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嗨_免费在线观看国产_精品午夜久久_欧美精品一级_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视频_亚洲一区在线免费视频

當問界真的遙遙領先

2024-02-08 09:54:36
金角財經
關注
2024-02-08

在新能源車行業的生存倒數階段,智能化是各車企競爭的關鍵一環,加上問界在華為賦能下的巨大成功,使得無論是新勢力還是老牌車企,對已經切入賽道的華為和小米等科技巨頭的態度,也開始變得曖昧起來。

原創首發 |?金角財經(ID:?F-Jinjiao)?作者 | 塞爾達

2024年1月,造車新勢力的格局發生巨變。當月,華為問界銷售32973輛,擊敗了此前長期占據榜首的理想汽車,首次奪得新勢力品牌月銷量冠軍。


隨后,華為車BU董事長余承東也凡爾賽了一下:“對智選車受歡迎程度預估不足,保守了。”

與問界的強勢奪冠相比,多家新勢力車企公布的銷售數據可謂慘不忍睹,2024年1月銷量環比2023年12月普遍出現大幅下滑。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銷量環比下滑44.2%和59%,理想汽車銷量也下滑了38.1%。

有業內人士認為,春節前的一個月是傳統購車旺季,即使考慮到去年末沖年度業績時透支了部分未來需求,但1月份銷售數據的潰敗依然是“超出預期”。

分化的行業銷售數據反應出越發殘酷的競爭環境。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認為,智能電動汽車市場格局會更像智能手機,前五名才有資格更好地生存下去。他補充,特斯拉、比亞迪和華為已經鎖定出線資格,其他有志于占據主流的企業要爭奪剩下的兩個名額,時間窗口只有2024-2025年兩年。

在新能源車行業的生存倒數階段,智能化是各車企競爭的關鍵一環,加上問界在華為賦能下的巨大成功,使得無論是新勢力還是老牌車企,對已經切入賽道的華為和小米等科技巨頭的態度,也開始變得曖昧起來。

“蔚小理”潰敗

華為問界和理想汽車產品定位相似,都選擇增程式混合動力技術路線;同時,問界是華為汽車業務主打品牌,而理想則長期雄霸新勢力銷售榜首。這導致了問界和理想二者之爭一直是行業關注焦點。

2023年6月,李想發文回憶稱,2022年問界M7發布后,“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銷售崩盤、提前停產”。他還稱,從未遇到過像華為這么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都毫無還手之力。

隨后,李想組織高管團隊集體學習華為管理經驗,適時調整戰略走出了危機。2023年,理想汽車共銷售37.6萬輛,遠超其他造車新勢力。

不過,隨著去年問界新款M7的強勢來襲,理想汽車又一次感受到問界帶來的巨大壓力。為了避開問界新車型M9鋒芒,理想汽車甚至推遲了純電旗艦車型MEGA發布時間,從2023年12月延后至2024年3月1日。

2024年1月11日,理想汽車宣布,將在MEGA發布同時推出現售三款車型的2024款。舊款車型隨即開始優惠促銷,價格幅度在3萬元左右。

然而,理想還是沒能阻擋問界超越自己,后者最終登上新勢力榜首。

在新勢力的頭把交椅換人之際,行業競爭環境已進一步惡化。多家新勢力車企公布的銷售數據慘不忍睹,2024年1月銷量環比2023年12月普遍出現大幅下滑。比如,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銷量環比下滑44.2%和59%,理想汽車銷量也下滑了38.1%。

有車企銷售高層人士稱,2023年12月,很多車企為了沖刺年度銷量目標,提供較多優惠,透支了部分市場需求,但2024年1月市場的低迷程度還是超出預期。他表示,春節前的一個月是傳統購車旺季,2024年完全沒有感受到市場熱度,“從沒見過這樣的狀況”。

