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車研究院調研報告:富豪車市多元化需求顯著
易車研究院調研報告:富豪車市多元化需求顯著
高知為主的互聯網員工是做大做強科技企業的中堅力量,為華為(問界)、小米、理想等全面挑戰BBA提供了核心優勢
自改革開放至今,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迅速增長,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產業升級。在此期間,第一產業在GDP中的貢獻率從原本的30%大幅下滑至10%,而第三產業則異軍突起,占比突破了50%。特別是互聯網產業,由于匯聚了大量人才、技術和資金,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其員工的收益也遠超制造、房地產等傳統行業?;ヂ摼W的蓬勃發展不僅孕育了眾多中國新一代富豪,更使得這些富豪成為新興富豪車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仡櫄v史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變遷:2007年中國富豪車市仍以制造業、批發零售和房地產的用戶為主,互聯網僅位列第八;然而到了2014年,盡管房地產和制造業依然占據領先地位,但互聯網行業已迅速崛起,超越了批發零售行業,躋身至第三位;時間推進到2023年,互聯網行業已雄踞榜首,為中國新富豪車市貢獻了近20%的用戶;
中國的互聯網從業者們,他們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和用戶體驗,是中國品牌建設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和努力,像華為(問界)、小米、理想等具有深厚互聯網背景的新興汽車制造商,才得以在與傳統豪華汽車品牌如BBA的競爭中,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和強大的挑戰力。
愈發自信與助推中國技術創新的華為、騰訊等優秀企業的多數高管與技術骨干,有能力選購符合自身需求與價值的高端車型
在21世紀初的二十多年里,互聯網浪潮席卷全球,華為、騰訊、阿里、京東、百度、美團、滴滴等杰出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企業的員工普遍具備高學歷背景,且主要集中在年富力強的三四十歲年齡段。其中不少高管與技術骨干都獲得了豐厚回報。從2016年至2023年,華為的人均分紅由20多萬元激增至50多萬元,高層和技術骨干成為這一增長的主要受益者,與此同時,騰訊的人均薪酬由60多萬元飆升至100多萬元。2023年,華為全球員工中,博士及以上學歷者占比5%,碩士學歷者占比高達49%,本科學歷者僅占39%,其余學歷者占7%。同年,華為全球員工主要集中在30至50歲年齡段,占比達到68%。
在互聯網經濟的推動下,快速涌現的高管、技術骨干等大量高知富豪,這不僅改變了中國社會傳統的以企業家為主的富豪結構,也顛覆了中國富豪車市。2007年,中國豪華汽車市場主要以企業家為主,高管排在第三位,研發人員位居第十;到了2014年,高管升至第二,研發升至第四;而2023年,高管已穩居榜首,遠超企業家,研發人員也緊隨其后,位居第三。
隨著中國豪華汽車市場的主要消費群體從企業家向高管和研發人員轉變,這一市場的消費基礎正在不斷擴大。這意味著,僅僅是華為的員工,就有可能讓華為深度參與的問界M7、問界M9等高端產品持續熱銷好幾個月。對于致力于發展高端品牌的車企來說,除了積極汲取華為等企業的造車理念和技術外,更需要主動吸引華為、阿里、京東等優秀企業的高管和技術骨干等潛在購車用戶,要爭分奪秒思考除了小米SU7,還可以拿什么產品來更好滿足小米員工。
高知、互聯網、高管等標簽重構出了愈發自信的中國新富豪用戶,不斷激發出選購中國品牌的強烈意愿
2023年,中國新富豪用戶已購產品最多的依然是德系,其占比高達38%,然而,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正迅速接近30%,對德系品牌的市場份額構成了嚴重威脅。從消費者預購意向來看,中國品牌的預訂比例已迅速攀升至45.83%,遠超德系的27.20%,顯然已成為中國富豪們的首選。據此趨勢推測,若在未來兩三年內,BBA(奔馳、寶馬、奧迪)的產品更新仍無法跟上新消費節奏,那么一定會面臨嚴峻挑戰;
在具體車型選擇上,與已購車型比例相比,2023年中國富豪們對于預購中型及以上大型車、SUV與MPV等多功能車型、跑車等個性化車型以及新能源車的需求顯得更為迫切。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國品牌的產品線顯然更加符合中國富豪的新需求。例如,節能大型車如問界M9、騰勢D9、理想L9,以及個性化產品如蔚來ET5、小米SU7、坦克300等,都深受市場歡迎。
中國多數富豪屬于多車家庭,有顯著的自駕游、代步等訴求,容易滋生大車、多功能、個性等多元化需求
在2023年,中國大盤用戶的家庭中,擁有兩輛及以上汽車的家庭僅占三成,而富豪用戶的占比近六成,具體為58.21%。其中,富豪家庭3輛及以上占比更突出,高達21.60%,相比之下,大盤僅有4.62%;
不少中國富豪家庭正開始第三次或第四次購車,他們的購車動機更加側重于非日常通勤場景。2023年,中國富豪用戶購車的主要動因是自駕游,占比高達50.57%,其次用于日常代步,再次則是上下班,此外,富豪用戶的日常更換、商務接待、贈送、越野等購車原因占比都明顯高于大盤;
非上下班為主的購車原因,進一步促使中國富豪用戶的消費行為展現出多元化特征。在2023年,新晉富豪用戶已購買的車型主要集中在主流品質與大氣高端類型,但他們的預購意向發生了顯著變化,經濟中庸型需求大幅縮減,而大氣高端型、越野硬朗型、激進犀利型以及高貴豪華型的需求均有顯著提升,整體購車偏好進一步向高端化與個性化方向發展。
來源/中國市場報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