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利劍出鞘,誰會脫穎而出?
捍衛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
作者/李德林? 編輯/張佳儒? 來源/尺度商業
證券公司總裁帶頭炒股,手下跟著有樣學樣的竟然高達62人。還有證券公司營業部總經理更讓人大開眼界,偷看私募基金底牌,另一家獲得秘密信息的私募跟著玩兒老鼠倉。部分證券公司除了親自下場,他們還通過研報胡吹,把垃圾吹上天。整個春節,證監會利劍頻繁出鞘,誰又會在嚴監管下脫穎而出呢?
熊劍濤,招商證券原總裁,1995年開始就用個人控制的賬戶炒股。根據證監會調查,熊劍濤交易額為5.19億,別被這個數字嚇壞了,熊總的本金只有3713萬,別以為證券公司總裁有獨門秘籍,熊總跟散戶一樣,喜歡頻繁交易,不過他交易的成功率很高,獲利3356萬元,收益率將近100%,無論是在A股還是在招商證券窩案中,熊總可謂是當之無愧的股神。
熊總帶頭炒股,手下的人是有樣學樣。營業部負責人、財富管理部門負責人,甚至還有投顧。都說強將手下無弱兵,熊總炒股很厲害,手下人炒股兩極分化很嚴重,28人賺錢了,虧錢的有33人,其中一位叫郭浩鵬的,交易金額達到8.579億元,一通操作猛如虎,還虧了364萬多,交易了個寂寞,主要給券商貢獻了交易傭金。最終63人合計罰沒8173萬元。
證監會對招商證券窩案的處罰中,熊總被罰沒6656萬元,被永久禁止進入A股市場,其他人罰款5萬到40萬不等,對于虧損的基本要求是清倉。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位注冊為投資顧問的張梅葛成交額800多萬,盡管沒有盈虧數據,但是從罰款30萬看,這位主業給人投資進行顧問,說白了就是薦股的,自己炒股票都不賺錢,是怎么一直在行業里給別人當顧問的?
如果說招商證券的窩案面積太大,那么長城證券原副總裁韓飛的交易則更大。證監會的處罰顯示,韓飛控制了一批賬戶,交易額達到43.79億元,盈利5868萬元。更有意思的是,韓飛控制的組合賬戶里,竟然有一個是他自己的身份證,只不過這個身份證是90年代為多占商品糧指標而購買的,沒想到現在因炒股暴露了,除了罰沒雙倍盈利,還被10年禁入。
韓飛幾十年的秘密炒股暴露了,那么國泰君安廣西永州梅灣路營業部總經理周靖杰的暴露有點讓人不可思議。身為營業部的總經理,周靖杰偷看百億私募聚鳴投資等旗下17只產品證券賬戶、持倉等未公開信息,然后將秘密信息泄露給漠沙資產的總經理。漠沙資產規模10個億左右,典型的小私募秘密抄作業。周靖杰也用他老婆的賬號交易了312萬。
周靖杰到底圖什么呢?偷看大私募交易底牌,讓小私募抄作業,自己因利用未公開信息暗示他人從事相關交易行為被罰款50萬元,身為營業部總經理,跟熊總他們動輒交易幾個億相比,312萬的交易額,最后還因違法買賣股票罰款3萬元,看樣子抄作業都沒有賺到錢,周總怎么去服務客戶的呢?華安證券的研究人員就比周總玩兒的更大,把ST左江通過研報吹成“算力領域的璀璨明珠”,把股價最高吹到299.8元的高位。
2023年1月,*ST左江給市場一個驚喜,確認了1261萬元的DPU芯片銷售合同。DPU領域遙遙領先者為英偉達,市值超過10萬億人民幣。*ST左江說他們的DPU芯片是國內首顆自主可控的編程網絡數據處理芯片。華安證券的分析師就拋出一篇雄文,直接把*ST左江給吹上天了,甚至預測到了2024年營收達到13.4億,盈利6.25億,簡直就是A股英偉達啊。
*ST左江股價在莊家、分析師研報的合力之下,身為ST股,股價真的上天了。不過,*ST左江的DPU芯片那都是開玩笑的,400片賣給分銷商,其中370片在倉庫,20片由銷售人員進行市場推廣,其余10片研發領用。都給分銷商了,自主研發的怎么還要從分銷商那里去研發領用呢?芯片故事編不下去,監管發現財務也是假的。華安證券吹上天的研報誰負責?
安徽證監會沒有放過華安證券,發現華安證券對*ST左江等研究報告存在制作不審慎,在人員管理、網絡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在開展投資銀行業務過程中,個別項目盡職調查不充分,質控、內核把關不嚴等,對其行政監管,并記入市場誠信檔案,以后還敢亂吹么?
零容忍一直是證監會秉持的監管原則,無論是招商證券的窩案,還是長城、國泰君安、抑或是華安證券的個案,都在春節期間被昭告天下。問題的關鍵是,在監管周期之內,市場中誰會脫穎而出呢?根據數據統計,2016年2月20日至2019年1月26日,上證50期間漲幅21.81%,最高漲幅59.78%,遙遙領先于滬深300和中證500以及中證1000的漲幅。
監管是捍衛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基礎,那些試圖通過違法手段去牟利之人,尤其是通過操控小盤股進行瘋狂投機的,在零容忍的監管態勢下,不僅嚴管上市公司,對身為看門人的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將會進一步加大懲罰力度。歷史數據表明,加強監管會讓那些優質上市公司脫穎而出。面對證監會的利劍出鞘,也許,老百姓會說,百斤加秤砣,重任在肩。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