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鏈智電,前途堪憂
已走到裁員這個,“最后的掙扎”階段了。
撰文|金? ?水??編輯|楊博丞??來源|氫消費出品(ID:HQingXiaoFei)
11月28日的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能鏈智電不出意外地出現在展廳。11月初的進博會,能鏈智電也是大張旗鼓地參展。
對于能鏈智電來說,公司“跌落”到如今地步,營銷比生意更為重要。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能鏈智電的營銷費用則環比增加了1.61億元。這么大的營銷費用砸下去,卻只帶來4682.8萬元的環比毛利的增加。換句話,能鏈智電砸下近4塊錢的營銷費用,才能能賺回1塊錢毛利。
目前充電行業的盈利一直是難題,而自稱“充電服務第一股”的能鏈智電,又能在不盈利的“服務對象”上能獲得多大利潤呢?況且如特來電、星星充電、云快充等“服務對象”,已經對能鏈智電忌憚趨深,甚至不惜斷聯。
8月中旬,特來電、星星充電、云快充聯手斷開了能鏈智電戰略合作伙伴快電的接口,此重磅消息使充電運營商圈里一度傳言能鏈智電“受致命重創”。雖然能鏈智電接力否定,且快電高層透露,對于業務影響小于10%,幾乎沒有影響;但投資者依然在以腳說話,2023年4月至今,其股價一瀉而下,跌跌不休。
(2023年4月至今,能鏈智電的股價一瀉而下 ?圖源:雪球)
充電服務業務的增長困難,能鏈智電就不得不開掘EPC、儲能等為主的線下能源解決方案,看似產品很多,但無一例外,這些都屬于重資產項目,且市場開拓的持續性不夠,這也使得能鏈智電資產負債率不斷擴大,虧損不斷增加。目前來看,能鏈智電的不多的資金儲備,還能“燒”多久呢?而裁員50%的傳聞,更讓外界對能鏈智電的前途產生更大的擔憂。
本文圍繞能鏈智電的業務,試圖回答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能鏈智電虧損擴大的原因何在?
2能鏈智電換道為何依然無法盈利?
3若成功裁員,能鏈智電能獲得多大生機?
虧損擴大
能鏈智電成立于2019年,據其官網介紹,其主要為充電樁制造商、運營商、主機廠、企業、車隊等提供一站式服務,通過線上、線下、非電等產品和服務覆蓋新能源全價值鏈。
2022年6月,能鏈智電在美國納斯達克借殼上市,曾被譽為“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據能鏈智電三季度的財報,其業務主要分為充電服務、能源解決方案和新業務三大類。截至2023年9月30日,能鏈智電累計覆蓋充電槍超76.7萬把,連接充電站超7.3萬座,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76%和65%。
能鏈智電營收增速十分驚人,2023年第三季度,其營收同比增長536%達到創紀錄的1.71億元;同期完成訂單5920萬單,充電量13.83億度,分別同比增長58%和66%,占中國共用充電量的21.8%。
但是,眾所皆知,充電行業的盈利一直是難題。
充電樁企業的收入來源可以分為三部分:度電服務費、電費差價和增值服務,而充電服務費帶來的收入占絕大部分充電樁企業總收入的90%以上。
天風證券分析師孫瀟雅在研報中表示,就單樁盈利空間而言,由于電價基本平進平出,差額收益少,現階段盈利空間基本來自服務費,盈利模式單一。而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崔東樹則認為,充電樁適度超前發展的結果就是利用率不足,充電設施運營必然總體虧損。
如此來看,依存于充電樁企業生存的“充電服務第一股”的能鏈智電,獲得正盈利,自然是很難的事情。實際上,能鏈智電始終處于虧損狀態,而且,其虧損額呈現出快速擴大的態勢。剛剛結束的第三季度,能鏈智電一個季度的虧損額,就超過了2022年全年。
