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智能駕駛成為新潮流,某車主:獨自開600公里,疲勞感大大降低
這個春節,自駕成為了大多數人出行的首選。
來源/時代周報
在前不久國新辦召開的2024年春運形勢及工作安排新聞發布會上,綜合運輸春運工作專班副組長、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李揚表示,自駕出行成為絕對主體。傳統營業性運輸,包括鐵路、公路、民航、水運客運出行人次預計大概是18億人次,其余80%都是自駕車出行。
在自駕出行的車主中,會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自駕新能源汽車返鄉、旅游,而智能駕駛成為了他們這個春節自駕返鄉、旅游的神器。
近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在朋友圈發文分享自己駕駛問界M9從安徽回到深圳的經歷。“全程1314公里,已開了400公里,從出家門開始就全程一路智能駕駛,完全沒有事干、很輕松。”
“我也開問界M9回老家,智能駕駛系統在高速和快速路上確實可以零接管,自己變線繞過慢車。”一位車主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以往一直淪為雞肋的智能駕駛,正在改變新能源車主的長途自駕體驗。
從“諾基亞”到“安卓”
“用了智能駕駛再開無智能駕駛的車,感覺不是一個時代的東西,有點諾基亞和安卓機的區別。”車主趙明(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趙明的上一輛車只有定速巡航而沒有智能駕駛功能,此前他曾從北京開到青島,全程600多公里,“到了酒店累得什么也不想干。”
“定速巡航只能按照設定的速度一直跑下去,遇到慢車需要自己手動變道,變道后還要重新啟動定速巡航。”趙明表示,“而且前方車輛減速時,還要自己調節巡航速度,也無法自行剎車。”
自從換購蔚來ES7后,領航輔助(NOP)便成了趙明長途出行的必需品。這個春節,趙明全家4個大人加1個小孩,全車滿載,從北京開到鄭州,總里程同樣是600多公里,途中三次換電,在大部分高速路段都使用了NOP功能,駕駛疲勞感大幅降低。
NOP是根據導航路線規劃行駛的輔助駕駛功能。在高精地圖覆蓋的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段,NOP+能夠依據導航路徑自動切換車道、進出匝道,并根據當前道路限速智能調整巡航速度。如果車行進緩慢,NOP可以擇機變換至更合適的車道。2023年7月1日,蔚來高速NOP+增強領航輔助Beta版升級為正式版并開啟訂閱。
據趙明介紹,相比上個版本,升級后的NOP在高速上并線堅決,而且支持各種路況。在趙明看來,開啟NOP后,可以自己一個人開完全程600多公里,途中無需更換駕駛員,既省心又省力。
同樣感受到車輛從“諾基亞”進化到“安卓”的,還有特斯拉Model Y車主徐剛(化名)。大年初二,徐剛從北京自駕前往南京旅游,全程1000多公里,在大部分路段使用了EAP(增強版自動輔助駕駛)功能,基本上只需在換高速和進出服務區時進行人工干預,比之前使用AP(自動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時節省了更多精力。
特斯拉主打AP和EAP兩大輔助駕駛系統,AP具備主動巡航控制、自動輔助變道和其他主動安全功能。EAP則在AP基礎上增加了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和自動泊車等功能。
今年春節前夕,特斯拉官方宣布推出新春專屬福利,包含FSD/EAP/免費超充限時轉移、百萬車主專屬EAP 30天使用權、寒冷天氣套件限時優惠升級。
“在高速上,車輛會筆直開在車道正中間,有其他車輛變道時,車輛減速很柔和,市區堵車時還可以玩玩手機。”徐剛對記者表示。
風險猶存
盡管智能駕駛大大改變了新能源車主的自駕體驗,但其存在的一些風險仍需車主注意。
蔚來的車輛用戶手冊中提到,NOP+是一個舒適性功能,而非防碰撞功能。增強領航輔助最大減速度有限,小于自動緊急制動和駕駛時所能請求的最大減速度,因此切勿依賴增強領航輔助對車輛進行充分減速從而避免碰撞。愛車與前車相對車速較大時,如前車靜止或緩行,增強領航輔助存在無法剎停的風險。為保證安全,出現上述情況時,請您立即退出增強領航輔助,切勿在上述情況嘗試增強領航輔助對靜止車輛剎停或跟停前車。
換言之,當開啟NOP+后車速較快時,車主應隨時準備接管車輛,避免發生碰撞事故。
除了時刻關注路況,智能駕駛系統在應對一些特定路況時的水平與老司機尚存在一定距離。
徐剛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開啟AP后,雖然車輛在車道始終保持絕對居中,但旁邊車道有大貨車行駛時,車輛避讓的幅度較小。“如果是人類駕駛的話,應該會往另一側多靠一點,使駕駛員的信心更強。”
“AP對前車的跟蹤距離也低于人眼,在很多情況下,前方車輛已經剎車減速,但AP仍然會先加速到設定的速度,達到車主設定的跟車距離后進行相對較急的剎車。”徐剛說。
此外,有不少車主反映,AP不會預判旁邊車道車輛的行駛軌跡。例如旁邊車道右后方的快車迅速接近大貨車并向本方車道靠近時,AP幾乎不會降低車速,在快車壓線開始變道時才會急剎。
記者丨王? ?賀
編輯丨宋? ?然
編輯丨滿? ?滿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