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院士:引入可信數據空間,解決數據融合、安全問題
鄔賀銓院士:引入可信數據空間,解決數據融合、安全問題
由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指導,《財經》雜志、財經網、《財經智庫》主辦的“《財經》年會2025:預測與戰略暨2024全球財富管理論壇”12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
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經歷劇變,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此次《財經》年會上,“人工智能”就成為高頻詞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在以“構建可信數據空間 賦能經濟發展引擎”為主題的主旨演講中,圍繞數據要素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作用,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數據基礎設施、數據資源管理與應用等多個話題。
年內開發出智能體是一大重要進展
鄔賀銓介紹,現在人工智能很熱,基礎大模型經過一兩年的發展已向場景大模型和行業大模型轉變,而且是從單媒體到多媒體,從訓練到推理。大模型本身具有大腦的思維,但它還不能分解任務。
鄔賀銓認為,從今年開始,一個重要的進展是智能體的開發。
鄔賀銓表示,智能體是一種可以接受自然語言命令,可以跟環境互動并且具有初步思維鏈的軟件,可以將大模型的知識轉化成感悟。通常智能體是跟場景一一對應的,如果大模型相當于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那么智能體就相當于手機里頭的APP Store,我們的手機僅有操作系統并不顯示出它的功能,需要裝載一個一個APP才能使它應用。
鄔賀銓強調,把智能體的軟件裝入物理實體上,加上感知功能成為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就是一種具身智能,去年一年人形機器人的關鍵成本下降了40%,所以馬斯克預言未來1萬美元就可以,并且他認為只要價格下來成本下來,未來人形機器人的數量要超過全球的人口數。
引入可信數據空間 解決數據不足困境
鄔賀銓介紹,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于大數據算力算法提出要求,其中數據是個關鍵。作為全球工業門類齊全、擁有最大工業數據的國家,中國理論上擁有很多工業數據,但實際上可利用的工業數據很少。這背后是許多大企業擁有數據,自己不會開發,但擔心數據泄露又不愿意分享,小企業更是本身沒有充足數據等現實矛盾。
針對如何解決上述困境,鄔賀銓建議引入可信數據空間。可信數據空間是解決數據融合和數據安全問題的有效方法,支持跨境數據管理,提供數據源的認證、接入者身份認證、數據目錄檢索、敏感數據過濾、格式轉換等功能。
鄔賀銓介紹,數據提供方將數據接入可信數據空間后,可對數據進行加密,使用方使用密鑰對數據進行解密計算,計算后的結果將反饋給數據提供方。在可信數據空間里,數據不出域且數據可用不可見。
“同時,在可信數據空間內,有大量可以共享的基礎零部件數據,相當于工業淘寶平臺,提供方可以將自身標準零部件送上來,需求方可以進行選取,并進行優化設計,能夠大大降低了設計成本,提升效率。”鄔賀銓表示。
鄔賀銓表示,在數據出境過程中,境外的數據使用方需要遵守數據不得挪用等規則。構建可信數據空間可對境外數據使用方出現挪用數據等違規的行為時進行快速處理。原因在于可信數據空間具有加密特性,合作方遵守規則的時候可以使用密鑰解密。一旦合作方違反規則,境內的數據提供方可以遠距離遙控改變密鑰,實現數據的長臂管轄,保證數據出境合規性。
此外,鄔賀銓還提到,一般的語言數據圖象數據標注相對簡單,但工業的數據跟工業的流程、工業的知識是相關的,需要工業的專家,這樣成本又太高了,所以現在要研究怎么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來標注數據。
鄔賀銓建議,在數據標注方面,應探索運用人工智能技術輔助數據標注,提高標注效率和準確性。同時,對人工智能生成的數據進行水印標記,以提升數據來源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其次,在公共數據開放與隱私保護方面,政府掌握大量數據資源但開放共享時需要進行去標識化處理,以保障個人隱私。對于跨境數據流動,則需實現匿名化以防止用戶敏感信息泄露。此外,還應限制對數據的非法訪問,通過IPv6等技術手段實現路徑溯源和數據流動的可控。
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升級
數據基礎設施是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數據要素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關鍵作用。鄔賀銓指出,隨著數據的爆發式增長,傳統的網絡設施已難以滿足數據流通和利用的需求。因此,必須加快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升級,包括算力設施、數據流通利用設施等。
在算力設施方面,鄔賀銓強調,隨著云邊端協同和異構算力的發展,算力、存力、運力和網絡資源的可調度性成為關鍵。同時,元數據的統一注冊和尋址標準也對數據的訪問和管理至關重要。在數據流通利用設施方面,則需要加強算力調度、算力檢測、數據融合和安全等方面的功能實體建設,以支持數據的高效流通和利用。
網絡安全是數據要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許多企業在數據應用過程中面臨較大的網絡安全壓力,必須高度重視防范數據被劫持的風險。鄔賀銓建議,應從多個方面采取管控措施,包括限制數據訪問的時間、次數和訪問點等。同時,還應加強對外部攻擊的防范,形成社會化網絡安全體系以應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威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