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百倍PE? 豐巢的250億估值,資本市場會買單嗎?
超百倍PE? 豐巢的250億估值,資本市場會買單嗎?
來源/讀懂數字財經
迎來首個盈利春天之后,豐巢是否能一如既往地保持高增長?
招股書顯示,截至5月31日,豐巢實現營收19.04億元,同比增長33.7%,凈利潤達到7160.2萬元,為創立以來首次扭虧為盈。
8月30日,豐巢在港交所遞交IPO招股書,向外界展示了最新經營狀況。數據顯示,2021年-2023年,豐巢分別實現收入25.26億元、28.91億元和38.11億元,與此同時,公司錄得凈虧損20.71億元、11.66億元、5.41億元,三年累計虧損37.68億元。
盈利的曙光雖然出現了,但根據3月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下稱《辦法》)似乎又給豐巢的長期盈利添加了一些不確定性。
此外,經過多輪融資的豐巢估值已達到250億元,但如果以前五個月的凈利潤預估全年凈利潤,則意味著250億元估值所匹配的是超過百倍PE。
這與當下的豐巢匹配嗎?
1、250估值背后,高成長能否持續?
成立之初,豐巢便已經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前行。
在2015年成立之時,豐巢便是得到了順豐投資、中通快遞、韻達旗下上海云韻、蘇州普洛斯等五家物流巨頭的5億元支持。
隨著時間的推移,豐巢不斷壯大,更是順利完成多輪融資:2017年估值55億元、2021年估值33億美元,而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顯示,豐巢估值達到250億元,位列榜單第270名。如今,豐巢已經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準備在資本市場上更進一步。
因為順豐的遮風擋雨,豐巢才能穩步發展,但即使順豐也不可能一直為豐巢的高增長保駕護航。
招股書顯示,豐巢的收入業務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快遞末端配送服務、消費者智能交付和增值服務及其他。
其中,快遞末端配送服務為豐巢營收的主要業務,2021年—2023年間,該業務收入分別為14.6億元、16.9億元、18.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8%。所交付的包裹數量分別為62.04億件、58.23億件及64.63億件,年復合增長率僅為1.4%,遠低于市場32.0%的水平。
此外《金融投資報》算過一筆賬:以最低價0.5元計算,自2021年起至2024年前五個月,豐巢對滯留包裹累計收取的暢存費金額至少為8.08億元。從今年前五個月來看,豐巢實現營業收入7160.2萬元,其中滯留包裹累計收取的暢存費至少1.04億元。也就是說,公司其他業務仍處于虧損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暢存費實際為豐巢貢獻的收入只多不少,畢竟0.5元只是用戶的起付金額。
但賺錢的“暢存費”能否持續卻要打一個問號。
在黑貓投訴上,不少針對豐巢的投訴就是與取件費相關,通過投訴內容也可以看出,很多用戶繳納暢存費的原因是快遞員未經收件人同意擅自將快遞放入豐巢。
這類市場情緒代表了一批用戶的態度,也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關注。
《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在未經用戶同意下不得擅自使用智能快件箱、快遞服務站等方式投放快遞,情節嚴重下將給予處罰。
這意味著利用暢存費來實現提高營業收入已經不現實,今年前五個月豐巢“增值服務及其他”收入占比降低或許也有這部分原因的影響。
事實上,受影響并不僅僅是“暢存費”,而是豐巢整體的業務。
規則的變化會導致市場變化,在《辦法》影響下多少用戶會選擇快遞入柜?這是一個未知數,畢竟對很多人來說,自家門外就是最好的快遞柜。
豐巢急需為資本市場提供一個“新故事”。
2、第二曲線可堪大任否?
雖然豐巢在智能快遞柜市場中占有領先地位,但阿里系的菜鳥、京東等競爭對手也在不斷侵入這一市場。
面對市場競爭,豐巢擴大了“戰場”。
2022年,豐巢開始積極布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拓展了廣告服務業務、洗護服務和到家生活服務,以此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進一步拓展盈利渠道。
洗護服務作為豐巢拓展的新領域之一,為用戶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數據顯示,豐巢洗護服務訂單數量由2022年的約6900份增加至2023年的約54800份,并于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五個月達到約96200份。截至2024年5月31日,豐巢洗護工廠網絡包括位于廣東中山的一家自營洗護工廠及位于中國25個省份的135家第三方洗護工廠。
豐巢的到家生活服務,包括上門保潔服務、家電清洗服務及上門維修服務,訂單數量也由2022年的約1730份增加至2023年的約9830份,并于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五個月達到約7140份,增幅雖然不小,但基數太小,并不足以為豐巢財報貢獻太多。
上述業務的收入同樣體現在豐巢“增值服務及其他”部分中,雖有增長但增幅不大,且收入占比從2021年的36.5%下降至2023年的25%,并進一步下降至2024年前五個月的22.9%。
正常來講,豐巢擁有大量的快遞柜分布在各個社區、寫字樓等場所,這為其拓展洗護服務提供了天然的優勢,為何第二增長曲線沒能取得佳績?
一個原因自然是友商的競爭。比如目前的到家服務市場早已有競爭者占領。如美團、天鵝到家、自如、我愛我家等平臺均提供了到家服務。
與美團、天鵝到家等專業的生活服務平臺相比,豐巢在洗護服務和到家生活服務領域的業務積累相對較少,如果在這些領域拓展市場則意味著新的投入,短期內非但無法反哺財報數據,反而會盈虧線造成新的壓力。這明顯不是豐巢當下想要的。
但如果新故事講不好,豐巢的估值又該如何讓資本市場買單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