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負債率創歷史新高,新帥能否力挽狂瀾?
留給周彬的時間不多了。
來源|白馬商評
家電巨頭康佳集團上半年成績單姍姍來遲。
8月31日,深康佳A在中報規定披露時間的最后一天發布了2024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康佳實現營業收入54.13億元,同比下降48.3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10.88億元,虧損額同比擴大了5.6倍。
上半年康佳經營活動現金流仍呈現流出狀態。截至6月底,康佳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45.53億元,同比下降19.33%。
臨近中報發布的8月27日,康佳宣布了重要人事變動。公司董事局主席劉鳳喜辭職,辭職后不在公司及其下屬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公司原總裁周彬出任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并主持董事局工作。
此外,康佳集團原常務副總裁曹士平出任總裁,原財務總監李春雷改任董事局秘書。華僑城“出身”的聶勇出任康佳財務總監一職。
管理團隊大幅換血預示著康佳的轉型進入新階段。
主營業務繼續下滑,康佳轉型艱難
康佳正處于轉型關鍵期。
觀察康佳轉型歷史,2017年是關鍵節點,2017年之前,康佳的主營業務相對穩定,包含彩電業務、手機業務、白電業務三大業務板塊;2017年后,業務逐漸多元化。
而2017年正是周彬擔任康佳總裁的第一年。從2018年起,周彬推動公司實行改革,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大力發展彩電、白電業務,創新開拓半導體業務,構建以產品為核心的企業競爭力。
近年來,康佳屢屢跨界、“試水”的項目繁多,房地產、環保、科技園區、投資、創投等均有嘗試。但是,2017年后康佳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始終處于虧損狀態,轉型難言成功。
今年4月的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表示,蘋果、特斯拉有個共同點,就是集中龐大資源于一點,打造精品,要么不做,要做的產品一定追求極致,最終都靠少數幾款極致產品托起萬億公司市值。康佳的后輩——小米學蘋果、特斯拉,也順風順水,極短時間就發展成巨無霸企業,把康佳遠遠甩在后面。
該投資者建議,“康佳能否向蘋果、特斯拉、小米學習 " 集中資源于一點 " 的指導思想呢?與其打造100款低質平庸的產品,不如集中資源打造1款精品。”
事實上,康佳確實在“收縮戰線”。2023年,康佳提出“一軸兩輪三驅動”新發展框架,通過組織架構調整、業務主體優化等形式重組業務布局,優化資源聚焦于消費電子和半導體兩大主業。
不過,今年上半年兩大主業收入均在下滑。其中消費電子行業收入微降0.39%,半導體及存儲芯片行業收入下滑95.93%,上半年收入僅剩8200多萬元。如此幅度的下滑,是否預示著康佳集團戰略性放棄了半導體業務?康佳解釋稱,上半年半導體業務仍處于產業化初期,投入較大但尚未實現規模化及效益化產出,影響了公司整體經營利潤,并再次強調,公司聚焦“消費電子+半導體”兩輪主業。
今年上半年,康佳歸母凈虧損10.88億元,扣非后歸母凈虧損11.03億元,兩項數據均為同期最差。?
從不斷惡化的基本面看,康佳轉型難言樂觀。
負債率創新高,新管理層壓力大
其實,和利潤比起來,債務才是周彬和新管理團隊更加棘手的難題。
截至6月30日,康佳集團賬上現金為55.14億元,算上交易性金融資產合計58億元左右。而負債總額已經達到了296.73億元,其中流動負債就有160多億。
6月底,康佳集團的資產負債率達86.45%,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7.53個百分點,和去年年底相比增加了2.94個百分點,創下歷史新高。
更讓投資者擔憂的是存量資產的減值風險。今年上半年,康佳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8億元、信用減值損失1.63億元、資產減值損失0.92億元,三項損失均創歷史之最,合計造成了4.35億元的損失。
當期經營不給力,存量資產持續減值,康佳集團的債務風險越來越高。
康佳管理層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今年4月,公司表示將積極調整優化有息負債結構,尋求中長期融資機會,改善長短債比,壓降融資成本。
同時,公司還將持續開展降本控費行動。費用方面,強化預算全流程管控,針對重點科目提級管理,同時優化費用機構,持續壓降管理費用;降本方面,提高統采比例,向采購價格降本、采購周轉管理降本、采購與產品聯動一體化降本的全面降本轉變。
康佳也在對存量資產進行處置。根據公告,去年公司共注銷2家子公司,轉讓了9家公司的股權,其中11-12月集中處置了一批公司,存量資產的盤活進程正在加速。
周彬是“老康佳”,2001年畢業后即進入公司工作,歷任康佳集團營運管理中心總監助理、副總監、總監,康佳集團董事局主席助理兼營運管理中心總監等職務。2017年,通過公開選聘出任總裁,至今也有7年時間了。
康佳當前轉型不利、遭遇困境,周彬能否力挽狂瀾、帶領這家40多年歷史的家電巨頭重新回到良性發展的軌道仍需觀察,但時間已經很緊迫了。
文章內容和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決策需謹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