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蘇州誕生一個120億獨角獸
首輪融資。
作者?I 劉博??報道 I 投資界PEdaily
最新一例超級融資出現了。
投資界獲悉,東方盛虹最新公告宣布,子公司江蘇國望高科纖維有限公司(簡稱“國望高科”)增資擴股,擬引入農銀投資、中銀資產,共計增資15億元。以此計算,國望高科投后估值約120億元人民幣。
名不見經傳的國望高科有何來頭?這要從背后的掌舵者繆漢根說起,他一手締造盛虹集團,從1992年開始帶領這家蘇州村辦企業一路崛起為化工龍頭,同時孵化出國望高科。
這一次,國望高科身后罕見聚齊四大行——農銀投資、中銀資產、工銀投資、建信投資,成為AIC基金大舉涌入創投圈的一縷縮影。
蘇州一個新晉獨角獸,剛剛融資24億
具體來看,根據東方盛虹公告,農銀投資和中銀資產分別為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全資子公司,將以現金方式各增資國望高科10億元、5億元。增資價格以目標公司的權益價值資產評估報告結果為基礎,確認投前估值為 95億元。
與此同時,在上述交易之前,國望高科已通過另一次增資擴股引入了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工銀投資”)、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建信投資”),二者分別為工商銀行、建設銀行AIC,各增資國望高科6億元和3億元,且已繳付全部增資款。
此次增資完成后,東方盛虹旗下的江蘇盛虹化纖新材料有限公司仍將為國望高科控股股東,持股比例79.83%,工銀投資、建信投資、農銀投資、中銀資產持股比例分別為5.04%、2.52%、8.40%、4.20%。以持股比例計算,國望高科投后估值則約為120億元。
如此一來,國望高科的投資方陣容已囊括除交通銀行旗下交銀投資之外的四大行,同時躋身獨角獸行列。
那么,國望高科憑何能引來四大行的青睞?官網顯示,國望高科成立于2008年,坐落于蘇州市,自成立以來主要從事民用滌綸長絲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覆蓋POY、FDY及DTY等多個系列,現已成為國內差別化化學纖維領域的骨干領軍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國望高科牽頭組建了蘇州市生物基纖維材料創新聯合體,圍繞生物基單體和聚合物、生物基纖維、纖維全生命周期綠色制造三大領域,集中攻關新路線及低能耗工藝制備生物基二酸及二醇單體,實現從生物基單體、生物基聚酯到加工制造應用的全鏈條研究。
公告透露,截止 2023年12 月31日,國望高科經審計的總資產 198.28 億元,凈資產70.81 億元,2023 年度實現營業收入 188.66 億元,凈利潤 1.09 億元。而截止今年上半年,國望高科未經審計的總資產 222.35 億元,凈資產76.11 億元,2024年 1-6 月實現營業收入 99.70 億元,凈利潤 3.88 億元。
顯而易見,蘇州的先進材料版圖正沖出一只超級獨角獸。
蘇州大佬,從工人起家,坐擁600億市值
追溯國望高科的崛起,離不開背后的掌舵者——繆漢根。
1965年出生,繆漢根是土生土長的蘇州人。18歲高考那年,他遺憾落榜,便回村成為了一名絲織廠工人,后又相繼做過倉庫保管員,分管經營的副廠長。1992年,盛虹集團前身——村辦企業盛虹砂洗廠成立,繆漢根也被任命為廠長。
期間,繆漢根花高價從上海絲綢印染廠買下機器,自行研制一種印染新技術,并在1994年推出新品。同年5月,盛虹完成企業歷史上第一次并購,將隔壁村的“永和印染廠”劃歸旗下,同時在周邊征地30畝,籌建印花廠。緊接著盛虹印花廠又開發出仿羊絨印花新品,在市場上一炮走紅,盛虹品牌由此打響。
1997年,盛虹改制為股份制民營企業。很快亞洲金融危機襲來,繆漢根破釜沉舟抵押所有資產,一舉收購了東方印染、壇丘印染等6家企業,快速做大了盛虹規模,并施行“一廠一品”專業化生產。同時,繆漢根還將閑置的廠房改為酒店,為主業輸血。
隨著東南亞經濟告別衰退,全球紡織市場也開始回暖,而盛虹此前并購的企業也全部扭虧為盈,隨后盛虹集團正式組建。但繆漢根并不滿足于此,他決定向產業上游突破,在2003年開建20萬噸熔體直紡項目,正式進軍化纖行業,國望高科也由此應運而生。
2018年9月,盛虹集團迎來里程碑一幕——旗下的國望高科作價127億元,置入上市公司東方市場,并更名為東方盛虹,成功實現借殼上市,成為江蘇國企混改的典型,繆漢根憑此收獲自己的第一個IPO,后者最新市值近600億元。
如此一幕幕,恰是蘇州先進材料產業的一抹縮影。
在蘇州,制造業被視為“立市之本、強市之基”。而先進材料更是蘇州市四大主導產業之一,也是全市萬億級產業。資料顯示,2023年蘇州先進材料產業規模達10061億元,擁有規上企業3958家,包含納米新材料、先進金屬材料和高性能功能纖維材料三個細分優勢領域。
2022年,蘇州實驗室獲批成立。實驗室聚焦“戰略性產品、戰略性產業、未來科技”發展中重大材料科學和關鍵技術問題,強化戰略性結構材料、功能材料和前沿材料的突破,打造材料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不僅如此,這里還坐擁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第三代半導體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制造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載體。
回顧這幾年,蘇州給創投圈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一位國內知名創投機構合伙人曾表示,“現在市場上眾多數得上名號的投資機構,除了布局北上廣深以外,基本都在蘇州有辦公室。”這里正成為投資人密集出差的目的地。
超級創投活水,來了
此次融資的風向標意義,在于這是AIC的一筆典型投資。
何為AIC(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所謂AIC(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是指主要從事銀行債權轉股權及配套支持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來源于五大行,即:工商銀行旗下工銀投資、農業銀行旗下農銀投資、中國銀行旗下中銀資產、建設銀行旗下建信投資、交通銀行旗下交銀投資。
2021年12月,原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在業務范圍內,在上海依法依規試點開展不以債轉股為目的的科技企業股權投資業務”,成為AIC股權投資業務試點的開始。
標志性一幕則是今年9月2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擴大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范圍的通知》和《關于做好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擴大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AIC股權投資試點范圍由上海擴大至深圳等18個城市,分別為——
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南京、杭州、合肥、濟南、武漢、長沙、廣州、成都、西安、寧波、廈門、青島、深圳、蘇州等。
很快,北京打了頭陣。稍早前,北京就和工銀投資率先設立總規模20億的科創股權投資基金,此后北京經開區(北京亦莊)再次聯合工銀投資、交銀投資設立兩只總規模200億元的新質生產力發展平行基金。
其中震撼一幕是不久前,深圳幾個區及國資平臺分別與工銀、中銀、建信、交銀4家AIC機構簽約,落地9支AIC股權投資試點基金,總規模達到450億元。
據興業研究測算,此次新政后,在2024年6月末的總資產規模(合計5869.9億元)下,五家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可以試點開展的不以債轉股為目的股權投資規模將增加約352億元,由234.8億元提升至586.9億元。
眾所周知,銀行資金和險資類似,具有體量大、周期長等特點,是一級市場翹首以盼的長期資本與耐心資本,在當下嚴峻的募資環境中尤為難得。如此超大規模資金涌入,無疑為一級市場帶來新的想象。
創投圈正在期待著這一股超級活水。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