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網打不開?哪吒汽車痛批倒閉謠言
面對行業極度的內卷化,銷量下滑、資金短缺的哪吒汽車在今年可能會更受傷。正如一些網友所言,它或許正在“死亡名單”,“再不買就買不著了”。
來源丨財通社??作者丨王鑫
極越汽車之后,2025年暴雷的第一個新能源汽車品牌會是誰?
網上鋪天蓋地看好的是哪吒汽車......
一切有跡可循,從金主周鴻祎不再站臺開始,哪吒汽車的問題逐漸暴露,如今又遭遇官網打不開風波。
1官網長時間異常引猜想
1月6日,哪吒汽車因官網異常沖上熱搜。據悉,今日凌晨開始,哪吒汽車打開后的頁面便顯示:“系統維護中,請稍后再試”。
更讓人無語的是,來自公司方面的回答很混亂。
據新浪財經以意向購車者身份致電哪吒汽車體驗中心,一名銷售人員回電解釋稱,官網這幾天在維護,應該下周就能好了。
難道一個官網真的需要維護一周,這時間是不是太長了?
也不怪網友開始瞎猜:“人都裁了誰維護”“下周就搬空了”"問就是創業2.0”......一時間傳聞四起,真是搞人心態,嚇得一些哪吒車主提心吊膽。
此后,哪吒汽車有關人士又趕緊回應上證報稱,公司正在維護中,預計午間可以解決問題。該有關人士表示,服務器崩了,但并非因為遭遇攻擊,應該是維護問題。
然而,直到今日下午哪吒官網仍是崩潰狀態。好在截至發稿前,已能恢復訪問。
針對網上輿論,哪吒汽車通過官博回應:“在收到用戶反饋后,我們技術人員在第一時間修復官網,目前已恢復正常。對于網絡上的倒閉謠言,我們已截圖取證。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請大家不信謠不傳謠!”
看來,哪吒汽車開年不利,“屋漏偏逢連夜雨”,也是真急了。
2風波不斷,銷量斷崖
哪吒汽車的窘境不止于此,可以說自2024年10月以來,這家昔日的造車新勢力銷冠,風波就從未停過。
先是內部員工曝出公司欠薪,后又有媒體爆料哪吒已經開啟裁員、降薪、部分門店也已經關停,公司CEO張勇失蹤兩個月,銷量更是呈現斷崖式下滑……
2024年前10個月,哪吒汽車銷量8.57萬輛,較上年同期下降15.9%。自此,哪吒汽車再也不公布交付數據。
讓業內看出哪吒還在拼命掙扎的事件,是其如常參加了2024廣州車展,又在12月6日,換掉了CEO張勇,創始人方運舟取而代之。
當晚,方運舟發布公司全員信坦承,當前公司遇到了困難,他提出包括立足國內進行全球化擴張等六大改革舉措,以實現公司二次創業目標,試圖“挽救”哪吒汽車。
二次創業的目標包括:全力以赴實現IPO,未來2-3年內能實現銷量一半在國內、一半在國外,2025年整體毛利率轉正,2026年公司整體盈利。
然而,對當下的哪吒汽車而言,要實現這些目標,難度不言而喻。
就說哪吒汽車的上市夢,已做了好幾年了。赴A上市未果后,去年6月,哪吒汽車的母公司合眾新能源轉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如今已過6個月有效期,公司尚未重新遞表。
如果不能盡快上市,就失去了上市補血解近渴的意義。
從此前招股說明書來看,哪吒汽車現金流已經告急。2021年-2023年,哪吒汽車經營虧損分別為45億元、59.5億元和67.6億元,3年累計虧損達到172億元。
2023年,公司流動負債金額已超出流動資產近20億元。
哪吒汽車的債務問題更是令人擔憂。天眼查數據顯示,方運舟的股權遭凍結金額高達1986萬元,就在前幾天,公司又剛新增了一條10億元的股權凍結。
截至目前,公司已有25條股權被凍結,總額超過15億元。
x
債務危機亦影響著合作方與員工,外包安保人員和合作廠商反映未及時收到工資與款項,甚至出現前員工因未能支付工資而離職的風波,這也使得公司不斷新增被執行人信息。
3造車10年,賠本賺吆喝
回顧哪吒汽車造車10年歷程,號稱“科技平權,為年輕人造好車”,曾輝煌過,一舉奪得2022年新能源車銷冠,成為首個年銷量突破15萬輛的新勢力品牌。但此后,崩塌來的更快。
哪吒的高管大多傳統車企出身,造車沒找好自己的定位,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一開始用性價比打市場,然后又做跑車,為了拉銷量犧牲利潤空間,結果自然是賠本賺吆喝。
到了2024年,好不容易推出了哪吒L這種奶爸車,頂著和小米SU7同期發布的壓力,去年4月上市訂單破3萬輛,但又慘遭交付問題,生產哪吒L的桐鄉工廠至今已停擺一個多月。
雖然有消息稱哪吒汽車桐鄉工廠1月4日已復工,但目前市場對哪吒汽車的信心已經嚴重不足,后續銷量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日前,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發內部信稱,汽車行業極致的成本控制及配置的同質化,會引發更激烈的競爭,價格戰甚至會從2025年1月開始點燃,2025年至2027年是汽車行業的淘汰賽階段。
面對行業極度的內卷化,銷量下滑、資金短缺的哪吒汽車在今年可能會更受傷。正如一些網友所言,它或許正在“死亡名單”,“再不買就買不著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