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4年虧損12億,徐少春喊出“黃金十年”有心無力?
金蝶何時能夠真正“破繭成蝶”?
文丨劉志祥????????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金蝶公司長期受盈利難題困擾,這一狀況已持續多年。
近些年來,金蝶國際(00268.hk)在企業管理云SaaS領域積極尋求轉型與突破,然而其所面臨的挑戰卻日益加劇。
今年上半年,盡管公司營收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但凈虧損2.18億元。其中,云服務業務依然虧損虧損嚴重,高達3.47億元。10多年來的“云轉型”戰略何時能實現盈利依然“遙遙無期”。
在8月16日舉行的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徐少春表示,“中國企業軟件SaaS的黃金十年已經到來”。但對金蝶而言,如何擺脫財務困境,結束多年虧損的局面更具現實意義。
金蝶國際是一家怎樣的公司,為何其轉型過程“陣痛期”如此漫長?何時才能真正“破繭成蝶”?值得我們關注。
1、深陷盈利困境
資料顯示,金蝶成立于1993年在深圳成立。當時國內經濟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對財務軟件的需求急劇上升。
然而,當時進口軟件價格高昂;國內的軟件多數基于DOS系統,功能相對有限。金蝶創始人徐少春準確把握住了這一“市場機遇”,公司實現了快速發展。2001年,金蝶軟件成功登陸港交所。
2012年是一個關鍵年份,金蝶的傳統軟件業務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數據顯示,公司KIS產品的收入同比下降了35.8%,K/3產品的收入則下滑了17%,EAS同比下降2.9%。核心產品業績下滑,這一年公司出現了1.4?億元虧損,此種情況較為少見。前一年凈利潤為盈利?1.5?億元,毛利率同比降幅約19.1%。
這一年金蝶進行了大規模裁員。
為了扭轉頹勢,金蝶國際開啟了云轉型戰略,公司業務重心發生了顯著變化。
到了2020年,云服務業務占比首次超越了傳統的ERP業務,達到了56.72%,成為業績增長的新引擎。
然而,伴隨著這一轉型的深入,金蝶國際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始終未能解決業績虧損的“頑疾”。
財報顯示,2020年到2023年,金蝶凈虧損分別為3.35億元、3.02億元、3.89億元以及2.1億。簡單算一下,在這四年間,金蝶國際累計凈虧金額高達約12.36億元。
(數據來源:同花順)
2024年情況仍未明顯好轉。2024年上半年,金蝶國際總營收為28.7億元,同比增長11.9%,歸母凈利虧損2.18億元。
分業務看,云服務業務成為業績的主要拖累。盡管云服務營收同比出現了17.2%的增長,達到了23.89億元,但其虧損仍高達3.47億元,意味著在云服務領域的投入尚未完全轉化為收益,業務規模效應尚未充分顯現。與此同時,傳統企業資源管理計劃(ERP)業務盈利能力也由去年同期的2881萬元大幅下降至445.6萬元。
(來源:公司半年報)
2024年上半年,金蝶國際的銷售費用為10.55億元,同比增長7.87%。有些尷尬的是,銷售成本上升會“蠶食”利潤空間。而壓縮銷售成本又將對云服務的規模優勢產生不利影響。如在找到之間的平衡點有點難。
2、轉型陣痛“持久戰”
金蝶在轉型過程中,因為長期虧損也存在多方面的壓力,比如資金上,2024年上半年短期銀行存款、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大約28億元,較去年同期的50億元大幅減少。
現金減少,金蝶也需要外界的資金支持。
【天眼查】信息顯示,金蝶2023年底獲得過一筆來自卡塔爾投資局的2億美元戰略融資,這也是金蝶上市后單筆獲得的最大金額融資。
從效果來看,金蝶國際的云轉型戰略有點類似“戰略性虧損”的持久戰。公司已經支付了10多年的“學費”,關鍵性的盈利這一指標遲遲不能夠達標。
自2012年明確提出云轉型戰略以來,金蝶國際已成功成功蛻變為一家云服務公司。數據顯示,云服務業務的收入占比持續攀升,到了2020年,該項業務收入占比為56.72%,2024年上半年該數據已躍升至83.2%。但高達3.47億元的虧損意味著公司依然在艱難的“負重前行”。
推進云轉型期間,一個明顯的情況是傳統產品陸續停售。
這對金蝶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云業務前期投入較大,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而傳統的ERP業務盈利,卻不得不犧牲掉用來擴大云業務。
與此同時,金蝶國際的毛利率呈逐年下滑。
