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公布車禍視頻!理想汽車惹爭議|消費
12月21日晚,一輛理想L7在廣東省清遠市發生重大交通事故。
撰文|蜜姐? 來源|閨蜜財經
據網友發布的現場照片及視頻顯示,事故相當慘烈,該車輛的車頂幾乎被掀開,A、B柱疑似出現斷裂。? ?
據最新消息,出事故的理想L7是與前方一輛重型半掛牽引車發生碰撞,造成小汽車駕駛員及一名乘客死亡,另一名乘客受傷。
然而,在交警部門認定事故責任前,理想先后披露了“結合車輛后臺數據初步分析”結果,以及直接公開了事故發生時的視頻,引發輿論爭議。
不少網友質疑車企能否在未獲得警方允許及車主家屬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公布車主的視頻?此舉是否合法?
01
交警部門認定事故責任前,擅自發布車輛后臺數據及視頻,自證清白還是“甩鍋”?
12月22日,上述車禍發生后第二天,理想汽車官方就進行了回應,披露了“結合車輛后臺數據初步分析”結果,稱:
“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未開啟輔助駕駛功能,碰撞前3秒,車速達到178km/h,駕駛員采取制動措施,最終以96km/h的速度追尾前方卡車,鉆入卡車下方后沖出道路。”? ? ? ? ? ? ?
此舉引發了不少網友討論,質疑駕駛員是否超速。
如果說這個數據公布比較中性,那么兩天后,理性汽車直接公開了事故發生時的視頻,則是直接把自己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12月24日,理想汽車官方稱“為回應公眾的各種質疑,現將事故相關視頻公布如下”。
這一次,整個內容對車主及其家屬只字未提,給出了理想對于“根據視頻顯示”內容的判斷,以及聲明交通事故的最終事實和責任以交警部門認定為準。?
整個內容很理性,也挺冷血。
12月25日,廣東省清遠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發布情況通報,提到“涉事小汽車涉嫌超速行駛”,但“事故相關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中”。? ?
事情的真相不是輿論能決定和左右的,車企也無需急于自證清白,大可靜待警方公布調查結果。
02
圍觀車主的質疑和擔憂。
在清遠警方官微發布的情況通報下,不少網友留言,詢問車企公布視頻是否經過了警方授權或家屬同意。??
網友們尤其是車主們,擔心自身隱私會被車企未經允許曝光。畢竟自己車上的行程記錄儀里的視頻,車企不僅能掌控還進行了公開發布......
顯然,相比個體的車主,車企更強勢,也更容易掌握話語權。
有網友更是質疑車企在官方未公布事故調查情況下,發布相關車輛的數據和視頻,導致車主及家屬被陌生網友謾罵,“真的有必要這樣做嗎?”同時提出疑問,這些行車數據到底屬于誰,以及擔憂自己是否“買了一輛監控我的工具”。
而在快科技的報道中,有理想汽車的車主稱,購車時車主已經簽署了相關協議,同意收集理想App賬號信息,其中就包括行車記錄儀的視頻、車輛駕駛行為數據等。
不少媒體跟進報道中,據提及了律師解讀,認為車主同意收集信息,并不意味著車企有權隨意公開這些信息,車企公開相關視頻應征得車主同意,否則涉及侵犯隱私權、個人信息權等。
這樣的擔憂和質疑并非空穴來風。
今年五六月份,特斯拉、豐田相繼被報道,涉嫌大規模泄露車主隱私數據。而去年,日產汽車、蔚來汽車均陷入了“數據泄露門”。
智能車企如何保障數據安全,以及如何監管他們,都是擺在眼前的難題。科技、企業發展速度快,監管要應對新變化是需要時間的。? ?
在此情形下,處于更強勢地位的車企,是否可以慢一步“自證清白”或等待官方調查結果披露,及獲得車主同意后,再發布相關信息不遲?
03
爭議發生2天后,12月26日,理想汽車官微發布了周銷量創新高的消息,稱達1.21萬輛。
盡管此前小鵬汽車高管公開質疑過理想汽車的銷量周報,但從理想汽車今年公布的銷量來看,表現頗為突出。
11月,理想汽車公布的交付量為41030輛,在造車新勢力中位居第二,僅次于埃安。
1-11月,其交付量為325,677輛,已完成全年30萬輛的銷售目標,同樣在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二,僅次于埃安。
2023年對于理想汽車而言,是狂飆的一年:1月交付量1.5萬輛出頭,3月破2萬輛,6月破3萬輛,10月破4萬,每月都在持續增長。
不過,到11月其環比增速有所放緩,10月環比增長12%,11月環比增長1.5%。
而今年8月和12月,理想汽車先后被曝出通過“優惠補貼”“限時購車金融權益”等方式降價促銷。
相比不少持續虧損的造車新勢力,在“價格戰”中理想汽車更“抗揍”。
財報顯示,2018—2022年,理想汽車分別虧損18.5億元、32.82億元、7.92億元、3.22億元和20.12億元。但2023年第一季度扭虧為盈,歸母凈利潤超9億元,上半年其歸母凈利潤達32.23億元。
不差錢的理想汽車,此前也宣布將加碼智能駕駛,“到明年智能駕駛的研發人數會超過2000人,2025年會超過2500人。” ? ?
發展勢頭如此迅猛的車企,實在不必在一起交通事故上表現得如此強勢和冷血,急于“自證”。積極回應公眾質疑是好事,但是否能在官方事故調查結果發布前,公開相關數據及視頻,有待商榷。畢竟事情還在調查過程中,輿論關注的車輛的安全性等方面,也還有待調查。
對于理想汽車,鐵粉們不會因為個案而放棄購買;而對其不認可的圍觀者,也不會因在某個事故中車企無責而青睞...... ?? ? ? ??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