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企“跌跌不休”,又要以價換量?
高合汽車終究還是走到了生死邊緣。
撰文 | 張? ?宇??編輯 | 楊博丞? 來源|Donews
2月18日,高合汽車召開內部大會,宣布即日起將停工停產6個月。高合汽車方面稱,2月18日之前的員工工資將照常發放;3月15日之前還留在高合汽車的員工,僅發放基本工資;3月15日之后員工僅發放上?;竟べY。此前,高合汽車召開內部大會時宣布,延期發放1月工資、取消年終獎以及全員降薪。
根據停工停產以及延期發放工資等一些列的消息不難看出,高合汽車真的缺錢了。
對于大多數造車新勢力而言,資金短缺甚至是資金鏈瀕臨斷裂一直是常態,因而只能不停地進行融資或者上市求生,不過,高合汽車在融資方面的能力并不突出。
2023年6月,高合汽車母公司華人運通與沙特投資部簽署了一項價值56億美元的協議,雙方計劃在沙特成立合資企業,從事與汽車相關的研發、制造和銷售業務。不過,目前條款細節仍在敲定中,雙方尚未做出最終決定,這意味著款項并未落實到位,成為壓垮高合汽車的最后一根稻草。
停工停產6個月后,高合汽車能否找到“救命錢”順利轉危為安,還是會像威馬汽車一樣步入“破產重整”的道路仍不得而知。
不過不容忽視的是,2024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突破40%,隨著“蔚小理”、哪吒汽車、零跑汽車、問界、極氪等造車新勢力持續發力,以及小米、星紀魅族等跨界者陸續加入混戰,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充滿更多變數,競爭將更加慘烈,同時2024年也是大浪淘沙的關鍵時期,行業淘汰賽勢必會再度加速,像高合汽車一樣陷入困境,或許不是個例。
就在高合宣布停工后一天,不少新能源車企紛紛宣布降價銷售,這使得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再次卷了起來,在這背后或許是高合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或許是又要進入到以價換量的時代了,畢竟,活著最重要。
銷量決定生死
高合汽車是華人運通旗下的豪華智能純電汽車品牌,于2019年7月31日正式發布,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丁磊曾任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上汽集團副總裁。
高合汽車主攻高端市場,目前在售車型分別為高合HiPhi X、高合HiPhi Z和高合HiPhi Y,價格區間分別為57萬-80萬元、51萬-63萬元和33.9萬-45.9萬元。此前,有業內人士表示,為了匹配高端定位,高合汽車在供應商方面都選擇了行業最頂級的資源,研發成本和量產成本都極其高昂。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高合汽車向來以高端的定位、獨特的設計、強大的性能等特點著稱,但如果始終沒有銷量表現,那么意味著所有的特點都是空中樓閣。
銷量低迷是高合汽車陷入困境的一個重要原因。2021年高合HiPhi X開啟交付后,當年高合汽車的銷量為4237輛,2022年推出了第二款車型后,銷量還是維持在4520輛的水平。2023年,高合汽車并未公布銷量,但高合汽車2023年在國內的上險量為7886輛,月均銷量為650輛左右。根據懂車帝數據,2024年1月,高合HiPhi Y、高合HiPhi X和高合HiPhi Z的銷量分別為136輛、75輛和21輛,合計為232輛。
作為對比,2024年1月,問界的銷量為3.3萬輛,理想汽車的銷量為3.12萬輛,極氪、零跑汽車、蔚來等也均邁過了萬輛及格線。對于極其依賴規模效應的汽車行業而言,高合汽車的月銷量僅為三位數,意味其幾乎走到了生死邊緣。
實際上,高合汽車的衰敗早已出現端倪。2023年下半年,高合汽車屢次被爆出裁員,除了裁員外,高合汽車日前還出現了電池供應商不發貨、交不了車以及停止新項目開發等傳聞。到了2024年1月,又傳出高合汽車內部停止新項目開發,取消員工餐補及交通補貼等福利的消息,同時高合汽車再次被傳出拖欠供應商巨額款項。對此,高合汽車曾通過社交平臺發布聲明稱,公司運營一切正常,研發、生產、營銷、交付等各項工作正常推進。但現在看來,彼時高合汽車的確已處于大廈將傾的險境之中。
2024年價格戰愈演愈烈
高合汽車傳出停工停產消息的同時,持續了一年之久的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再度升級。
2月19日,比亞迪宣布秦PLUS和驅逐艦05兩款車型的榮耀版正式上市,相較上一版起售價降低了2萬元,混動車型起售價為7.98萬元起,純電車型的售價區間為10.98萬元至13.98萬元,將新一輪價格戰推向了高潮。
緊隨比亞迪的腳步之后,五菱星光PLUS也宣布插混車型150km進階版價格降至10萬元以內,較原價10.58萬元降低6000元;長安啟源Q05、A05兩款車型起售價均下調至7.39萬元;哪吒汽車推出了全系產品最高尊享2.2萬元的直降優惠。
