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記云餃,在熱搜爆了!
曾經同樣頻發食安問題的“麻辣燙第一股”楊國福已經暫時放棄上市,袁記的上市夢會實現嗎?
來源 | 財通社
財通社消息,12月20日,#袁記云餃已被立案調查#引爆熱搜。
近日,北京市海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最新一期餐飲食品安全大檢查結果,42家餐飲單位因存在食品安全問題被查處。
其中,因存在食物中混有異物的問題,招牌為“袁記云餃”的北京府學餐飲管理發展有限公司被立案調查。該門店與此前消費者“吃出蚯蚓”的袁記云餃門店營業執照名稱一致、經營地址一致。
一同被通報的,還有另外兩家招牌名為“袁記云餃”的門店,均存在“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
一時間,不少網友紛紛曝光在袁記云餃曾吃出異物。
與此同時,還有網友揭露袁記云餃賣的是表演,阿姨現場表演包餃子,讓人相信是手工水餃,其實是預制菜。
有媒體記者了解到,袁記云餃各店使用的肉餡和餃子皮由中央廚房統一制作,并分發給各個門店,配菜則由個點自行購買。
對于這個問題,袁記云餃品牌相關負責人專門回應過,稱袁記云餃采用中央廚房配送制度運輸肉餡的工藝和渠道,與超市冷鮮肉完全一致,每天企業會從凍柜中取出豬肉解凍后,統一調配餡料并分發至各個門店。
至于使用原料的保質期能有多長?
袁記云餃門店告訴我們,餃子皮為60天,豬肉餡為180天。這么長時間的保質期,意味著食品添加劑是必不可少的。
圖源:小紅書
保質期長達6個月的肉餡,解凍后包出來的餃子,能稱得上“新鮮”嗎?也難怪大家質疑,主打“現包”“新鮮”的袁記云餃根本是在玩文字游戲。
袁記云餃利用人工現包的特點塑造一個高端人設,是想賣出更高的價格。
《互聯網品牌官》對比了熊大爺、粵餃皇等幾家與袁記云餃采用同樣模式的現包水餃品牌,發現袁記云餃的人均消費(20.09元)要比其他兩家高出2-4元左右。
袁記云餃2012年成立于廣州,主營產品為廣式餃子云吞,早年其門店多位于廣東省內。之后憑借“現包”“鮮餃”兩大特色,迅速擴張,截至2024年11月,袁記云餃擁有4000多家門店,分布在全國各地。2023年,袁記食品實現收入47.7億元。
從門店規模來看,袁記云餃在現包水餃賽道已遙遙領先,熊大爺、粵餃皇緊追其后約有1000家門店,再往后則是巨大的斷層,剩下的品牌基本上都是在百家及以下的規模。
有業內人士表示,與所有加盟連鎖品牌一樣,在高速擴張之下,與后端的供應鏈建設相比,袁記云餃加盟店的食品安全管控問題已經凸顯。
更值得關注的是,袁記一邊急速拓店,一邊瘋狂試水新模型,野心隱隱膨脹。
袁記云餃的諸多新門店模型,都在嘗試擺脫“平民屬性”,往更精致的賽道上去靠,諸如“袁記云餃的猜想”、“餃子與酒”、“袁咖”等門店,無一不在嘗試給顧客更高級文藝精致的感覺。
而它的基因,顯然與此相悖。
袁記云餃創始人袁宏亮曾經公開表示,要“5年內門店總數達8000家”,要“再造一個‘袁記’、力爭港股上市”。
曾經同樣頻發食安問題的“麻辣燙第一股”楊國福已經暫時放棄上市,袁記的上市夢會實現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