全球最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新上任的中國總裁徐大全認為,2024年的市場環境對造車新勢力尤其嚴峻,傳統車廠在競爭新能源車市份額時,背后還有燃油車的利潤做支撐,但造車新勢力中,目前只有理想汽車實現盈利,大多數新勢力車企依然要克服市場嚴峻形勢挑戰。

一個殘酷的行業現狀是,汽車業正在向智能電動化轉型,但大部分車企還沒有形成足夠的規模跨過盈虧平衡點。

東風集團戰略規劃與科技發展部戰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洛川認為,2024年新能源汽車業務能夠達到并超過50萬輛的企業,將實現銷量和利潤雙豐收。而那些銷量規模遲遲無法取得根本突破,又在持續虧損的企業,會在2024年遇到生存危機。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新勢力中的佼佼者——理想汽車,去年總銷量依然不足40萬輛。這意味著理想汽車可能還需要進一步放量,才能拿到李想口中的“出線資格”。

新勢力在最后時刻能不能放量,取決于在汽車智能化上面有沒有核心競爭力,但行業價格戰已經消耗了它們大量資源,這些車企多數處于嚴重虧損狀態,難以保留一定利潤空間用于研發以維持競爭力。

隨著華為和小米等科技巨頭紛紛切入新能源車賽道,對于這些遭遇生存危機的新勢力們來說,擁抱“科技巨頭”成為更實際的辦法。

科技巨頭的“朋友圈”

2023年底,華為和小米正式由手機斗到汽車業。12月26日,華為發布問界品牌旗艦車型M9;小米則在12月28日舉辦首場汽車發布會,介紹技術進展。

小米創始人雷軍發文稱,小米造車是“而今邁步從頭越”。他特別指出,新世紀以來,特斯拉引領智能電動先河,把汽車變成了“可移動的計算終端”。當下汽車業的新使命是打造“移動智能空間”,這是小米造車的出發點。

兩大科技巨頭在去年底的入局,預示著智能化將在2024年開創行業新格局。它們的到來,對于賽道現存玩家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劉洛川認為,華為和小米都有各自生態和龐大的粉絲群,這是車企不具備的天然優勢。同時,智能化競爭又意味著巨額投入,車企若不能跟上,2024年乃至今后更長時間的市場地位將受直接影響。

不過,有能力與華為和小米展開競爭的車企屈指可數,對于大部分車企來說,結盟甚至屈就成為“代工廠”,是更實務的選擇。

2023年11月,華為宣布成立“鴻蒙智行”生態技術聯盟,目前成員有賽力斯、奇瑞汽車、江淮汽車和北汽藍谷四家車企。華為和它們共同打造四個新品牌,已經確定的兩個是“問界”和“智界”;另兩個品牌或是“享界”和“傲界”。

據悉,華為與四家車企聯合開發面向不同細分市場的車型。華為在其中占主導地位,負責產品定義、設計,這些合作車型搭載華為全套智能化系統,尤其是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產品。此外,華為還將組建鴻蒙智行銷售渠道,以統一形象示人。

一家華為合作車企人士稱,這種合作模式相當于車企拿出幾款車給華為操盤,車企賺取較為固定的生產收益,“代工廠”成色較重。

此外,車企還可以選擇加入華為計劃組建的智能部件公司。2023年11月底,華為宣布計劃拆分原來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單元,組建一家獨立的智能部件公司,邀請眾多車企入股。

除了鴻蒙智行合作車企都收到了邀請,長安汽車也是這家新公司的“天使輪投資人”。此外,一汽集團、東風集團等多家車企正在接洽之中。

華為這家智能部件公司沒有冠以“聯盟”名稱,但實質類似聯盟。華為合作車企人士稱,智能駕駛是一種共性技術,車企即使一擁而上也很難做出個性,與其每家各搞一套,不如共同綁定一家技術供應方。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華為在背后操盤,親自下場做車的小米則嘗試用“投行化”的方式組建自己的聯盟。