事實上,早在2024年1月,特斯拉就已吹響了價格戰的號角,特斯拉新款Model 3后輪驅動煥新版售價下調1.55萬元,降至24.59萬元;Model 3長續航煥新版售價下調1.15萬元至28.59萬元。Model Y兩款車型也同步下調售價,其中后驅版下調7500元至25.89萬元;長續航版降價6500元至29.99萬元。
特斯拉降價以后,一個巨大的難題被擲于眾多新能源車企的面前:跟進還是不跟進?如果跟隨特斯拉降價,面臨的成本壓力將會陡增;如果不降價,又會被特斯拉搶走訂單,面臨著丟掉原有市場的風險。
但降價已是大勢所趨,不少新能源車企還是選擇了跟進。
2月1日,零跑汽車官宣對全系車型推出優惠活動,其中零跑C11系列綜合優惠最高28680元,零跑C01系列綜合最高優惠40680元,零跑T03系列最高綜合優惠17630元;2月13日,深藍汽車官宣對深藍S7進行降價,自2月13日起購買深藍S7,全系可享受1萬元現金優惠或“6000元現金優惠+6000元選裝基金”。
對此,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2024年全國乘用車市場價格戰仍將激烈,“近期乘用車市場價格戰的根本原因是新技術取代舊技術,新能源車對燃油車的替代過程,在建立市場新秩序過程中,新老廠商替代的競爭激烈,預計這一過程會持續幾年的時間,直到新的格局形成?!?/span>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沒有形成規模效應的情況下打響價格戰,會導致新能源車企的虧損持續擴大,隨著價格戰愈演愈烈,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不斷加劇,新能源車企的發展之路將充滿艱難險阻。
但也有人持相反意見,“行業打響價格戰或許并不完全是壞事。”一位新能源汽車行業人士向DoNews表示,“價格戰背后實則是核心技術、規模、供應鏈和成本管控等綜合實力的比拼,在價格戰中出局的根本原因是綜合實力不如競爭對手,會倒逼新能源車企全面發展,在技術和服務方面不斷精進,真正有實力的新能源車企將會順利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span>
無論如何,接下來誰能拿出足夠有競爭力的產品或核心技術,不斷加強供應鏈成本控制,誰就是這場殘酷淘汰賽的幸存者,2024年將是新能源車企最具挑戰性的一年。
新一輪淘汰賽已來臨
2023年6月,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在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表示,2030年新車銷量中新能源車銷售占比將接近100%,同時競爭下新能源汽車企業會越來越少,也許中國市場的主要玩家數量會小于5家。
理想汽車CEO李想也表示,2023年到2025年這三年時間是極為殘酷的淘汰賽。他判斷,中國智能電動車市將在2025年出現拐點,而理想汽車必須要占據至少20%的市場份額,也就是160萬輛,才能有機會拿到下一場比賽的入場券。
小鵬汽車CEO何小鵬持有相同的觀點。2月18日,何小鵬發布內部信,吹響“拼決心”的號角,與時間賽跑,打贏未來十年中國汽車品牌的淘汰賽。他表示,今年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备偁幍牡谝荒?,也就是淘汰賽的第一年。
何小鵬在公開信中表示,2024年小鵬汽車的銷量目標為28萬輛,較2023年實現翻倍增長,并表示計劃在未來三年內規劃新車或者改款車型30款,并由自己主抓車輛造型和設計。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行業淘汰賽遠比想象中更為激烈。除了高合汽車之外,不少曾經被視作擁有極強競爭力的新能源車企,已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截至目前,遭遇困境的新能源車企包括但不限于威馬汽車、自游家、愛馳汽車、雷丁汽車等,其中威馬汽車在2023年遭遇了一系列的財務和經營危機,包括全員減薪、工廠和門店大面積停擺、終端銷量歸零、巨額資產被凍結等,瀕臨倒閉的邊緣;愛馳汽車也陷入停擺狀態,近期因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和解協議而被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費;雷丁汽車處境艱難,近期被強制執行3.6億元,而恒大汽車、天際汽車、自游家等車企已經在淘汰賽中黯然離場。
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進入市場,行業競爭格局將變得錯綜復雜,高合汽車陷入“至暗時刻”,意味著新能源汽車行業淘汰賽再度提速,也意味著新能源車企或許只有盡快擠進第一梯隊,才能避免生存危機的出現。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