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國資“硬剛”海信,科林電氣鹿死誰手?
海信系又增持了科林電氣0.36%的股份,算上此前從二級市場和其他股東手中收購的股權,海信系的持股將升至10.43%,表決權更是升至20%。其猛烈的進攻以及昔日戰友的倒戈讓科林電氣創始人張成鎖的處境開始變得微妙。而在“危機”之際,石家莊國資卻橫插一腳,讓所有人側目。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石家莊國資“杠上”了海信系。
3月26日,科林電氣稱,海信系以及背靠石家莊國資的國投集團對公司進行了增持。后者的持股比例從此前的4.95%升至5%,前者則是增持了0.36%的股份。
而就在本月19日,科林電氣表示,海信系將以5.13億元拿下該上市公司10.07%的股權以及19.64%的表決權,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表決權股東。
權益變動后,海信系持有科林電氣的比例變更為10.43%,表決權升至20%。在海信系的猛烈進攻下,科林電氣的創始人張成鎖卻“密不發聲”,其持有該上市公司11.07%的股權以及同比例表決權。
海信系的不斷增持意味著張成鎖一手創立的科林電氣最終不得不拱手讓人。不過,隨著當地國資的“攪局”,或會出現新的變局。
石家莊國資“對陣”海信
在海信欲將科林電氣收入囊中之際,石家莊國資橫插一腳。
3月26日,科林電氣稱,石家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國投集團”)以集中競價方式增持公司11.17萬股,占據科林電氣總股本的比例為0.05%。
完成增持后,國投集團的持股數量從此前的1124.3036萬股增至1135.4736萬股,持股數量也從此前的4.95%漲至5%。
根據Choice數據顯示,國投集團是在去年9月份新進成為科林電氣第四大流通股東的。也就是說,不到半年時間,國投集團就成為科林電氣持股5%的重要股東。
而此次國投集團在增持的同時,還表示要在未來十二個月內繼續增持科林電氣,增持比例不低于3%。
有意思的是,此次國投集團的增持與海信系的進攻可謂是“不期而遇”。同一日,該上市公司還稱在3月22日,宣稱要拿下公司控制權的海信網能以集中競價方式購買科林電氣81.34萬股。
權益變動后,海信網能持有科林電氣2368.5634萬股,持股比例為10.43%,同時還持有20%的表決權。(其中,通過協議轉讓獲得的11,592,410股股份尚未完成交割,該等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10%)
此前在本月19日,海信網能通過集中競價、協議轉讓以及表決權委托的方式,欲獲取科林電氣19.46%的表決權,成為后者的第一大表決權股東。
彼時,這家上市公司分散的股權結構使得海信系的操作異常順利。據悉,自2012年3月末開始,張成鎖、李硯如、屈國旺、邱士勇、董彩宏五人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三年后的4月下旬,上述五人簽署了一致行動人補充協議,協議有效期至公司上市起60個月屆滿后失效,也就是2022年4月14日到期屆滿。
2022年4月,五人未續簽。聚是一團火,散是一盤沙,這就給了后來的海信系可乘之機。
海信網能先是在二級市場耗資2.28億元買入科林電氣4.97%的股份,又從副董事長李硯如、董事兼總裁屈國旺手中欲以25.5元/股的價格轉讓724.44萬股,其余股東以23元/股的價格轉讓284.74萬股,合計轉讓總價達2.85億元。
此外,李硯如與屈國旺將其所持科林電氣合計不超過2173.33萬股股份(占總股本9.57%)對應的表決權委托給海信網能行使。
權益變動后,海信網能共斥資約5.13億元獲得科林電氣10.07%的股權以及19.64%的表決權。
海信網能對科林電氣體的控制權勢在必得。其放言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繼續增持上市公司不低于6%的股份,且暫無處置已擁有權益的股份的計劃。并直言其最終目的是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
董事長或成關鍵先生
海信系的猛烈進攻讓科林電氣實控人張成鎖的地位岌岌可危。據悉,其目前持有上市公司11.07%的股權以及同比例表決權。
作為創始人的張成鎖面對海信系的奪權,其話語權愈發微弱。而從張成鎖的過往來看,顯然與石家莊國資更為“親密”。
據悉,在去年的6月28日,石家莊旅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曉輝赴科林電氣,彼時其與張成鎖及高管們進行交流,而能投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白巖等陪同在側。
次月的12日,能投公司與科林電氣簽署了合作協議。根據石家莊國資微信公眾號去年7月12日的文章內容顯示,“張成鎖一行赴旅投集團所屬石家莊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考察交流,并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企查查顯示,石家莊能源投資集團背后是石家莊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后者與國投集團、旅投集團同為石家莊國資委旗下。
業務合作之外,科林電氣與石家莊國資旗下的公司還共同成立合伙企業。
根據科林電氣公告,2020年4月16日,該公司發布了關于控股一級子公司科林云能增資擴股暨引入新股東的公告,其中指出在2019年科林電氣與陳賀、常生強2名自然人共同出資設立石家莊科林云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后者為滿足業務發展需要,擬通過增資擴股方式引入新股東。
需要注意的是,彼時科林電氣還稱原股東放棄對子公司增資所享有的優先認購權。
公告顯示,石家莊匯林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是唯一的增資方。信息顯示,該企業的合伙人共計有4位,科林電氣認繳比例為38.62%。剩余三家分別為河北省科技投資中心、石家莊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石家莊啟瑞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認繳比例分別為29.7%、29.7%、1.98%。
其中,石家莊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系石家莊國資委旗下。
而在同一日,科林電氣還表示,其與陳賀、李春海、翟志國3名自然人共同出資設立的石家莊科林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要進行增資。具體情況與上述子公司如出一轍,石家莊匯林創業依舊是唯一的增資方。
企查查顯示,到2022年6月末,石家莊發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不再是石家莊匯林創業的持有人,同樣是石家莊國資旗下的石家莊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成為新的出資人。
“獵物”科林電氣
這家市值不足60億的上市公司到底有何魅力?
成立于千禧年的科林電氣主營業務涉及智能電網、新能源和EPC領域,主要產品包括數字化智能變電站系統、綜合自動化系統等。
根據其2022年年報,分產品來看,其營收主要來源于6個板塊,即智能電網變電設備、智能電網配電設備、智能電網用電設備、高低壓開關及成套設備、新能源以及其他,錄得收入分別4.7億元、2.18億元、3.74億元、12.3億元、1.4億元、1.6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18%、8%、14%、46.89%、5%、6%。
其中,新能源業務在近幾年表現搶眼,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科林電氣的新能源業務錄得收入為8065萬元、4866萬元。
而這也是海信盯上科林電氣的因素之一。去年,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曾經公開表示,在收購日本三電控股公司兩周年之際,已將汽車電子定為第二增長曲線之一。
此外,科林電氣的其余板塊表現也尚可。
從整體業績來看,近幾年科林電氣處于穩步攀升的階段。2021年到2023年9月末,其營收分別為20.39億、26.23億、23.18億元;同期應對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861.28萬元、1.14億元、1.80億元。
業績之外,二級市場也較為亮眼。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至今,其股價變動幅度超過97%。
尤其是自2月初以來,在海信系和國資的增持下,股價節節攀升,短短不到2個月的時間漲幅已近翻倍。
而海信系和國資對科林電氣的爭奪戰,將會如何收場,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