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位青年在2023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拔得頭籌
15位青年在2023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拔得頭籌
來自5個國家的15位青年在強大的導師支持下,在2023年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中拔得頭籌
本次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打破了志愿導師投入總時數記錄
在11月17日舉行的2023年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Pitching for Change為變革而來”活動中,來自5個國家的6支獲勝社會企業團隊脫穎而出。每個團隊各獲得了高達20,000新元的創業基金,用于啟動或擴大其社會企業。
首排(從左至右):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執行總監陳麗娟女士及本次活動特邀嘉賓—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高級政務次長蔡瑞隆先生
新加坡,2023年11月17日 – 來自5個國家的6支社會企業團隊在由新加坡國際基金會(SIF)舉辦的2023年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YSE Global)計劃中脫穎而出。這些團隊由來自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和新加坡的 15 名青年代表組成。
他們為解決社會和環境問題提出了強有力的商業理念,包括心理健康服務、水資源保護、利用技術賦能服務水平較低的社區及女性賦權。
本次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獲得了開辦14年以來歷史最高水平的導師支持。
共計82位志愿者導師在今年與參賽團隊共同協作超過330小時,與2022年相比,導師投入總時長增加了32%。
志愿者導師支持始于自今年6月7日至10日舉辦的2023年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YSE Global)計劃研討會。在由商界專業人士和資深社會企業家組成的導師們的幫助下,46個團隊得以加強并提升了他們的商業基礎及戰略。
共計15個團隊從6月的研討會中脫穎而出,成功入圍項目下一階段,并在7月至10月期間最多獲得了來自3位不同導師的指導。志愿者導師由來自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淡馬錫國際(Temasek International)、貝恩咨詢(Bain & Company)的商業顧問領袖及資深行業專家組成。
在為期四個月的最終階段中,志愿者導師們在指導參賽者們經營社會企業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還幫助各團隊為2023年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的壓軸和閉幕活動——“Pitching for Change為變革而來”活動做準備,在該活動中,各團隊向評審團展示了他們更為完善的商業計劃,以爭取獲得創業基金。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Rumah Briket團隊成員兼2023年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參與者Mahdiyyah Ardhina女士說:“作為我們所關注領域中的業務新手,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對我們團隊來說是一個深入細致的強化訓練營。我們感謝導師們的豐富經驗和無私投入,他們在過去幾個月中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建議和幫助。他們傳授了我們基于多年專業經驗的重要知識,并為我們的業務計劃提供了全新的視角。”Rumah Briket 創造了一種零浪費方案,對有機和非有機廢棄物進行處理并將其轉化為木炭塊和鋪路磚。
致力于南亞地區可持續和公平建設的非營利組織 WISE 的聯合創始人、兼 Rumah Briket團隊導師戴若玶博士表示:“我很榮幸能為團隊提供支持。幾年前,我本人也曾受益于新加坡國際基金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的地區研討會,因此我非常感謝有機會來回饋并幫助 Rumah Briket 團隊提升和完善他們的商業模式。他們對解決印尼浪費管理危機的熱情、致力于社會企業建設和造福社區的奉獻精神、以及學習和挑戰自我的動力,都讓我感到振奮和鼓舞。”
她也鼓勵更多人報名成為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的導師。她說:“對于那些熱衷于與正在自我探索社會影響之旅的年輕人分享經驗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途徑?!?/span>
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副主席兼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首席評委連偉超先生說:“導師制是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導師都是擁有豐富經驗的行業領袖,他們投入時間與抱負遠大的創變者們分享專業知識和人脈。對處于早期關鍵時刻的年輕社會企業家參與者們來說,這拓寬了他們的視野?!?/span>
他補充道:“自從2010年起,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一直在建構一個持續增長的網絡,該網絡如今由來自43個國家、674個社會企業中的1,400余位年輕人組成。通過提供導師指導、能力培養研討會和區域性學習機會,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支持嶄露頭角的社會企業家開展他們的創業之路?!?/span>
2023年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Pitching for Change為變革而來”活動上正式揭曉獲獎團隊
11月17日,15 個入圍團隊在“Pitching for Change”活動中于線上齊聚一堂。活動中,根據各團隊商業理念的影響力、延展力、以及承諾水平,6個獲勝團隊最終脫穎而出。他們是(按字母順序排列):
1.Anubhuti Samiti(印度)
2.China House(中國)
3.HomePal(新加坡和中國)
4.LeLao(老撾)
5.ReservoAir(印度尼西亞)
6.Rumah Briket(印度尼西亞)
獲勝團隊各獲得了高達20,000新元的創業基金,用于啟動或擴大其社會企業。在未來一年半內,他們將各自在一名導師的指導下,運用這筆創業基金以支持他們的事業發展。
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高級政務次長蔡瑞隆先生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在演講中,蔡瑞隆先生對各團隊以創造力和韌性解決各項棘手問題的決心表示了贊賞。
他說:“這些團隊積極倡導他們深切關心的社會事業。他們提出了一系列振奮人心的見解—包括醫療衛生服務途徑、可持續實踐、教育公平、到對弱勢群體的支持等多方面。他們中的許多人熱烈表達了希望在社會中創造富有意義的變化,他們渴望服務他人的熱情、超越眼前需求,為更廣泛的社區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的奉獻精神,讓我深受觸動,因為這絕非易事。”
來自新加坡的HomePal聯合創始人賴海斌先生說:“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給我帶來了前所未有積極而豐富的體驗,通過商業診斷和培訓研討會為我的團隊提供了相關的技能和知識,例如使用社會企業商業模式圖來完善我們的市場戰略和社會影響計量。我們希望運用這些新知識,推動我們的社會企業更上一層樓。我們期待著運用這筆創業基金擴大我們的社會企業規模。”HomePal 是一家來自新加坡和中國的社會企業,通過開發物聯網(IoT)系統,使用保護隱私的家庭監控和安全解決方案,為老年人提供支持。
來自老撾的 LeLao聯合創始人Manithip Vongphachanh女士受到了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其他參與團隊的啟發。她說:“參與本次項目讓我認識了一個由志同道合的同齡人組成的全球網絡,他們都在做著了不起的工作,為社會帶來積極的變化。我最喜歡的環節是我們互相切磋交流,從而得以了解各自社區的新情況。我感到不再孤單,也更有動力繼續開展我們的工作,通過生態時尚為弱勢社區賦權?!盠eLao的員工生產價格合理、可持續的時裝產品,這些產品由織物廢料回收制成,旨在展示老撾豐富的文化遺產。
新加坡國際基金會全球青年社會企業家計劃旨在激勵、提升并支持來自不同國家的青年企業家在新加坡和世界其他地區啟動或擴大他們的社會企業。該項目在社交媒體上以 #sifyse 為標簽進行記錄。
來源/咸寧新聞網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