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裁被開、股價暴跌,零跑汽車怎么了?
2024年開年不久,零跑汽車就遭遇了一場人事“地震”。
撰文 | 張? ?宇??編輯 | 楊博丞? 來源|Donews
1月24日,零跑汽車發布聲明稱,吳保軍勞動合同已于2024年1月8日到期終止,經董事會決議,公司不再續聘。
1月25日,前零跑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吳保軍在社交媒體平臺發文回應離職傳聞,其中提到:“很遺憾,我不得不離開一手參與創辦的零跑汽車,我非常熱愛零跑事業,但由于勞動合同到期,公司提出不再續約。董事會以通訊方式決議不再擔任零跑科技總裁職務,目前仍擔任董事職務”。
聯合創始人離開另有隱情?
吳保軍的離職風波要從1月23日說起。當時,有媒體率先披露了身為零跑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的吳保軍已經離職的消息。同時,零跑汽車將不再設總裁崗位。
次日,零跑汽車發布聲明回應了吳保軍離職一事,而吳保軍也在零跑汽車發布聲明后的第二天進行了回應,其首先表達了對于離開的遺憾,同時回顧了他在零跑三年零八個月里取得的成績,比如零跑汽車從2020年銷售1萬臺,2021年當年銷售實現4.32萬臺、累計銷售實現5.5萬臺,到2023年銷售超過14.4萬臺。
最后,吳保軍強調稱,“職業經理人總裁也是一名員工,員工對于龐大的企業組織來說,是弱勢的,是無助的”,并對公司提出了三點希望:希望公司尊重歷史,尊重契約;應合法、合理、合情;客戶第一,員工第二。
圖源:@吳保軍 微博
據悉,吳保軍曾在標致汽車、廣汽本田、廣汽豐田等車企任職,有著十分豐富的汽車行業從業經驗。吳保軍與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朱江明的緣分始于2020年3月,當時吳保軍受邀前往杭州試駕零跑新車,并趕赴金華工廠參觀,朱江明有技術背景,而吳保軍在市場營銷方面經驗豐富,兩人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并且一見如故。2020年6月,吳保軍加入零跑汽車,成為零跑汽車聯合創始人,并擔任董事、總裁職務,負責零跑汽車業務發展、營銷制造以及供應鏈管理等工作。
另據媒體報道,吳保軍還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寫道,“本質上,別人是王,你是將:楊修得罪了曹操,你看有啥好下場。韓信功勞那么大,最后還不是被劉邦給咔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幾乎都是歷史的必然。功勞越大,越要謙卑忠誠努力,給公司足夠的安全感。”
綜合而言,吳保軍的“三個希望”耐人尋味,也暗示其離開零跑汽車似乎另有隱情。在吳保軍的回應下面,有網友評論道,“零跑剛有起色,這是弄哪出?”“看來背后有故事”“零跑這是在卸磨殺驢嗎?
剛剛獲地方國資投資
吳保軍離職風波前不久,零跑汽車剛剛獲浙江省地方國資的戰略投資。
根據零跑汽車發布公告,宣布獲6.59億港元戰略性投資,該筆資金主要來源金華市產業基金及武義縣金投。是繼牽手Stellantis集團拿下超85億港元的投資后,再一次收獲戰略性投資。
據悉,此次零跑汽車的兩家戰略投資者均來自浙江省金華市地方國資,其中金華市產業基金由金華市金投集團持有60%權益、金華市金投集團子公司金華市金融控股投資有限公司持有15%權益。金華市金投集團的股東為金華市國資委和浙江省財政廳。武義縣金投則由金華市武義縣財政局全資持股。
認購事項完成后,零跑汽車第一大股東集團持股比例將從23.47%降至23.21%,Stellantis所持股份由21.26%變為21.02%,金華市產業基金持股從0.86%升至1.22%,武義縣金投持股從0升至0.74%。
同時,零跑汽車披露,此次認購所得款項分配用于研發投資、營銷、提升生產能力、運營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等,其中約40%用于拓展及升級智能電動汽車組合、擴大研發團隊、改進電氣化技術,以及加強自動駕駛及智能座艙系統等先進汽車智能技術的開發。
前腳剛剛獲得融資,后腳就爆發了離職風波,這樣是否會對零跑汽車之后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事實上,吳保軍已有一年時間未參與零跑汽車的經營工作,2023年,零跑汽車經歷了眾多重大事件,尤其管理層調動層面,比如徐軍擔任了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崗位,且分管銷售與服務;張立偉擔任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營銷官,分管市場與用戶運營,而此前主抓以上業務的吳保軍卻退居幕后,主要負責品牌戰略發展和公共事務相關工作。
可見,零跑汽車“拋棄”吳保軍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便吳保軍立即離開零跑汽車,也并不會對其現有的經營工作造成重大影響。
零跑汽車仍陷于長期虧損
零跑汽車成立于2015年12月,由浙江大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主要創始人共同投資成立,背靠安防監控設備巨頭大華股份,零跑汽車已實現自研自產電驅、BMS、感知、計算、控制等多種電子部件,且擁有快速量產的迭代的能力,而這也是其不同于其他造車新勢力的核心優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目前零跑汽車是中國唯一一家具有全域自主研發能力的新能源汽車公司。
在招股書中,零跑汽車對于“全域自研”概念進行了解釋:我們自研自制智能電動汽車核心系統及電子部件中的所有關鍵軟硬件,實現了底層接口、算法和數據通訊協議的統一,該獨特的模式及能力構建了,可在不同電動車型之間高度復用的平臺化電子電氣架構和整車架構。
按照朱江明的說法,全域自研要比小鵬汽車提出的全棧自研更高端,全棧自研只包括軟件,不包括硬件,硬件還得依靠第三方。而全域自研是從底層開始搭建,實現軟硬件全部自主研發。
不容忽視的是,實現軟硬件全部自主研發雖然有助于零跑汽車構建競爭壁壘、拓寬護城河,但現階段全域自研似乎并沒有轉化成為競爭力,全域自研究竟適不適合現階段的零跑汽車以及帶來的實際效果如何全都不得而知。截至目前,零跑汽車仍深陷虧損泥潭。
2019年至2022年,零跑汽車的凈虧損分別為9.01億元、11億元、28.46億元、51.09億元,2023年上半年,零跑汽車的凈虧損高達22.76億元,四年半時間累計虧損金額超過120億元。
不僅如此,零跑汽車的現金流狀況環比也出現惡化。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零跑汽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額為14億元,而在2023年第二季度為27.62億元,兩者差值達到13.62億元。自由現金流方面,零跑汽車2023年第三季度產生自由現金流10.18億元,較2023年第二季度(25.02億元)也出現大幅下滑。
但值得慶祝的是,2023年零跑汽車累計交付新車超14.4萬輛,同比增長29%,在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三,僅次于理想汽車和蔚來。
2024年1月,朱江明稱,提升毛利表現已成為零跑汽車2024年的重要目標。他表示,零跑汽車從2023年三季度開始毛利轉正,2024年一定要減少絕對虧損,提升每一輛車的平均毛利率。
當下,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激烈,零跑汽車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并不如意。截至1月29日港股收盤,零跑汽車的股價已較48港元/股的發行價下跌55.7%至21.25港元/股。
2021年,朱江明曾放出了“3年超越特斯拉”“2025年銷量達80萬輛”的狠話,如果按照現有的發展狀況,零跑汽車的目標將是空中樓閣。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