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AION V上市,廣汽埃安能重回巔峰嗎?
7月23日,廣汽埃安第二代AION V正式上市,定位“新硬派智駕 SUV”,共推出520km(智享版、智豪版、智尊版)、650km(智豪版、智尊版、激光雷達版)、750km(智尊版)三種續航7個配置版本,指導價12.98-18.98萬元。
文 | 董武英??編輯 | 張佳儒? 來源|尺度商業
相比于第一代車型,第二代AION V在價格、尺寸、外觀、內飾、配置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調整。根據廣汽埃安官方消息,第二代AION V上市1小時20分鐘,訂單突破10000臺。
今年以來,廣汽埃安市場表現不復2023年月均銷量4萬的盛況,銷量已經連續5個月出現同比下滑,上半年僅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18.04%。第二代AION V的上市,能幫助廣汽埃安重回增長嗎?
售價12.98萬元起的新AION V
AION V是埃安品牌AION S和AION LX之后第三款車型,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廣汽埃安品牌沖向中高端市場的力量。
2020年6月,AION V正式上市,售價區間為15.96萬元-23.96萬元。2021年9月,廣汽埃安推出迭代車型AION V Plus,售價17.26萬元-23.96萬元。當前在售的2024款AION V Plus售價區間為14.99-19.99萬元。
此次上市的第二代AION V相比于此前車型,價格明顯下降,起售價下探至12.98萬元。
在配置上,第二代AION V采用了更大容量的電池包,520版續航搭載62.27kWh左右的電池,650續航搭載75kWh左右電池,750版搭載90.215kWh電池。作為對比,2024款AION V Plus入門款車型電池容量為54.37kWh,最高電池容量為80kWh。
此外,第二代AION V在座艙上也開始轉向當前市場流行的“冰箱彩電大沙發”方案。
第二代AION V 650激光雷達版配置真皮+豪華皮質座椅,其他6款車型均標配豪華皮質座椅。7款車型均具有第二排沙發式躺椅、第二排座椅齊平放倒等功能,其中三款智尊版車型和650激光雷達版具有主副駕座椅記憶、前排座椅一鍵放平等功能。此外,650激光雷達版另有主副駕八點按摩、二排小桌板、后備箱12V電源等功能配置。
同時,650激光雷達版搭載有冷凍、冷藏、制熱3種模式車載智能冰箱,三款智尊版車型可選裝此配置。
在智能駕駛上,最高配的650激光雷達版搭載“1英偉達Orin-X芯片+1激光雷達+5毫米波雷達+11攝像頭”的智駕方案,可實現高速NDA(智能領航輔助系統)、城區NDA、遙控泊車、記憶泊車等高階智駕功能,這是行業19萬元以內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無圖智駕方案的高階智駕車型。
此外,入門款520智享版僅具有定速巡航功能。其余5款配置搭載1個毫米波雷達和5個攝像頭,可實現當前主流的全速自適應巡航、自動緊急制動、車道保持輔助等L2輔助駕駛功能。
不過,第二代AION V的一些調整也在網絡上引發了一定爭議。
相比于老款車型,第二代AION V尺寸略有“縮水”。2024款AION V Plus車型長寬高分別為4650 x 1920 x 1720mm,軸距為2830mm。第二代AION V長寬高分別為4605x1854x1660mm,軸距為2775mm,其中650激光雷達版較其他版本略寬,寬度為1876mm。整體來說,第二代AION V尺寸“小了一圈”。
此外,根據易車網,此前2024款AION V Plus采用前麥弗遜獨立懸架+后多連桿式獨立懸架,第二代AION V則采用了前麥弗遜獨立懸架+后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相對于多連桿式獨立懸架,扭力梁懸架具有體積小、輕量化、成本低、可靠性和耐久性好等優點,但在處理復雜路況和乘坐舒適性上可能存在一定不足,對車企調校能力要求極高。
連續5個月銷量同比下滑的埃安
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廣汽埃安屬于發力較早、發展較快的純電品牌之一。
根據廣汽集團產銷數據,2020-2023年,廣汽埃安年度銷量分別為5.95萬輛、12.02萬輛、27.12萬輛和48.00萬輛。
截至目前,埃安品牌旗下在售四款車型,分別為A級轎車AION S、緊湊型SUV車型AION Y和AION V、中型SUV車型AION LX。其中AION S和AION Y是銷量主力,這兩款車型2023年銷量均超過22萬輛,合計占據了埃安品牌銷量的93.54%;AION V和AION LX兩款定位較高的車型,銷量占比較小。