2021年9月,小米智造基金成立,雷軍擔任該基金的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截至2023年3月,小米智造基金已經獲得兩輪共計90.3億元的募資,其中不少都投向了汽車產業鏈相關的領域。

除了小米智造基金,小米還通過小米產投基金、順為資本以及小米私募股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個平臺,來做汽車產業鏈上下游的的投資布局。官宣造車以來,小米幾乎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上下游,都投了一個遍。

更有業內人士還稱,不排除小米今后也會向汽車行業開放某些共性技術,組建類似華為的聯盟。

龍頭的猶豫

余承東曾表示,電動汽車行業競爭的下半場是智能化,這將是決勝的關鍵。他認為,如果不能抓住智能電動網聯汽車的機會,無論多么強大的公司,將來都有可能消失掉。

隨著華為和小米切入賽道,擺在現階段汽車巨頭面前的只有兩種選擇:要么加大燒錢力度,通過自研而突破;要么選擇結盟,擁抱華為等科技巨頭。

中國新能源車龍頭——比亞迪則是謹慎地在自研上發力。

比亞迪在2023年實現銷量302.44萬輛,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新能源車企。公司近年推出的DM-i混合動力系統、刀片電池、易四方四輪控制技術、云輦底盤控制技術等,是其銷量突飛猛進的重要動因。

不過,在智能化領域,比亞迪此前表現算不上出色,尤其在智能駕駛領域相對保守。王傳福曾表示,在智能化時代,寧可走得穩一些,也要推出最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產品,不讓用戶承擔安全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王傳福之前曾將無人駕駛技術評論為“忽悠”。他解釋稱,現階段的法律法規、技術成熟度都不足以讓無人駕駛落地。

這番評論引發了行業爭議。在今年1月16日舉辦的“夢想日”活動上,王傳福明確說,智能駕駛與和無人駕駛相比存在明確區分,“比亞迪非常重視智能駕駛”。

當天,比亞迪表示將用更具競爭力的成本加速智能駕駛普及,并首次系統展示了在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領域的技術儲備和應用。

比亞迪稱,公司2023年推出的易四方、云輦等技術是電動化和智能化融合的產物,可使車輛實現原地調頭、三輪行駛、應急浮水等功能。例如,百萬元級的仰望U8上市時展示過原地調頭功能,系統對四個車輪進行獨立控制,屬電動化成果。比亞迪以此為基礎開發智能泊車技術,車輛可在狹窄路段通過旋轉車身泊入車位,即是智電融合的應用之一。

比亞迪透露,目前智能駕駛團隊有3000多名軟件工程師、1000多名算法和硬件工程師。這一規模超過不少注重智能駕駛的車企。可供參考的是,截至2023年底,華為智能駕駛團隊規模約為3000人,小鵬汽車智駕團隊約有1200人,理想汽車智能駕駛團隊約有900人。

相比之下,另一汽車龍頭上汽集團的態度則顯得猶豫。2021年6月,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回應投資者提問時稱,智能駕駛是靈魂,如果不能掌握在自己手中,車企就只剩下軀殼。

不過,有網友于近日爆料稱,上汽研發總院飛凡智駕全部裁撤,約近三百人。具體有三個方案可供員工選擇,一轉崗去上汽零束軟件,二去上汽研發總院,如果都不想轉就遣散N+1。這意味著飛凡汽車不會再獨立研發智能駕駛系統。對此,市場猜測,上汽飛凡或許將成為華為解決方案模式下的一個新合作伙伴。

上汽集團的態度轉變不難理解,自研雖然能把控核心競爭力,但研發過程“格外燒錢”,且高水平技術人才稀缺,報酬也非常高,燒錢投入可謂是“無底洞”。

一名車企技術負責人告訴媒體,自研要有配套的團隊和相應機制,大眾汽車集團重金投入汽車軟件開發,結果并不理想,就是個負面案例。“錢對大眾來說肯定不是問題,主要是沒有相關人才和開發經驗。”他說。

