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周榜,又惹眾怒
車圈苦“理想周榜”久矣。
原創首發 |?金角財經(ID:?F-Jinjiao)??作者 | 角爺
汽車一周銷量去哪看?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類似下面這張圖,經常被拿來點評各家車企的興衰。
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這張圖里面的銷量統計,并不來自通常意義上的統計機構,而是來自一家車企:理想汽車。
這就難免讓人有種“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既視感,事實上也正是因為如此,不少車企對理想每周二發布的這個周榜怨氣頗大。
最近,車圈又掀起新一輪抵制“理想周榜”行動,蔚來、吉利、小鵬輪番開炮,指責理想“卷周榜是低水平內卷”“只想著怎么賺錢,而非技術創新和突破”。
而理想CEO李想在朋友圈貼圖回應,引用了掩耳盜鈴的故事,似乎內涵其他品牌不公布數據是掩耳盜鈴。
爭議背后,本質還是車企的銷量焦慮被放大了,而理想周榜更多的時候是放大別人的焦慮,展示自己的領先。
集體抵制
這回帶頭掀桌子的,是蔚來。
7月27日,蔚來汽車NIO IN結束后的互動環節,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怒懟理想周榜:
“蔚來從來沒有授權任何機構,來發布我們的名字在周榜,數字從來沒經過我們的認可,我們公司的周銷量數據,在我們公司也不會超過10個人知道。第一,數據是不嚴肅的;第二,我們品牌沒有授權。如果你是國家的統計機構,那沒有辦法。如果你是第三方公司,憑什么用我們的數據發周榜,能不能去掉蔚來。”
他還直言,“這個事情希望有關部門管管”。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當場也表示,“能不能不發周榜?如果蔚來做到(銷量)第一,永遠不發周榜”。銷量月榜每家都會公開,其實這已經夠殘酷了,按季度(合適),好歹發財報都是按季度。
到了7月30日,抵制的聲音繼續擴大。
蔚來品牌與傳播助理副總裁馬麟繼續接力,發微博稱:
“高層定調:不要搞低水平內卷。卷周榜多多少少就有點低水平內卷的意思,想哥@李想 收手吧。中國車企在當下的使命是通過研發實現技術突破,不是嗎?一起加電!”
他還表示,大家都有獵奇心理,特別能理解。但周榜對企業正常經營是會有干擾的。
此外,馬麟還“以退為進”指出,華為和理想是目前增程領域賣得好的,很贊;蔚來和特斯拉是純電領域賣得好的。但是,不同價位的產品,不同品類的帶不帶油箱的,都放到一個榜單里,不能反映市場的客觀情況,做榜單,一定要合理,彼此之間要可比。
隨后浙江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也發文表示:“我也反對周榜。”
到了當天晚上,小鵬汽車 AI 智駕技術發布會上,何小鵬開場就向理想發出暴擊。他指出,美國的智能駕駛環境與國內存在顯著差異,美國業界更專注于如何完善端到端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然而,回到國內,卻看到友商還在忙著做銷量榜,只想著怎么賺錢,而非技術創新和突破。
有意思的是,小鵬與理想周榜早有積怨。2023年7月11日,理想汽車公布的2023年第28周銷量數據榜單顯示,小鵬汽車周銷量僅為0.12萬輛,位列榜單的第八位,引起了小鵬的強烈不滿。
小鵬汽車產品營銷總經理黃泓霖在朋友圈表示“以上關于小鵬汽車信息都是假的”,小鵬汽車自動駕駛產品高級總監劉毅林發微博稱“朗朗乾坤,無奇不有”。
友商輪番討伐,理想照發不誤。
就在同一天(7月30日),理想汽車再次發布銷量周榜:7月22日-7月28日,理想汽車周銷量達1.28萬輛,連續14周獲中國市場新勢力品牌銷量第一。
到了7月31日,理想CEO李想在朋友圈貼圖回應,引用了掩耳盜鈴的故事,似乎內涵其他品牌不公布數據是掩耳盜鈴,可以說是嘲諷拉滿。
目前看來,理想周榜發布并未受影響,不過回顧過往,理想周榜停更過兩次,也正是這兩次停更,引發了對這份榜單公信力的巨大爭議。
蹊蹺停更
理想周榜的歷史并不算長,算起來也不過一年多一點的時間。
從2023年4月開始,理想每周二發布前一周的銷量數據,最早是以上險量為參考統計銷量。
但是將各家汽車銷量放在一起對比,迅速呈現出放大效應,成為外界評判車企最直觀的風向標。
發布周榜的第二個月,就遇到了阻力停更,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發微博稱“被很多同行投訴舉報”。
李想在微博上的這番表態也引發了爭議。有網友稱,“是同行忍受不了別人造假?還是同行忍受不了數據太差,從而自己造假?”