廣汽埃安在2023年實現了銷量爆發,月均銷量達到了4萬輛。隨著銷量規模擴大,根據廣汽集團官方公眾號消息,廣汽埃安在2023年6月和7月連續兩個月實現盈利。
今年年初,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埃安2024年銷量目標為70萬輛。
不過,進入2024年來,汽車行業價格戰持續,市場競爭加劇,埃安的銷量表現開始出現下滑。根據廣汽集團產銷快報,除今年1月銷量同比增長34.11%至1.10萬輛外,從2-6月埃安銷量已經連續5個月出現同比下滑。
數據顯示,埃安2月銷量為1.00萬輛,同比下降了66.74%;3月銷量為2.79萬輛,同比下降了30.40%;4月銷量為2.14萬輛,同比下降了47.94%;5月銷量為3.04萬輛,同比下降了32.31%;6月銷量為2.57萬輛,同比下降了42.92%。
綜合來看,埃安2024上半年累計銷量為12.63萬輛,較2023年同期20.93萬輛銷量下滑了39.65%。若按照年度70萬輛的目標,埃安上半年僅完成了18.04%的銷量目標。
在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四大子公司中,埃安銷量下滑幅度最大,下滑幅度超過了合資的廣汽本田(銷量下滑28.28%)和廣汽豐田(銷量下滑25.80%),唯有廣汽乘用車銷量實現同比增長。
在今年4月,廣汽埃安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4月中旬,AION Y Plus、AION S MAX、AION V Plus三款車型紛紛降價1萬元。根據廣汽埃安官網,當前AION S MAX起售價12.99萬元,AION Y Plus起售價已下探至9.98萬元,AION V Plus車型起售價14.99萬元。
從銷量情況來看,降價之后的埃安銷量有所回升,但同比仍未實現增長。那么此次上市的第二代AION V,能改變這個局面嗎?
第二代AION V能否成為爆款?
第二代AION V的推出,對當前埃安產品體系是一個較為有力的補充。埃安產品中,AION S為純電轎車車型,當前起售價12.99萬元;緊湊型SUV車型AION Y,起售價降到了10萬以內。第二代AION V定位于起售價10-15萬區間的緊湊型SUV,擔負起走量的重任。
那么,放在當前的汽車市場上,第二代AION V究竟會有多大的競爭力呢?
10-15萬元的SUV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在這個市場上,傳統燃油車依然保持著較強的競爭力,豐田鋒蘭達、豐田卡羅拉銳放廠商指導起售價分別為12.58萬元和12.98萬元,在該細分市場上月銷量長期處于前十位置。起售價13.75萬元的星越L、起售價11.79萬元的長安CS75PLUS、起售價13.99萬元的捷途旅行者6月銷量也超過萬輛。
在這個價格段的新能源SUV市場上,第二代AION V同樣需要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
在10-15萬元新能源SUV市場上,目前保持領先的是比亞迪旗下三款車型:比亞迪宋PLUS新能源、元PLUS和宋Pro。宋PLUS DM-i版本售價12.98-16.98萬元,EV版本售價14.98-18.98萬元;元PLUS當前售價11.98-14.78萬元,宋Pro售價10.98-13.98萬元,三款車型覆蓋了10-18萬元的售價區間。
根據易車網數據,今年6月這三款車型月銷量分別為3.29萬輛、2.39萬輛和1.93萬輛,其中宋PLUS新能源包含插電混動和純電兩個版本,元PLUS為純電車型,宋Pro新能源為插電混動車型。
除此之外,銀河L7、零跑C10、風神L7新能源、哪吒L和風云T9 5款新能源車型起售價均在12-13萬元之間,今年6月月度銷量在4000-7000輛之間,市場競爭力均較為突出。
一般而言,10-15萬元價格帶的汽車車主,通常追求的車輛的性價比和實用性,同時注重車輛的舒適性、空間以及品牌等,屬于頗為“挑剔”的消費者。
上文提到,第二代AION V在定價、續航、內飾等方面做出了較大改善,在底盤懸架和車身尺寸上的調整則引發了一定爭議,這或將影響其銷量表現。
以尺寸為例,第二代AION V車身長度4605mm,宋PLUS新能源、宋Pro、銀河L7、零跑C10、哪吒L等車型車身長度均超過4700mm。在后懸架上,與第二代AION V選擇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不同,上述車型均選擇了多連桿式獨立懸架。
綜合來看,第二代AION V有著較多亮點,但也引發了一定爭議。這款車型能否成為埃安的爆款車型,有待市場驗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