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巨頭,又陷裁員風波
全球光伏巨頭企業隆基綠能又陷裁員風波。
文 | 金衛??編輯 | 張佳儒? 來源|尺度商業
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話透露,隆基綠能將裁員近三分之一,以求在產能過剩和競爭激烈的行業中削減成本。
3月19日,隆基綠能對外回應稱,當前光伏行業面臨著復雜的內外部競爭環境,為了應對市場變化,提升組織效能,公司進行了相關崗位結構優化,網傳“裁員30%”信息不實。從多方證實,預計人員調整比例約為全體員工總數的5%。
這不是隆基綠能第一次被曝裁員。去年12月下旬,據鳳凰網報道,隆基綠能正在清退應屆生,且該公司出現多個生產線停產等問題。有受訪者表示,隆基綠能裁員人數可能超出1萬人。
裁員消息不斷,隆基綠能怎么了?
裁員風波不斷
隆基綠能,主營業務為單晶硅棒、硅片,電池和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光伏集中式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屋頂開發提供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隆基綠能的主要收入即來源于太陽能組件及電池,硅片及硅棒。
近年來,隆基綠能的人員大幅增長,2020年為4.66萬人、到2022年財報顯示其在職員工人數達到6.06萬人,其中生產人員占比最高,達到61.67%。
上述媒體報道,多位接近隆基的知情人士都透露了裁員30%的計劃,其中也包括部分高管,而相關人士都要求匿名,因為裁員計劃尚未公開。
該報道還稱,隆基的員工總數在去年高峰期約有8萬人,但在光伏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出現產能過剩之際,企業紛紛削減成本,隆基也在去年11月份就已開始加速裁員,目前尚無法確認裁員總數。
如果按傳聞中30%的比例,裁員人數將超過2萬人。不過,隆基綠能否認了裁員30%的說法,而是稱只有5%。如果按8萬員工計算,5%的比例也有4000多人。
我們注意到,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搜索“隆基綠能”、“隆基裁員”等關鍵詞,出現多條相關結果,有不少自稱被裁的員工在平臺上講述其經歷。
有自稱員工的用戶透露,隆基綠能去年末至今年初的裁員,主要集中在應屆生、校招生等。今年春節后,裁員范圍似有擴大之勢。還有員工稱,有些基地的人員都裁了。
2023年以來,光伏組件的價格持續下滑,由年初2元/瓦的水平跌至年底的不足1元/瓦。光伏組件、多晶硅大降價引發“蝴蝶效應”,產業鏈各環節出現開工率下降以及投產節奏放緩。
2023年底,一張光伏企業裁員傳聞的網絡截圖廣為流傳,市場上多家光伏企業減產、關停、裁員,甚至主流頭部廠商裁員比例甚至高達15%至20%,而“光伏老大哥”隆基綠能也在其中。
面對裁員風波,隆基綠能對外表示,市場變化很大,企業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會根據經營情況、市場環境變化和未來產業結構調整,做相應的資源分配。“關于市場傳言的裁撤人數,我們現在并沒有明確的一個比例或者人數”。
產能過剩質疑
隆基綠能所在的光伏行業,屬于典型的周期性行業。
前兩年,在國內、全球光伏裝機規模持續增長之際,隆基綠能的的硅片、電池及組件產能持續提升,硅片和組件銷售量價齊升,帶動隆基綠能的業績大幅增長。
業績方面,2019年至2022年,隆基綠能的營收分別為328.9億、545.8億、806億、1290億,同期凈利潤分別為52.8億、85.5億、90.8億、148.1億。
隆基綠能的2023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總營收941億元,同比增長8.5%,凈利潤116.9億元,同比增長6.5%。經營狀況屬于穩健。
在行業復蘇、業績提升等影響下,隆基綠能的股價曾由不足10元一度漲至高點73元(前復權),總市值一度突破5000億。不過,隨后隆基綠能股價一路震蕩下行,到如今市值1500多億。
2023年,隆基綠能進行了多輪產能擴張,如將西咸樂葉年產15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的規劃產能調高至29GW,并發布擬投建年產100GW單晶硅片項目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3月份,隆基綠能又發布擬投資77.77億元建設鄂爾多斯年產30GW高效單晶電池項目的公告。4月,又和地方政府發布建設12GW單晶電池項目的意向公告。
隆基綠能不斷加碼光伏產能,產能過剩的質疑隨之而來。
2023年7月5日,隆基綠能通過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產能過剩與產能擴張并不矛盾,光伏行業為技術進步較快的行業,產能過剩為結構性過剩,先進產能還無法滿足市場對于高效產品的需求。
不過,在最新公布的兩份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中,隆基綠能在回應產能問題時提到,從2023年第四季度至2024年年初,行業短期庫存壓力較大、市場需求逐步轉淡,多重不利因素疊加導致了光伏產品價格的非理性調整。“基于這樣的價格水平,光伏企業很難實現盈利,不利于光伏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隆基綠能還提到,今年市場供給過剩的壓力較大,如果產業鏈價格持續低位運行,那么財務狀況脆弱、技術不先進的企業可能會被迫停產減產或者退出,屆時行業實際供需不斷趨于平衡,產業鏈價格或將回歸理性。
技術路線之爭
目前,光伏技術存在不同的線路,TOPCon技術依然是絕對的主流,在新一輪N型高效電池技術的選擇中,主流的為TOPCon技術。而隆基綠能則“拋棄了TOPCon”,明確將后續的擴產規劃放在BC電池路線上。
去年9月業績會上,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曾表示,接下來的5至6年,BC類電池會是晶硅電池的絕對主流,接下來公司大量產品都會走BC技術路線。而之所以選擇BC電池的原因之一是其能提供更高的轉換效率。
BC電池的基型是IBC電池(即交叉指式背接觸電池),是一種純粹的單面電池。與TOPCON、HJT電池思路不同,IBC的PN結和金屬接觸都設于太陽電池背面,正面無金屬柵線遮擋,消除了正面金屬電極結構。
不過,BC技術工藝難度較大,量產調試及成本控制壁壘相對較高,在行業范圍較大規模鋪開還需要一定時間。
愛旭股份是最早押注BC技術的公司之一,今年2月,愛旭股份擬斥資99.78億元投建新產能,全面達產后,愛旭股份將新增10GW N型ABC高效太陽能電池及10GW組件產能。不過,愛旭股份也提到,相關品牌知名度及產品信賴度仍處于培育期,可能會導致項目產品銷售不及預期。
相比于成熟的TOPCON技術路線,BC技術路線目前仍扮演“小眾市場角色”。尤其是該技術尚處于成長期階段,市占率、整體營收規模落后于TOPCon,隆基綠能的市場地位也因此受到威脅。
2023年,晶科能源超越隆基綠能,重回全球光伏組件第一,市場上因此有聲音質疑隆基選錯了技術路線。
不過,隆基綠能依然是篤定BC技術。鐘寶申在隆基綠能2023年年終對話時表示,不管是TOPCon技術、還是HIT技術等,這些技術最后要想進一步提高效率,都會走向BC技術。
鐘寶申稱,減少不必要的投入,使公司更加聚焦,消除無效勞動,減少內耗和浪費,讓價值發揮最大,并進行反思總結。
對隆基綠能有何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