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家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上市始末
如果說到中國境內第一家海外上市互聯網企業,就是新浪網,2000年4月13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但如果說中國第一家海外上市互聯網企業則應該是中華網,1999年7月14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撰文/ 南方 來源/往事知多少
圖片來源/ 網絡
01.
為什么這么說,主要是因為中國與中國境內略有區別,中國意指中國擁有主權的所有領土,而境內除有國境的意思外還有關境的涵義,中國境內是以海關為界,未包括港澳臺,而中國則必須包括港澳臺等。另海外即等于國外,在媒體上常用海外代替國外,意指遙遠的海那面。中華網當時是一家香港公司,按照中國官方說法,他是一家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提起中華網可能許多人知道,也有許多不知道,大家知道的是現在的中華網,不知道的是過去的中華網?,F在我們就聊聊過去那個不為人所知的中華網。
1994年4月互聯網在中國內地正式商用化以后,迅速掀起一波又一波互聯網建設熱潮。起初,正如我之前的文章所述,大多用于信息傳播,并取得成功,比較典型的就是門戶網站。
圖片來源:pexels
受此影響,大約半年多時間,香港的互聯網開始起步。而當時新華社在香港的金鼎集團迅速抓住機遇,于1994 年底以所屬金鼎科技公司出面與美國亞太安聯公司在香港成立了一個互聯網合資公司—中國國際網絡傳訊有限公司(CIC),金鼎科技不出資、負責策劃、資源對接等,占股60%,亞太安聯負責出資和融資,占股40%。
公司成立后,金鼎科技負責策劃得干點事啊,干點什么事呢?那就策劃建個網站吧,建網站首先就要有域名,到這時才發現香港人在搶注域名這方面一點不比其他地方落后,他們從1993年就開始了,好的域名幾乎都已被搶注完了。
但這時他們的好運又再次降臨,他們了解到一個在香港的意大利人手中有三個非常重要的頂級域名,一個是china.com、另外兩個是hongkong.com、taiwan.com,他注冊這三個域名不是為了建網站而是為了囤積賣錢。經過一番交涉和多次斡旋,1995年4月份左右,他們終于以中國國際網絡傳訊有限公司(CIC)名義從這個意大利手中收購了這三個域名,而且價格很合適。
圖片來源:pexels
由此可以看出,成立后不久的CIC一出手就成功收購三個涉及中國國家形象的頂級域名,不得不說這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做出了重要貢獻,不管以后用不用都非常有意義,起碼不會被濫用,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1995年至1999年是我國外宣大發展和取得重要進展的5年,其顯著標志就是網絡外宣的誕生,可以說中國互聯網的產生與發展和網絡外宣的產生與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華社金鼎集團在香港成立互聯網公司,其目的就是想依托香港這個中外交流門戶,利用互聯網開展對外宣傳。
1995年初剛成立的CIC公司在網上注冊了一個域名cww.com,取名國中網,意指China Wide Web,代表CIC公司,并想以此域名為基礎,在香港建立一個對外宣傳的門戶網站,而china.com、hongkong.com、taiwan.com則作為子公司、子網站獨立運作。
之后CIC中方積極致力于國中網的發展和推廣,1996年至1999年連續在內地以國中網名義辦了四屆年會,其中第一屆年會受到時任總理朱镕基同志的接見。CIC外方也沒閑著,于1996年至1997年協調美林等國際投資銀行從美國、歐洲、日本、中國香港等地引進一批跨國公司著名財團入股CIC,募集資金2000多萬美元。中方在融資方面也成功邀得香港新世界集團加盟CIC,引資1000多萬美元。上述這些推廣活動和資金引入為CIC日后的發展壯大和走向上市奠定了基礎。
02.
由于股東的增加,CIC內部出現一些爭論,1998年底開始在圍繞公司是否上市問題上產生分歧,中方當時對海外上市比較猶豫,認為之前沒有先例,缺乏這方面的經驗,怕搞砸了,不是很積極,但國際風投很堅決,他們資金進來目的就是為了上市。
最后經過多輪磋商,達成一致意見,就是CIC不上市,而是將中華網公司(China.com)從CIC分拆出去,獨立包裝上市,中華網公司股票按照CIC股權架構分給CIC的股東。1999年5月,當時美國最大的網絡公司美國在線(AOL)得知此消息后有意收購中華網股份,中方為維護中方利益,不想讓美方成為第一大股東,經過認真考慮和與多家商談,最后由香港新世界集團承接金鼎集團部分股份,使之成為中華網第一大股東,AOL為第二大股東,金鼎集團降為第三大股東。
1999年6月初中華網公司正式重組,從CIC完全拆分出來,成立中華網國際網絡傳訊有限公司,并做上市前的準備工作。邀請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科技發展局主席錢果豐博士出任中華網董事局主席,聘請香港本地人葉克勇(Peter Yip)為首席執行官,委托美國投行雷曼兄弟公司作為主承銷商,并正式向美國紐交所申請上市。
來源:罐頭圖庫
7月初,中華網公司正式向全球發行400多萬新股,由于超額認購近百倍,上市價從原定每股15美元提高到每股20美元。7月14日中華網公司股票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每股價格一度升到67.2美元,取得巨大成功。后來股價更是一度炒到220.31美元/股,市值超過50億美元。
當時的美國證券分析家們認為,中華網公司上市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互聯網加中國概念,其賣點一流;二是股東都是全球著名機構,是夢幻組合;三是時機選擇十分恰當(在美國剛剛加息不久和股票交易淡季到來之前)。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也是最幸運的一點,就是中華網上市趕在了全球互聯網大泡沫破裂之前。
中華網成功上市后,西方和中國港澳臺地區報刊都大加贊賞,如美國《新聞周刊》發表文章稱:很多人毫不猶豫地購買中華網股票,是因為中華網代表了中國概念和華爾街的新潮流。香港《成報》文章認為:中華網上市已成典范,將吸引更多亞太地區的中文網絡公司步其后塵。中國臺灣中央社香港分社社長說:中華網是互聯網中文網站的先驅,它將為中國文化的傳播做出歷史性貢獻。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的華文報紙也很重視中華網上市,認為這將推動全球華文網絡的發展。
中華網是在美國上市的第一家中國概念的網絡公司,它對國際投資的吸引,反映了國際上對中國改革開放的信心,對當時的國際投資者憧憬和進軍中國市場產生了巨大推動作用。香港《明報》的社評說:中華網在美國上市成功,震驚美國投資和科技界,充分說明大中華市場潛力巨大。
與中華網上市時的風光相比,同屬門戶網站的新浪、網易、搜狐運氣就沒那么好了,遭遇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裂,但是他們還是頂住了壓力,流血上市,實屬不易,也算成功。而由此中華網在當時被列為中國的四大門戶網站之一。
03.
但好景不長,中華網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戰略誤判和商業模式錯位,造成連年虧損,每況愈下,雖多次調整均未見效,原來四大門戶網站的位置逐漸被騰訊所取代。直到2011年10月5日,更是有一個消息震驚中國互聯網界——號稱中國互聯網第一股" 的中華網母公司CDC集團(中華網投資集團)正式向美國亞特蘭大破產法庭申請破產保護。
到此,當時的那個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互聯網先驅成為了先烈,當然他也沒死,中華網還存在,只是此中華網已不是彼中華網。
目前中華網創始的蹤跡在網上幾乎查不到,寫此一文,是為紀念和懷念那個時代。最后,由衷希望現在中華網能再度創造輝煌,因為他的名字叫中華網。
你知道中華網嗎?對它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評論區聊聊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