具體來看,第三季度,能鏈智電的虧損同比增長234.89%,達到了創紀錄的3.65億元;其虧損額已經超過了2023年上半年的2.103億元,也超過了2022年全年的3.54億元。
造成能鏈智電虧損額不斷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營銷費用的猛增。能鏈智電2020年的營銷費用僅為4721萬,2021年就達到了1.83億元,而2022年更是猛增到了2.4億元。
進入2023年,其營銷費用更是快速增加,其中第一季度為6640萬元,同比增長50%。第二季度為8610萬元,同比增長48%。第三季度的營銷費用則一下子升到了1.61億元,已與2021年全年營銷費用額度不相上下。另外,2023年前三季度的營銷費用達到3.1億元,超過了2022年全年。
高額的營銷費用,并沒有給能鏈智電帶來多少收益,大有“花錢賺吆喝”之嫌。以第三季度為例,1.61億元營銷費用砸下去,卻只帶來4682.8萬元的環比毛利的增加。換句話說,砸下近4塊錢的營銷費用,才能能賺回1塊錢毛利。
能鏈智電不僅不賺錢,還突遭合作伙伴的背刺。能鏈智電母公司旗下的充電服務平臺快電,在今年9月份,被特來電、星星充電與云快充三家頭部充電運營服務商下架了70%左右的充電樁。
此重磅消息使充電運營商圈里一度傳言能鏈智電“受致命重創”。雖然能鏈智電接力否定,且快電高層透露,對于業務影響小于10%,幾乎沒有影響;但投資者依然在以腳說話,2023年4月至今,其股價一瀉而下,跌跌不休。
(2023年4月至今,能鏈智電的股價一瀉而下 ?圖源:雪球)
業內人士劉曠認為,特來電等運營商之所以出現斷開快電的接口,是因為忌憚快電這個第三方平臺方的崛起而而化身“狼人”。
長期以來,充電運營商和第三方平臺一直存在的利益摩擦。想當年,特來電、星星充電、萬馬三家充電運營商就已經做過一次類似的斷開接口舉動,他們宣布和滴滴旗下的小桔充電終止合作,其原因就在于小桔充電已化身為“狼人”,在充電服務費中,要抽走近20%的分成。所以,充電運營商們趁快電尚未進化成“狼人”,就提前下手了。
至今,特來電、星星充電與云快充也未與快電復連。
換道不利
中國的充電行業發展速度驚人,據能鏈研究院預計,2035年中國充電樁投資規模將超3萬億元,但這與自稱“充電服務第一股”的能鏈智電關系并不大。能鏈智電沒有因此獲利,反而虧損逐年、逐季度不斷擴大,又遭頭部充電運營商 “拋棄”。對于能鏈智電來說,尋找新的增長曲線,無疑當前最為迫切的。
實際上,能鏈智電在今年就開始了第二曲線的發展。今年第三季度,能鏈智電的三大業務,即充電服務、能源解決方案、新業務中,智能設備制造業務(EPC)、儲能業務為主的能源解決方案板塊當季營收達到1.39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達81.2%,充電服務板塊在單季營收的占比驟降至18.43%。
(圖源:能鏈智電財報)
簡而言之,能鏈智電的第二增長曲線——能源解決方案,不僅發展迅速,甚至成為了主業,使能鏈智電達成了“換道經營”,其“充電服務第一股”的稱號已名不副實。
不得不說的是,能鏈智電的線下能源解決方案屬于重資產項目,且不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其中,EPC干的是承包方的生意,雖然盯主餓了當前的“新基建”風口,但是干完一個項目是一個項目,并沒有多少新市場可供開拓。而其線下解決方案中的儲能業務,也是一個不賺錢,甚至沒有找到商業模式的行業。
具體來看,目前整個儲能市場面臨著下行周期,產能過程、庫存積壓、價格下跌等問題,而且玩家眾多,來自各行各業的大公司和資本都一頭扎進來了。
據中電聯統計,2022年國內新成立了3.8萬家儲能全產業鏈相關企業,這一新增數量是2021年的5.8倍。另外,作為業內人士,浙江萬里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云亮坦言,目前國內尚無一家真正實現盈利的儲能企業,大多數儲能企業依靠的是補貼存活。
相較于寧德時代、特斯拉等鋰電巨頭在儲能行業搶占位置,能鏈智電又有多少技術與資金與之抗衡?
