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合集團業績“三駕馬車”:一匹放緩,雙駒顯疲?
健合集團業績“三駕馬車”:一匹放緩,雙駒顯疲?
健合集團(1112.HK)的“多元化戰略”面臨挑戰。
此前,健合集團發布的2024年前9個月運營數據顯示,其總收入同比下降6.1%,至96.48億元,主要系嬰幼兒配方奶粉銷售額下滑所致。
詳細來看,各業務板塊表現各異:成人營養及護理用品業務(ANC)表現強勁,實現營收49.83億元,同比增長8.2%;相比之下,嬰幼兒營養及護理用品業務(BNC)則遭遇困境,營收僅為32.03億元,同比大幅下滑25.3%;而寵物營養及護理用品業務(PNC)則保持穩健增長,營收達到14.61億元,同比上漲5.4%。
從整體來看,健合集團前9個月的業績表現并不盡如人意。對此,集團方面解釋稱,業績下滑主要是由于中國超高端奶粉市場面臨嚴峻的行業挑戰,并且完成“新國標”的過渡仍需時日。
然而,這種解釋似乎試圖將業績下滑完全歸咎于外部環境和行業調整。但實際上,我們不禁要問:這個“鍋”真的能全部由行業來背嗎?集團自身在運營策略、產品創新、市場布局等方面的表現,是否也對業績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呢?
在接力棒賽跑中,為何第一棒的“老將”——嬰幼兒奶粉業務(BNC)顯得乏力?
客觀而言,中國新生兒出生率的持續下滑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嬰幼兒奶粉行業因此步入了減量競爭的新時代,行業內的爭奪愈發激烈。盡管外部環境的挑戰確實為健合集團的業績下滑貢獻了一部分原因,但與其他同行相比,健合的表現仍顯遜色。例如,澳優、飛鶴等品牌在今年實現了逆勢增長,而健合旗下的合生元BNC業務卻持續下滑。
銀箭財經分析認為,這可能與健合選擇的超高端化奶粉策略有關。盡管健合合生元在中國內地超高端嬰配奶粉市場占據第三位,市場份額也有所提升,但在當前消費降級的背景下,其高價策略顯得不合時宜。與價格已回歸合理區間的飛鶴、澳優等品牌相比,健合合生元的高價顯得尤為突出。
同時,雖然健合在研發上投入不小,但因其業務涵蓋三大板塊,嬰幼兒奶粉獲得的研發投入相對有限。在奶源和配方上,健合也并未形成明顯的優勢。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他們更看重公司的發展潛力和預期收益。嬰幼兒奶粉行業的挑戰已眾所周知,因此,健合的ANC(成人營養及護理用品)和PNC(寵物營養及護理用品)業務被視為預期的增長點。然而,這兩塊業務并未完全接過業務增長的接力棒。
2023年,ANC業務還能實現34.8%的同比增長,但今年增速已降至8.2%;PNC業務去年同比增長22.5%,今年也僅增長5.4%。
ANC業務的問題在于營銷能力不足。雖然產品面向的中老年和高級白領人群對健康有較高需求,但健合在營銷上并未打透這兩類人群的認知。在競爭激烈的營養品市場中,營銷是勝出的關鍵。然而,健合旗下的Swisse品牌并未出現爆火出圈的產品或超級單品,這意味著其在營銷上仍有很大的深耕空間。
PNC業務則面臨著與BNC相似的問題——高端化路線不合時宜。雖然國內養寵趨勢明顯,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市場的養寵觀念和消費能力仍有差距。在當前消費降級的背景下,健合旗下的高端寵物品牌Solid Gold在國內市場的銷售額因渠道優化和產品組合高端化而下跌。因此,對于PNC業務,健合或許應更側重于深耕國外發達市場。
綜上所述,健合集團在第一棒——嬰幼兒奶粉業務上的乏力,既與外部環境的挑戰有關,也與自身策略的選擇和執行有關。在未來的發展中,健合需要更精準地定位市場、優化產品策略、加強營銷能力,以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健合集團:在資金鋼絲上舞蹈,用未來之資償今日之債?
健合集團在擴張之路上,海外收購成為其重要戰略。其中,ANC板塊的Swisse品牌更是其轉型海外的先行者。通過不斷的并購,健合成功開辟了新的增長曲線,減輕了奶粉行業的壓力,但同時也帶來了財務上的挑戰。
近日,健合宣布與香港上海匯豐銀行達成銀團融資協議,總金額高達5.6億美元(約39億元人民幣)。這筆資金的主要用途竟是“借新還舊”,即用來償還現有的債務。這種“拿明天的錢還今天的債”的做法,無疑增加了健合的財務風險。
從資產負債表來看,健合集團的高杠桿經營特征明顯,資產負債率長期在64%以上徘徊。今年上半年,其資產負債率更是達到了68.23%。更令人擔憂的是,健合的無形資產和商譽合計高達132.18億元,占總資產的65.02%,這意味著其資產結構中存在大量“虛”的成分。
而對應的負債卻是實實在在的。流動負債中的“計息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就高達55.55億元,非流動負債中也有18.35億元的“計息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高昂的負債導致健合今年的融資成本達到了4.33億元,對其凈利潤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更令人震驚的是,健合的部分貸款利息率極高,有的甚至達到了13.5%,這幾乎是其2023年凈利率的三倍。雖然綜合各種貸款后,其隱含年化利息開支率有所下降,但仍明顯高于同期的凈利率。
然而,盡管面臨如此高的財務風險,健合卻似乎一直在走高負債發展路線。這背后,主要得益于其強勁的經營性現金流。自2015年開始收購Swisse等品牌后,健合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持續增長,為其高杠桿經營提供了有力支撐。
然而,這種高杠桿經營策略對投資者和管理層來說卻充滿了風險。市場風向瞬息萬變,健合的財務安全冗余有限。一旦業務表現不佳或款項回收不及時,就可能引發高杠桿爆雷的風險。
尤其令人擔憂的是,健合的核心業務——成人營養及護理用品業務和寵物營養及護理用品業務——的增速已經出現大幅放緩。如果再加上表現不佳的嬰配奶粉業務,健合可能會陷入“一步錯,步步錯”的困境。
因此,對于健合集團來說,如何優化業務策略、提升國內市場競爭力、確保穩定的經營性現金流以支撐其高杠桿經營策略,將成為其接下來的重要課題。在資金鋼絲上舞蹈的健合集團,能否穩健前行、化解財務風險,我們將拭目以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