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量登頂世界第一,中國汽車的核心競爭力究竟是什么?
中國汽車產業這些年的發展速度有多快?
據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1-11月,我國汽車出口量達到441.2萬輛,同比增長58.4%,同時期日本汽車出口量為399萬輛,超越老牌汽車出口霸主日本,登頂世界之巔,基本已成定局。
2000年,我國出口汽車只有2萬輛;2010年,我國出口汽車10萬輛;2020年,猛增至100萬輛;2021年,200萬輛;2022年,300萬輛;2023年,400萬輛+·····
這樣的速度,幾乎就是一個奇跡!
韓國《朝鮮日報》也刊文感嘆:“十幾年前,中國汽車還只是廉價的山寨汽車,但中國汽車出口在2021年首次超過了韓國,2022年又超越德國成為第二大出口國,今年居然要超越日本了。”
中國汽車從嘗試出口,到如今的世界第一,這背后究竟付出了多少努力?又是什么在支撐其一路狂飆?
產品力是核心競爭力,合資車企溢價能力逐漸消失
汽車作為大宗消費品,其競爭的本質是產品力的競爭,在過去,進口品牌、合資品牌一直都是高端的代名字,因其獨有的技術,精良的做工,悠久的歷史被消費者所熟知,而國產車在這些方面可謂十分薄弱,于是不得已降價保量求生存,國產車也和低端標簽牢牢地綁定在了一起。
但2017年以后,這樣的情況發生了改變,上至平臺架構、三電核心,下至內飾用料、車機音響,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始大規模技術爆發,在自主品牌產品力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合資品牌已無法維系其品牌帶來的溢價,例如2020年11月上市的寶馬iX3,上市定價46.99萬元,但因其孱弱的性能,上市后單月銷量持續保持三位數的慘淡成績,乃至后續降價7萬元,依然無法挽救這一車型。
為解決這一問題,合資車企甚至放下了曾經高高在上的身段:2019年,豐田與比亞迪達成合作,共同開發轎車和低底盤SUV純電動車型,首款車型bZ3于2022年10月正式發布;2023年7月,大眾集團與小鵬汽車達成戰略合作,基于小鵬G9平臺共同開發全新車型。
(大眾與小鵬達成戰略合作)
短短十年內,自主品牌完成了從模仿者到領先者的地位轉變,強悍的產品力為中國汽車出海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規模效應大爆發,集體作戰打破成本底線
熟悉制造業的朋友一定聽過一個詞:“國產化率”。國產化率是指產品中國內生產部分所占的比例,在制造業中國產化率越高,表示一個國家在該行業中的技術、產業、市場等方面的競爭力越強。
1983年,上海大眾首臺合資車型-桑塔納下線,當時這部車上的國產部件,不足5%,當時大部分國內廠家無法滿足德國車企嚴格的質量標準;而到了2023年8月,唯一一家純外資車企特斯拉在上海工廠所生產的車型,其零部件國產化率達到了驚人的95%。
這一局面的形成,其背后蘊含著一個經濟學原理:“規模效應”。現代汽車工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規模,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市場,中國市場有著絕對的規模優勢,而車企要想保持技術領先,必須要投入巨量資金研發才行,而研發投入需要巨大的銷售量來反哺,而巨大的銷售量要依靠強大制造能力的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增強產品競爭力。規模效應的形成要滿足研發+制造+市場,而這正是我們所擅長的。
中國市場的規模效應有多恐怖?日本一媒體曾采購了一輛五菱宏光mini EV,拆解后他們驚訝的發現,如果按照日本的供應鏈來制造這一款車,技術上沒有任何難點,但絕對做不到同等售價還能盈利的。
國內供應體系在巨大的市場規模滋養下飛速成長,當人們發覺中國汽車享譽海外時才驚奇的發現:原來我們這么強?
智能化領域協同作戰,推動出口增長
中國汽車出海還有一個獨家優勢:智能網聯。
如今,我國已經穩坐全球新能源汽車第一出口大國地位,在智能化、電動化方面取得了全球領先優勢,逐漸擺脫了出海產品的低端標簽。與此同時,中國汽車企業也在持續加大海外產業鏈布局,建設創新研發中心、生產工廠、營銷中心等,推動高質量發展。在此背景下,構建具有全球化服務能力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將國內領先的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擴展到海外,并與當地的產業良好生態協同成為關鍵。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智慧交通和出行總裁鐘翔平曾表示:“中國車企在海外發展,需要從‘產品出海’向‘價值鏈全球化’轉變,尤其在智能化領域,提升產品和品牌競爭力。這需要企業數字化建設的戰略決心,也離不開產業鏈生態伙伴的協同助力。”
互聯網企業也在中國車企出海過程中扮演著助力角色。一方面,隨著出海布局的鋪開,車企業務和技術架構復雜,全球化一朵云、一體化管理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國的云服務商也早已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以騰訊為例,截至目前,其在全球共運營了超過100萬臺服務器,覆蓋全球26個地區,擁有70個可用區,2800個CDN節點遍布全球,可以讓車企在統一的云的體系內,為各個國家的用戶提供服務。另一方面,面對海外嚴苛的數據安全審查, 騰訊云在出海合規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以及400多項國內外各類專業認證,可以為車企出海提供合規服務支持。
同時,海內外不同地區消費者有不同的應用偏好和使用習慣,車企想要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就必須搭建與本地適配的生態網絡。一方面,騰訊可以提供海外生態優質的多媒體內容源,如WeTV、JOOX等。另一方面,通過輕量化的游覽器方案聚合豐富的外部生態,幫助車企構建豐富的海外數字化應用平臺。同時,騰訊可提供海外語音助手解決方案,目前已覆蓋海外主流汽車消費市場。
互聯網企業的加入,讓技術進步不再單純論前沿或者落后,而是從“各自成長”變成“融合創新”。對提高車企品牌競爭力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寫在最后:
現在,我們第一次站在了出口量第一的榜首,出口量的超越,不僅是數字上的趕超,其背后是中國汽車工業全球競爭力的體現,更是對數代汽車人披星戴月的最好回報。背后既有榮耀,也需要有壓力,希望中國車企隨著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持續推進,繼續保持穩健發展,實現正向循環。
來源/搜狐號?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