具體來看,技術方面,能鏈智電重營銷輕研發,據招股書顯示,其2022年的營銷費用高達2.4億元,但是研發費用卻僅有3700億元。因此,能鏈智電只能選擇用投資或收購的方法,快速切入市場,比如今年6月,收購了香港領先的光儲充一站式服務商——香港光電。
但是,能鏈智電的資金捉襟見肘。今年第三季度,其資產負債率相比上一季度仍在擴大,高達90.58%,遠遠超過了70%的通用警戒線。而且,其賬面有3.96億元現金,但短債就有超過5億元。如此下去,能鏈智電如果短期融不到資金,就很有可能面臨較為嚴重的經營問題。
(能鏈智電資產負債率不斷擴大 截圖于富途牛牛)
裁員求生
當經營出了大問題,一般的公司都以裁員來應對。能鏈智電也不例外。近期,能鏈智電公司陷入裁員風波,被爆與至少36名員工解除勞動關系,而且能鏈集團的裁員比例達到了50%。
(圖源:網絡流傳的能鏈智電裁員風波)
據網絡流傳的信息,作為一家上市公司,能鏈智電的這次裁員,對被裁員工并不友好。能鏈智電公司僅同意以“n+1”的股票作為賠償。對于不接受這一賠償方案的員工,則會被強行解除勞動關系。
有員工表示,這次裁員中許多人是多年的老員工,公司這種解除勞動合同的方案傷透了員工的心,“即便公司聲稱現在無法提供足夠的賠償金,希望員工能夠諒解,如果公司平安度過難關再補償我們,我們也不至于被逼得走向仲裁、網絡公開的境地?!?/span>
更慘的是,備注為山東能鏈控股直播運營總監的“刑天”則表示,他在此前被裁,n+1的股票賠償都沒有獲得。
圖源:脈脈
能鏈智電的裁員,目前僅為網絡流傳,尚未得到正式回應。但是,能鏈智電的困境,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單就其在2022年的大環境下,能鏈智電竟毅然決然地赴美上市,就看出其資金的短缺,對融資的渴望。
據能鏈官網統計顯示,從2016年成立至上市前,能鏈已經完成15輪融資,融資總額超75億元。進入2022年,面對更為復雜的外部政經環境,我國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多采取更為審慎和嚴謹的態度,該年我國僅發生9,744起投資事件,總額達10,797.87億元,為近五年來最低水平。
如果不是因為“燒錢”太少,對新的融資十分渴望,能鏈智電不會在2022年這個時間點赴美上市,進行二級市場融資。眾所周知,2022年赴美上市環境并不好,受中概股退市風波和中國科技公司赴美上市信息安全審查趨嚴的影響,我國企業赴美上市意愿降至冰點,IPO數量和IPO規模均為過去6年最低。
能鏈智電雖在美借殼上市成功,但其上市以來,股價漲少跌多,如今更是一瀉千里了。截至12月1日,其股價為2.11美元,較6月13日借殼上市當日的6.38美元,已下跌66.9%。
(能鏈智電上市以來,漲少跌多)
上市后,鏈智電沒有靠實打實的利潤說話,反而不斷地搞多元化,不斷地炒概念,不僅炒“充電服務第一股”,其與EPC、儲能等風口搭上,不時地參加各種展覽會、博覽會,宣揚其智慧座艙能源補給解決方案、自動充電機器人等產品,試圖為投資人講出精彩的故事。
但是,這些概念本就與能鏈智電研發投入較小的事實不匹配。而且,對投資人來說,此時的能鏈智電僅僅講故事,已經起不到提振股價的作用了。據11月8日的最新數據,能鏈智電的機構持股比例也出奇的低,僅為0.30%,幾乎沒有大機構作為壓艙石為其護盤了。
總的來說,充電行業,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而能鏈智電,前途堪憂。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