第二股”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在整體市場中的地位和持久發展。因此,無論哪個品牌成為“茶飲第二股”,從長遠的視角來看,其實并不那么重要。關鍵是品牌是否能夠持續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維護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而對于茶飲品牌的考驗其實更為重要,當前的考驗其實集中于三個地方:
一是價格的極度內卷化。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很多品牌為了爭奪市場份額,選擇了降價策略。這種內卷化的價格競爭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空間被持續壓縮。對于品牌來說,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維持品質,同時確保利潤空間,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二是創新的難度日益增加。在茶飲市場的初期,簡單的創新如新的搭配、新的口味都可能引發消費熱潮。但隨著市場的成熟,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創新的難度也隨之加大。無論是文化創新聯名還是產品創新,都需要更高的創意和市場洞察力。因此,爆品的出現變得越來越難,這對品牌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加盟與直營的平衡。加盟可以快速擴張品牌的影響力,直營則可以更好地維護品牌形象和品質。但隨著市場的擴大,加盟的數量增多,如何確保加盟店的品質與服務與直營店保持一致,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加盟與直營的矛盾與調和日益顯著,品牌需要在快速擴張與維護品質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可以說,第二股馬上就要出現,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而其背后需要我們理解的是茶飲產業的未來充滿了機遇但也同樣面臨著諸多考驗。品牌不僅需要在外部市場競爭中保持敏銳洞察力,還需要在內部持續修煉內功,確保品質、創新與服務始終與消費者需求相匹配。只有這樣,無論品牌是“第一股”還是“第二股”,都能在茶飲市場中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真正獲得長期的競爭力。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