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PC出貨量終于出爐,連跌兩年的PC市場終于要復蘇了?
四季度PC出貨量終于出爐,連跌兩年的PC市場終于要復蘇了?
來源/江瀚視野
最近幾年,對于各家PC廠商來說,可以說是非常不容易的幾年,持續的下跌引發了市場的持續低迷,就在最近Q4的PC出貨量終于出爐了,一些好的跡象開始出現,讓人不禁想問連跌2年的PC市場終于要復蘇了?
一、四季度PC出貨量終于出爐了?
兩家市場調研機構IDC和Gartner相繼發布了去年四季度全球PC(個人電腦)出貨量報告。雖然數據有些許差別,但都傳遞出一個好消息——PC市場有望迎來復蘇。
四季度全球PC的出貨量都在6500萬臺上下。Gartner的數據是6330萬臺,較上一年微增0.3%,也標志著個人電腦產品在經歷連續八個季度下滑之后,首次出現增長。但IDC的出貨量數據雖高于Gartner,為6710萬臺,同比數值卻仍是下滑態勢。
即便如此,兩家公司都認為,市場萎縮已經觸底,今年有望出現增長。在已經畫上句號的2023年,很多PC廠商的日子都備受煎熬,不得不面對持續下滑的數字。2022年,出貨量同比下降16.5%,到了去年又進一步萎縮了13.9%。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際數據公司IDC處獲悉,根據該公司全球季度個人計算設備跟蹤的情況,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傳統電腦(傳統PC包括臺式機、筆記本和工作站,不包括平板電腦或x86服務器。可拆卸平板電腦和平板電腦是個人電腦設備跟蹤的一部分,本數據沒有涉及。)出貨量略高于預期,接近710萬臺,同比下降2.7%,預計2024年將實現增長。
2023年第四季度出貨量略超出預期,但仍是全球傳統電腦銷量同比下滑的第八個季度,同時也是自2006年以來出貨量最低的第四季度,反映出市場在需求疲軟和依賴大幅促銷的情況下表現低迷。
2023 年第四季度,前六大供應商的排名沒有變化。不過,表現有好有壞:聯想、惠普、蘋果和宏碁出現了同比增長,而戴爾和華碩則出現下滑。自 2021 年第三季度以來,聯想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首次實現同比增長,增幅達 3.2%,聯想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以及美洲地區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但被亞太地區和日本的疲軟所抵消。
不過據IT之家的報道,不可否認2023 年是個人電腦歷史上最糟糕的一年,下降了 14.8%。這是連續第二年出現兩位數的下滑。2023 年全球個人電腦出貨總量為 2.418 億臺,低于 2022 年的 2.84 億臺。
二、連跌兩年的PC市場終于要復蘇了?
經過幾年的持續低迷,PC市場似乎終于看到了復蘇的曙光。這一趨勢的轉變背后,既有市場環境的變化,也有技術發展的推動,我們到底該怎么看這件事呢?