華為模式的隱憂

從目前情況看,盡管還有少數車企堅持在智能化上決心自研,但擁抱華為等科技巨頭已成大勢所趨。

這當中固然有行業資源分配的考慮。有市場人士認為,不是每家車企都有能力自研智能駕駛,即便部分車企堅持自研道路,多少也有“重復造輪子”的意味。

一名自動駕駛供應商技術高層人士亦稱,智能駕駛技術本身就在成本、高性能、安全三個指標之間尋找平衡,實際上很難作出差異化。

不過,盡管和科技巨頭合作是大趨勢,但車企和華為等企業的合作模式還有不少問題要面對。

首先,華為問界的成功還沒能為合作伙伴帶來盈利。

賽力斯是華為合作車企,雙方于2021年共同推出“AITO問界”品牌。在此基礎上,華為發展出“智選車”模式。在華為與賽力斯合作模式中,華為通過收取技術授權費用、零部件銷售、車輛銷售提成等方式獲得收入。

不過,作為華為汽車業務的最重要合作方,賽力斯依然處于巨虧狀態。2023年全年,賽力斯預計凈虧損21億至2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虧損為46億至50億元。

其次,華為與賽力斯模式能否復制到其他車企還有待觀察。

2023年11月,華為鴻蒙智行另一個新品牌智界發布首款車型S7,智界S7希望借助華為5G手機回歸和M7熱度,推動鴻蒙智行銷量再上一個臺階。余承東稱,關于智界S7定價,內部爭議非常大,最終確定的價格是虧錢賣,只能期待后期放量彌補虧損。

不過,就算是“虧錢賣”,該款車型市場表現依然不佳。S7開啟交付后沒有重現問界M7熱度。數據顯示,2023年11月智界S7交付量為115輛,12月完整交付月也只交付784輛。

同時,智界S7還面臨交付問題。2024年1月15日,華為稱智界S7大定定單超過1萬輛,但生產遇到問題,將向沒有按時提車的車主提供補償。

有華為鴻蒙智行合作車企人士猜測,智界S7交付延遲可能是受到華為自身部件供應影響,也不排除智界S7訂單情況不及預期,華為將更多資源用于保障問界其他車型交付。

在燃油車時代,企業之間的結盟并不鮮見,小到共同開發一套動力總成,大到互相交叉持股,成功案例眾多。

現在到了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由于單家企業很難塑造整個生態體系,對于多數車企尤其是新勢力們來說,在規模效應顯現之前,和華為、小米等科技巨頭在汽車智能化方面合作顯然是更優選擇。

但合作模式要想具備可持續性,需要探索出一條“雙贏”的道路。從目前情況看,問界成功背后,華為更多站在一個“收割者”的角色,而賽力斯等合作伙伴則承擔了前期大部分虧損。

各方利益訴求如果不能協調一致,最終可能會負面影響至產品銷售,從而讓華為模式乃至中國電動車智能化的發展埋下隱憂。

參考資料:

財新《華為問界銷量超理想 1月多家車企銷量環比下滑》

財新《汽車大決戰》


點贊
收藏
參與評論
全部評論

0條評論

    暫時沒有人評論

金角財經
405文章
·
0評論
·
2粉絲
城市新中產讀本,拆解經濟事件背后的邏輯。
個人主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金桔影视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夜 | 曰韩在线 | 亚洲综合99 |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 黄色一节片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网站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久久新视频 | 久久久久av | 91视频精品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 男女爱爱免费视频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美女久久久 | 亚洲黄色免费电影 | www.成人在线视频 |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成人国产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 久久精品成人欧美大片 | 久久久久久高清 | 天天操,夜夜操 | 99精品视频在线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午夜精品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 |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9免费精品 |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 | 亚洲精品电影网在线观看 |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粉嫩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 日韩av成人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 | 成人午夜小视频 | 亚洲色图第一区 |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污网站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