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大股東要拆股,背后原因及思考
8月2日,上市公司三六零(下稱“360”)發布一則公告,由于涉及“清算”、“減持”等恐怖字眼,很多投資者不免會先入為主的產生一些負面看法,但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大驚小怪,這件事對上市公司和廣大投資者并沒有太大影響。
形式變化多于實質變化
首先需要強調一點,這次清算不是破產清算,也不是因為控股股東奇信志成出現經營困難或資不抵債的情況,只是按計劃完成當年的一紙協議而已。
360是中國最大的網絡安全企業,2016年公司為了投身國家網絡安全建設,響應國家號召從美股退市回國。在這個過程中,有36家投資者出資并貸款200億人民幣幫助公司完成退市,并成立奇信志成作為“持股平臺”共同承擔還貸責任。按照當時的約定,貸款還清后股東便可以進行解散清算,而早在2023年6月,上述200億貸款就已全部還清,既然任務已經完成,解散清算也就合情合理了。
從全局的角度來看,此次拆股更多的是形式上的變動,而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影響,僅僅從集體持股變為個人持股而已,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治理結構等核心問題沒有發生任何改變。至于投資者最關心的調整后的股東減持問題,公司也做出了非常妥善的安排。
根據公告的內容,奇信志成股東需要共同遵守法律法規關于大股東減持額度、預披露等相關規定,即采取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的,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1%,采取大宗交易方式的,在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2%。
通俗的理解,清算前奇信志成所有股東在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的總數合計不得超過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的3%,清算后所有股東的減持數量加起來還是這個額度,即減持的速度在這一事件前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雖然未來這36個投資人可自主決定減持與否,但他們的減持行為和減持節奏會受到嚴格管控,不可能出現短時間內大規模減持的問題。
總之,此次調整并沒有影響正常經營,也沒有觸及發展根基,即便后期有股東退出,也不會對公司接下來的發展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內在價值決定企業未來
過去幾年,A股漸漸形成一種投資觀點,即把所有減持和賣出行為都看作洪水猛獸,其實這是一個明顯的認知誤區。
資本市場的本質是做要素資源配置,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流動性,有買有賣、有進有出才是常態。對于任何一家大型企業而言,財務投資人的進入和離開都是必須要面臨的家常便飯,而企業的未來走勢并不會因此就發生重大變故。有時甚至恰恰相反,隨著舊投資人撤出,新投資人介入,企業反而可能被進一步激活。放眼世界,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阿里、騰訊等也都曾出現早期投資人撤退的情況,但這并不耽誤這些公司繼續成長為世界級的巨頭。
歸根結底,是內在價值最終決定一家公司的未來興衰,所以與其關心股東的變動與去留,倒不如多花些心思去關注一下公司的價值與前景。
早在多年以前,國家最高領導人就明確給出了“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的指示,并全力推動中國網安行業發展。而根據IDC此前的一份統計數據,中國網安市場占信息市場的比重大約是1.8%,尚不到全球3.7%的平均水平的一半,距離美國的4.7%更是差的很遠。
由此可見,中國網絡安全行業依然有很大的開拓空間,前不久的微軟藍屏事件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這個領域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作為中國網絡安全領域的絕對龍頭,360承擔了很多重要的國家科研任務,是國內各大城市、政府、企業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運營服務商。過去10年,公司累計投入近300億助力國家建立網絡空間的“預警反導系統”,一舉攻克了“卡脖子”難題,截至目前已獨立捕獲54個境外國家級黑客組織發起的數萬次高級威脅攻擊,占全行業的98%。也正因如此,360直接被美國列入商務部“實體清單”和國防部“中國軍事公司清單”,成為唯一受到美國雙重制裁的網絡安全公司。
做網安是把好手,做AI也不是吃素的。
8月1日,在ISC.AI2024第十二屆互聯網安全大會·人工智能峰會開幕上,周鴻祎正式發布“AI助手”。在保留獨立網址入口的基礎上,AI助手將全面內置到360國民級入口產品中,用戶不需要安裝插件就能獲取AI體驗,與此同時,用戶使用AI助手功能時還可以對模型一鍵切換,16家國內主流大模型隨意選擇。
如果單打獨斗,國內大模型企業很難和Open AI抗衡,但要是群起而攻之,就要另當別論了,360的高明之處就在于此。公司整合了國內最強的大模型資源,各取所長,各司其職,最終把能力值拉滿。根據最新的測評結果,基于360 CoE AI能力的AI助手Beta版已在11個單項能力測試指標上超越GPT-4o,實打實的為中國AI產業掙了臉、提了氣。
為了謀劃更長遠的發展,過去幾年360在網安和AI領域做了大量基礎性的戰略投入,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的短期盈利,加上資本市場整體大環境不理想,導致公司股價在一段時間內并沒有太多表現。但這種狀態終究不可持續,一方面,美聯儲的降息窗口已經越來越近,屆時全球資本市場都會迎來修復;另一方面,360也終將逐步進入收獲期,有效改善自身盈利能力。
盡管市面上流言四起,但自360上市以來,公司創始人周鴻祎從未賣出一股,這是擔當,也是自信。此次清算完成后,周鴻祎繼續做出未來至少12個月不減持的承諾,并表示會和360一起走下去,可見他依然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創始人是一家企業真正的靈魂和勝負手,只要老周還在,360就依然值得期待。換個角度來看,連美國人都頭疼的企業,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看好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