首先,在過去的幾年中,全球范圍內的疫情導致許多工作場所和學校的物理空間關閉,人們被迫轉向遠程工作和在線學習。這一轉變極大地刺激了對個人電腦(PC)的需求,因為家庭和機構需要購買或升級現有的硬件來支持新的工作模式。然而,這種需求的激增是暫時的,并且隨著市場的逐漸開放和人們逐步回歸傳統的工作和學習環境,對PC的強烈需求開始減弱。因此,我們可以觀察到市場上出現了一種“需求透支”的現象,即短期內需求急劇上升,隨后迅速回落,導致市場進入一個調整期。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需求的大幅度透支往往會導致后續市場需求的持續萎靡。這一規律在許多領域都有所體現,尤其是在耐用消費品市場,特別是PC市場。
當某一產品或服務的需求在短時間內被大量消耗,這通常意味著消費者對該產品或服務的預期需求已經達到飽和。在PC市場中,一旦居家辦公、居家學習、居家直播這些臨時性需求消失,消費者對PC的需求量就會大幅下降,導致市場需求的持續萎靡。此外,需求的透支還可能導致消費者對未來需求的預期下降。當消費者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不再需要購買PC時,他們可能會推遲購買決策,進一步加劇市場需求的下滑。
因此,當前的PC市場的相對萎靡就是這種情況下的產物,所以,這些年的PC市場萎靡也是正常的現象。
其次,在前幾年的高峰期過后,隨著各國逐步恢復正常生活秩序和工作方式的多元化,以及消費者購買力的恢復周期,PC市場開始出現調整,出貨量連跌數個季度。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更新換代的需求周期性回歸,企業設備升級計劃的推進,以及新興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分析、遠程協作工具等進一步推動了PC作為生產力工具的重要性,這都為市場需求的回暖創造了條件。IDC和其他市場研究機構的報告均顯示出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PC市場正在觸底反彈,并有望在2024年實現正增長,這表明市場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階段,進入了企穩回升的通道。
這種預期的改善主要基于幾個因素:首先,隨著全球經濟活動的恢復,商業和消費者信心可能會增強,從而帶動PC需求。其次,技術進步和創新可能會引入新型PC產品,吸引用戶升級現有設備。最后,供應鏈問題的緩解也可能有助于提高PC制造商的生產能力和滿足市場需求的能力。
第三,我們不可否認的還是市場整體的下行趨勢沒有發生改變。雖然市場情緒趨向樂觀,但不可忽視的是,PC行業仍承受著巨大的下行壓力。移動設備的普及率不斷提高,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功能日益強大,這些小屏智能設備幾乎可以滿足日常娛樂、輕辦公乃至部分專業級應用的需求,從而削弱了傳統PC的部分市場份額。特別是在消費級市場,許多用戶對于頻繁更換輕便移動設備的接受程度更高,而對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的更新頻率相對較低。
從其根源分析我們就能發現,小屏設備具有便攜、易用、觸控等優勢,能夠滿足消費者在移動場景下的計算需求。相比之下,PC通常較為笨重,不易攜帶,且操作方式不夠直觀。因此,許多消費者在選擇計算設備時更傾向于選擇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
然而,PC市場仍具有其獨特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PC的性能強大,能夠滿足專業領域和高性能計算的需求。同時,PC的屏幕較大,適合進行多任務處理和視覺創意工作,如設計、編程、多媒體制作等。因此,盡管面臨競爭壓力,PC市場仍具有穩定的市場基礎和發展空間,只是這種溫水煮青蛙的下行其實是持續存在的,這是PC市場下行的底層壓力所在。
第四,面對這樣的競爭格局,PC制造商們不得不尋求新的增長點以應對挑戰。AI PC等新興細分市場的崛起成為行業復蘇的重要動力。聯想集團等頭部企業在這一領域積極布局,通過推出搭載AI處理器的產品,提升用戶體驗,不僅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也成功吸引了商業市場對高平均售價產品的需求。AI技術在PC領域的應用,包括但不限于語音識別、圖像處理、智能推薦系統等功能的集成,極大地豐富了PC的功能性和實用性,這樣的產品無疑比傳統的PC更加容易吸引市場的目光。
從長期戰略角度看,PC市場想要持續穩健地發展,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一方面,繼續深入挖掘商用和個人用戶的潛在需求,提供更加個性化和高效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積極擁抱新技術,比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5G通信等,將這些技術融入到產品設計之中,創造出全新的使用場景和價值體驗。同時,拓展多元化賽道也是關鍵,包括游戲PC、創意設計工作站、教育專用電腦等垂直細分市場,以此來抵消傳統市場被替代的壓力,并開拓新的增長極。
PC市場回暖是難得的好消息,但是如何真正實現市場的全面發展,找到全新的多元化增長曲線,這可能是最考驗各家PC廠商最大的難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