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重整獲法院受理!有望復活?|汽車
曾經的“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威馬汽車,重整終于有了新動態。
撰文|蜜姐? 來源|閨蜜財經
1月3日,威馬汽車發布消息,稱上海市第三中級法院裁定受理了威馬集團的預重整轉重整的申請。
僅三年(2019—2021年)就虧損約177億元,負債總額超400億元的威馬汽車,到底誰敢來接盤?還有望起死回生嗎?
01
拒不承認“破產”,重整希望有多大?
2023年10月,威馬汽車被傳破產重整(詳見:破產重整!威馬汽車留下一地雞毛),但公司澄清稱不是申請破產,而是處于“預重整階段”。
按照威馬汽車的說法,預重整不同于破產重整,而是企業面臨困境的“早期階段進行的自救行為”,目的是通過重組債務引進戰略投資者,避免破產,以實現重生。
據公告披露,去年申請預重整之后,威馬集團完成了審核評估、債權申報、資產核查等工作,“并與多個意向投資人接洽取得出初步成果”。? ?
此次威馬汽車公布的新進展(公告詳情見文末附圖),是法院受理了威馬集團的預重整轉重整申請。? ? ? ? ?
威馬汽車對于重整給出了一些積極信息,比如:
稱意向戰略投資人普遍認為,其在“產品技術、產業鏈、市場運營和制造能力等方面,仍具備一定的價值和潛力”;
與國際國內意向戰略投資人進行商談,“已經取得初步成果”;
經多方評估,威馬集團“具備進行重整的價值,并且重整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以及表態會努力走出困境及恢復經營能力等。
但并未披露明確的有意向的投資人,也未披露具體的債權、資產核查及重整計劃內容等關鍵信息。
02
“接盤”難度有多大?? ?
關注新能源汽車的蜜友,或多或少都了解威馬汽車,尤其是其創始人沈暉。他在業內最為人稱道的事跡,莫過于曾帶隊完成了吉利汽車“蛇吞象”收購沃爾沃,且負責重組沃爾沃全球的治理架構。
威馬汽車成立于2015年。2019年,威馬汽車曾拿下了當年造車新勢力銷量第二名的好成績,僅次于蔚來,小鵬汽車排在其后。
遺憾的是,威馬汽車沖刺上市頗為不順。
2020年9月,威馬汽車啟動上市輔導備案,未能如愿拿下“科創板新能源第一股”。2023年轉戰港股市場,計劃通過APOLLO出行反向收購“借殼上市”,最終也自愿終止。
既沒趕上造車新勢力的上市潮,又未能保住業績,銷量持續下滑。
據威馬汽車公布的銷售數量,2021年其銷量約為4.4萬輛,2022年下滑至2.94萬,2023年未公布數據。
2023年初,威馬集團就傳出面臨流動性危機。同年2月,其創始人沈暉公開回應“威馬確實遇到一些困難”。
?
據此前發布的招股書披露,2019-2021年,威馬汽車虧損金額分別為44.15億元、50.84億元、82.05億元,三年累積虧損177.04億元。此外,截至2021年底,其負債總額達406億元。
天眼查顯示,截止2023年底,威馬汽車有14條強制執行信息,被執行總金額超8771萬元;以及29條該公司在其他企業持有的股權被凍結的信息。
圖片來源|天眼查(特此感謝)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10月,上海證券報報道,威馬汽車的創始人、董事長沈暉已遠走海外。
威馬汽車對此回應稱,“近期工作重心以海外事項為主,因此不存在公司創始人跑路海外的情況”,但此后未見到其創始人公開國內露面的相關報道......
而無論是此前面臨困境的寶沃汽車還是眾泰汽車,盡管都等來了“白馬騎士”,但前者未能逃過破產結局,后者依然深陷泥淖。
03
下一個會是誰?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有目共睹。2024年,依然是被看好的一個行業。? ?
浦銀國際研究的研報預測,今年新能源車乘用車銷量約1,119萬輛的預測,同比增長約27%,較2023年銷量的增量約為241萬輛。
但車企之間的競爭卻是日漸白熱化。
2023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公開表示,隨著行業競爭加劇,車企會越來越少,到2030年也許中國市場的主要玩家數量會小于5家。
過去一年汽車行業此起彼伏的“價格戰”,被業內人士稱為開啟了“絞肉機”模式。
即便賬上不差錢的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也喊話,對未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要放棄幻想,“對以價換量也要放棄幻想”。
而2024剛剛開年,已有新能源車企被爆面臨困境。
1月2日,陷入“停工停產”風波的高合汽車,進行了緊急辟謠。
但從去年乘聯會發布的各月銷售數據,高合汽車僅有2個月上榜,且排名靠后。
鳳凰網科技報道,2021—2022年,高合汽車累計銷量未超1萬輛,而從2023年至今已被曝出“裁員、撤店、供應商斷供”等消息。? ?
說回威馬汽車,按照企業破產法的相關規定,如果法院同意威馬的重整申請,則需在6個月內(如有正當理由,最多能再延期3個月),提交重整計劃草案。否則就將破產清算的結局。今年內,這家曾經的造車新勢力明星,就將迎來“生死”判斷。
附威馬汽車公告如下圖
本文未注明數據均來自于公司公開信息,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