此外,還有不少網友稱,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是,到底有哪些同行投訴舉報?李想對于這些問題并未回應。
此后,理想周榜停更數月,到了2023年下半年,理想周榜再次回歸。
不過,對比停更前的榜單,理想周榜有了幾處明顯變化:
榜單名稱由此前的“中國新勢力品牌上險量”改為了“中國新勢力品牌銷量”;
此前公布到個位的數據也變更為以萬輛為單位的統計數據,且保留到小數點后兩位;
榜單中不再標注數據來源,并注明:本文所指銷量與每月1日發布的交付數據統計口徑不同,而停更前榜單的數據來源為中汽數據終端零售數據。
對于周榜、月榜的統計口徑差異,有汽車行業業內人士透露:“周榜通常為中汽中心的上險數,月榜則為批發數或零售數。”
理想周榜第二次停更發生在2024年3月,在3月19日發布完2024年第11周銷量數據后,理想周榜停更到5月7日,才又重出江湖。
外界普遍認為停更與理想Mega 出師不利有關,由于銷量太差而停更周榜,但隨著理想L6在4月18日入市后迅速走量,因此又恢復了周榜發布。
但理想自己顯然不同意這種說法。7月17日,理想汽車產品線負責人張驍發微博“自證清白”,表示“這些數據是沒法造假的,大家每天討論的這些數,誰真誰假,我們分分鐘就能看出來。”
理由是“汽車行業的統計數據,可能是相對最規范最完善的了,從產能規劃到產能利用率從批發量上報(wholesale)到經銷商庫存統計,從零售量(retail)上報到交強險上險量,以及進出口和二手車流通,這個行業的每一個環節,都有政府背書的官方統計。”
但具體到理想周榜的數據究竟來自何處,并沒有給出清晰明了的答案。
針對“銷量不好就不發”的質疑,張驍表示:那幾周停發是因為經歷波折后有些事兒沒想清楚,后來想清楚就恢復正常了,并不是因為不是第一就不發了,如果把當時的數據拉出來看,排名也都還行,其中幾周也還是第一的。
有網友幫助解釋:這段時間發榜時,理想第二多過第一。不發榜時,第一多過第二。
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的說法,也屬實有些凡爾賽。至于“有些事兒沒想清楚后來想清楚”,到底是什么事,也并沒有解釋清楚。
至此,對于理想周榜的公信力,產生了巨大的割裂,擁護者認為榜單讓消費者選擇更清醒,而反對者認為是這一切不過是凸顯理想汽車的銷量領先。
“如果理想銷量不在頭部,還會發這個榜單嗎?”
