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富”狂砸錢......
有分析認為,盡管維他奶的調整進程仍在繼續,但其品牌力的削弱和其他消費品牌的崛起,讓維他奶曾經深厚的護城河顯得不再如以往堅固,后續如何發展,可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黃氏家族的目的。
?來源:財通社
財通社消息,昔日大牛股維他奶國際(HK00345)股權狙擊戰持續升級。
日前,信和置業(HK00083)主席黃志祥胞弟黃志達申報,于11月21日在場內買入410萬股維他奶國際股份,每股平均作價10.3169港元,涉資4229萬港元。
11月25日,黃志達控制的家族辦公室公司 Kuang Ming Investments Pte. Limited 又增持維他奶國際229.6萬股,每股作價10.1911港元,涉資2339.88萬港元。
10月以來,黃志達持續通過旗下楊協成(新加坡上市飲品公司)及家族辦公室增持維他奶國際,短短不到兩個月,持股比例從不足5%升至近20%,一舉成為維他奶羅氏家族以外的最大股東。
據悉,黃志達今年66歲,為新加坡“烏節地王”黃廷方幼子,其與兄長黃志祥共擁高達144億美元的身家,兩兄弟分別執掌新加坡遠東機構與香港信和集團,黃志達曾連續多年蟬聯新加坡首富。
目前維他奶的最大股東另一方為羅氏陣營,羅友禮個人和家族持股9.13%。若連同羅桂祥基金、其他羅氏家族后人,羅氏家族持股合計25.94%。
由于楊協成主要生產菊花茶等飲品,維他奶國際主營豆奶等飲品,一時間,“菊花勾豆奶”成為媒體的熱議,而其背后獅城與香江兩大飲料巨頭的收購狙擊戰則受到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
公司股價自然聞風而動。自9月下旬以來,維他奶國際從最低4.574港元/股漲至最高12.984港元/股,股價累計最高漲幅達184%。尤其11月25日股價一度暴漲32%,創下1994年上市以來的最大單日盤中漲幅。
華富建業證券投資策略聯席總監阮子曦向媒體表示,市場人士跟風買入維他奶股票,憧憬敵意收購,但信和再買上,要用好多錢,這令人奇怪,為何用這樣方式做這件事。“低層次分析說雙方合作有協同效應,無意思。”他指出,“投資者跟風買入賺8%至10%,玩下無妨。”但他對收購成功存疑:“估值離地,100倍PE,4倍PB。”他補充說,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最后如何只有相關人士才知道。
而在近期的財報發布會上,在被問及是否會與楊協成展開合作時,維他奶執行主席羅友禮(Winston Lo)表示,維他奶經常收到來自不同公司和機構的合作邀約。如果這些合作在商業上具有合理性,維他奶會積極考慮。然而,他也坦言目前并未掌握黃志達的具體計劃。?
得注意的是,與黃志祥不斷增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維他奶另一大股東——三菱日聯的持續減持行為。自2024年3月以來,三菱日聯累計減持維他奶股份13次,涉及超過3100萬股,估算金額超過1.7億港元,最新持股降至6.84%,較年初逾18%大幅下降。
這一“做多”與“做空”并存的股東行為,顯示出市場對維他奶未來發展前景存在分歧。
維他奶國際曾經是港股的超級大牛股,1994年公司上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在內地市場獲得高速增長,股價一路向北,2019年創下49.22港元/股的最高記錄。
但從2020年開始,公司先是遭受疫情沖擊,后又在2021年7月香港襲警事件中發布不當聲明,使公司經營情況進一步惡化,股價也一路暴跌。2022財年,維他奶在內地市場的收入驟降23%,全年罕見虧損1.59億港元。
幾年過去了,如今維他奶業績有回暖跡象。11月26日,公司披露了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六個月的業績報告。報告期內,維他奶收入34.43億港元,同比增長1.5%;凈利潤1.71億港元,同比增長4.8%。主要貢獻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業務。
如果維他奶能在接下來6個月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則全財年營收有望重回四年前的“70億時代”。
有分析認為,盡管維他奶的調整進程仍在繼續,但其品牌力的削弱和其他消費品牌的崛起,讓維他奶曾經深厚的護城河顯得不再如以往堅固,后續如何發展,可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黃氏家族的目的。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