數據顯示,2019年,該數據還在80%以上,隨后突然出現大幅下滑。2020年至2023年,其毛利率分別為65.81%、63.09%、61.61%和64.17%,意味著公司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成本壓力和盈利困境。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
如果僅從盈利模式上看,云轉型的優勢明顯。公司的服務模式從原來的項目回款變成續費收租,一旦做成功了,可以獲得源源不斷且穩定的現金流,對于公司長期發展有著莫大的好處。
實際上,情況的復雜程度卻是另外一種景象。首先,云服務,企業需要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需要長期投入大量資金在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上。其次,需要花時間培養客戶接受和的使用習慣,這也會對影響了云服務業務的盈利能力,需要面對如何平衡短期投入和長期收益的考驗。
金蝶云服務可細分為企業云、財務云、行業云及其他幾個部分。企業云占據了最大的比重,它針對不同規模的企業客戶,從小到大分別提供了一系列產品與服務。
中小企業占了金蝶國際的云服務業務的收入大頭。這類企業的特點是生命周期短、續約率低。公司需要投入大量的銷售費用來發現新客戶,與此同時,居高不下的銷售費用在不斷蠶食企業的盈利能力。
大客戶的付費能力更強。但其往往更重視數據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通過定制化解決方案可以滿足這類企業的特殊需求,但其成本高昂。
3、突圍之路艱難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4上半年)跟蹤》報告,2024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達到約1518.3億元。其中,其中IaaS市場規模約為855.1億元,同比增長9.4%,環比增長2.6%,顯示出市場整體回暖的趨勢。
然而,對金蝶而言,國內市場的情況并不樂觀。隨著云計算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市場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行業競爭激烈。
為了保持競爭力,金蝶在云服務領域持續加大投入,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產品不斷迭代升級。
例如,金蝶云·蒼穹和金蝶云·星空等平臺就融入了AI、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但與此同時,隨著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提升財務健康狀況,已成為金蝶當前亟需解決的一大難題。
除了市場競爭加劇,金蝶還面臨著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當前宏觀環境充滿挑戰和變數,小微企業在大幅削減IT預算,大型企業的授權產品采購情況也不及預期。這些因素無疑給金蝶的業務發展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和挑戰。
出海尋求新增長點是金蝶的另一大舉措。2023年8月,公司設立了國際業務部,積極招攬國際化人才,并全面展開全球化戰略。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金蝶的海外市場收入已達到2209.8萬元,同比增長8.2%,與2023年同期的2042.3萬元相比有所增長。
但出海之路并非坦途。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商業習慣、法律法規等因素,為金蝶的國際化進程設置了障礙。加之海外市場已存在眾多成熟的競爭對手,金蝶的品牌認知度和市場地位相對較低,增加了其出海的難度和風險。如何在國際市場上建立品牌優勢、滿足當地企業需求以及確保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是金蝶需要深思的問題。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金蝶的創始人徐少春仍然信心滿滿。在中期業績交流會上,他預計金蝶將在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如今,這一時間點已越來越近,金蝶的云收入占比也已突破80%。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明年實現扭虧為盈,仍有一定的難度。
我們期待金蝶快速終結云轉型的“持久戰”,也期待金蝶在海外探索出第二增長曲線。然而,從金蝶當前的處境來看,或許留給徐少春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金蝶何時能夠真正“破繭成蝶”?我們將持續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