對于這種假設,一千個人可能有一千種答案。
玩壞了
相比車企們的集體抵制,更有效的反抗方式是解構周榜。
在今年5月理想汽車重新發布周榜之后,各式各樣另類的周榜接連出現。
首先登場的是這張“中國市場新勢力小字開頭品牌銷量”:
如圖所示,在如此抽象的限定詞之下,登榜的只有小鵬和小米兩家。
緊隨“小”字輩登場的是“極”字輩,一張“極字開頭品牌銷量”榜單上列出了極氪、極越、極星、極石的銷量,極氪的銷量算得上是遙遙領先。
這下算是打開了網友們的腦洞,“全世界市場可換電品牌銷量榜單”也出來了,榜單里面只有蔚來。
蔚來副總裁沈斐轉發了還好心指出,“換電輩挺多的呀,上汽,廣汽,吉利,一汽,東風,其實都有換電的車”。
還有人真誠發問,有沒有萬能網友制作鴻蒙智行系列銷量榜單、或者蔚來換電聯盟成員銷量榜單……
一時間,抽象周榜成為車圈內外共同的狂歡,“只要限定詞夠多人人都可以是第一”,而這種嬉笑怒罵的背后,無疑是對理想周榜制造銷量焦慮的集體抗爭。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即使理想周榜的數據無誤,對比車企類型也不細究,每周發布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比如秦力洪提到的“周銷量數據未經蔚來品牌的正式授權”,康德智庫專家、上海東道律師事務所李超律師表示,如果第三方機構在未經車企授權的情況下,擅自發布其銷量數據,可能構成對車企商業秘密的侵犯。
“然而,這通常取決于數據的獲取方式、發布目的以及是否對車企造成了實際損害。如果第三方機構的數據來源合法(如:公開信息、市場調研等),且發布目的并非惡意損害車企利益,那么法律風險可能相對較低。”李超進一步補充道。
“還需要考慮公布這些數據的目的和方式”,《法治日報》律師專家庫成員、北京市安理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汽車業務中心主任郭慶指出,如果公布這些數據的目的是為了誤導消費者,或者損害競爭對手的商業利益,也可能會涉及到法律風險。當然,對行為的目的也不能僅憑推斷和臆測,要結合發布者一系列行為的上下文來看。如果汽車企業在公布競爭對手銷售數據的同時,含有對自身產品的功能、安全性的斷言或保證,那么可能會違反廣告法的相關規定。
還有就是理想汽車發布榜單的身份問題。實際上,目前汽車銷量排行榜有兩個“可靠”榜單,一個是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簡稱中汽協。該協會是2002年被國家經貿委和統計局聯合授予執行汽車行業統計職能的單位,可以理解為國家在汽車銷量數據方面的官方發布單位。
另一個則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簡稱乘聯會。乘聯會成立于1994年,由上海大眾、神龍汽車等七家轎車生產廠家發起,原名全國轎車市場信息聯誼會,后更名為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
雖然兩個單位的統計方式有所不同,部分具體數據可能略有差異,但總體數據上相差不大。其中,乘聯會每月會公布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各品牌批發銷量、零售量、出口量等等數據。各大新能源汽車品牌也會于每月初公布前一月的汽車交付量。
但是這兩家機構可能從來沒想過,還要發布汽車銷量周榜,這就涉及到第三個問題:汽車銷量周榜的意義何在?
對于一家車企來說,一周七天的時間實在太短了,包括產能調整、運輸時間、上牌時間、門店運營調整等,都有可能對銷量產生波動。
問題是,車企是否需要一份周銷量來證明自己?當銷量周期縮小到“周”,又是否足以表現一款車型、一個品牌,在全生命周期的競爭力?
如今與理想對壘的問界,也曾沉寂過數年之久,當紅辣子雞小米汽車也遭遇過產能地獄。
即使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對汽車銷量數據的實時性要求也并不高。就算要判斷一家車企的真實經營情況,即使是月榜的統計時長可能都偏短。
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是在新勢力企業進來以后,才開發出周榜這個概念。
在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看來,“周榜主要為企業起市場宣傳作用,對消費者的意義不大。”“企業搶發周數據,就是‘卷’的表現。”
有意思的是,同樣也在7月30日這一天,高層發出信號: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這被普遍解讀為高層首次釋放“反內卷”信號,似乎也成為多家車企密集發聲、反抗理想周榜的底氣。
不過從李想嘲諷拉滿的回復來看,顯然并沒有放在心上。
故事還在繼續,惹了眾怒的理想周榜,會迎來第三次停更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