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羹”特斯拉人形機器人資本紅利,三花智控市值重回千億
人形機器人熱潮再度席卷A股,隨著資金的大量涌入,三花智控也借此再度突破千億市值。而作為特斯拉的一級供應商,三花智控未來有望持續享受到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帶來的資本紅利。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作為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之一的三花智控,再度迎來暴漲。
1月14日,人形機器人概念再度爆發,三花智控借勢重回千億市值。截至當日收盤,三花智控報28.6元/股,市值達1067億,近四個交易日公司收獲兩個漲停板,股價大漲25.44%。
暴漲背后,除了回暖的市場氛圍外,也少不了相關政策的支持。14日上午發布的北京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5年北京將建立投入增長機制,重點培育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個未來產業。
此外,三花智控的暴漲邏輯中也少不了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助攻。
而對于做空調和汽車零部件起家的三花智控來說,公司從一家小公司一路成長到千億市值,離不開公司實控人張道才父子的前瞻戰略布局。
公司重回千億市值
在特斯拉人形機器人的“助攻”下,三花智控順利拿下10cm漲停。
1月14日盤中,三花智控成功封住漲停板,公司股價也借此突破千億。事實上,早在1月9日,三花智控就曾拿下過一個漲停,此后更是一路走高,短短四個交易日暴漲超25%。
透視三花智控此輪暴漲的原因,少不了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帶給市場的期待。當地時間1月8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一次連線采訪中表示,如果一切順利,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以下簡稱“擎天柱”)在2026年產量將增加10倍,其目標是明年生產50000到100000個人形機器人,然后在第二年再增加10倍。此外,馬斯克還透露了擎天柱的預估價格區間,將在2萬至3萬美元之間。
作為特斯拉的一級供應商,三花智控自然接到了這波“富貴”。公開資料顯示,三花智控主要業務分為制冷空調電器零部件業務和汽車零部件業務。公司的主要產品為四通換向閥、電子膨脹閥、電磁閥、微通道換熱器、Omega泵、熱力膨脹閥、電子膨脹閥、電子水泵、新能源車熱管理集成組件。
三花智控和特斯拉之間的合作早在2017年便已經開始。2017年4月25日,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詢問三花智控是否給特斯拉電車提供熱管理配件,三花智控答復稱特斯拉是公司目前正在收購資產“三花汽零”的客戶。
彼時三花汽零還不是三花智控的全資子公司,直到這一年的4月11日,三花智控與浙江三花綠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協議,以21.5億元的價格收購三花汽零100%股權。
同年8月,三花汽零的股權過戶登記至三花智控名下,成為其全資子公司。據悉三花汽零作為新能源熱管理解決方案的重要供應商,為特斯拉model 3等多款車型提供新能源汽車熱管理領域的零部件。
得益于二者間的長期合作,隨著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的量產預期提升,三花智控或將和特斯拉延續合作,成為其人形機器人關節驅動系統的供應商。
或許是看到人形機器人的廣闊空間,2024年1月4日,三花智控與杭州錢塘新區管理委員會簽訂《三花智控未來產業中心項目投資協議書》,計劃總投資不低于50億元,其中不低于38億元用于建設機器人機電執行器和域控制器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此后,市場對其在機器人業務上的增長預期增強,進一步推動了公司股價的上漲。
張道才的多元化布局
三花智控能從一家小公司成長為千億市值的行業龍頭,離不開公司張道才的多元化產業布局。
根據公司財報數據,目前三花智控主要業務范圍包括制冷空調電器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兩大業務板塊。其中,汽車零部件業務的開拓,離不開公司的不斷布局。
具體來看,制冷業務是作為公司第一大來源,2024年上半年收入增長7.43%至82.79億元,營收貢獻率60.53%。制冷業務也長期支撐了公司的業績,2012年末,空調和冰箱元器件及部件尚為公司唯一主營業務。
而從2017年開始,三花智控另一主營汽零業務收入開始騰飛。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公司這一業務板塊的收入為10.34億元,營收占比僅為11.18%,等到2023年,公司該板塊的營收就已經高達99.14億元,營收占比高達40.37%。到了2024年上半年,汽零業務再度增長了11.91%至53.97億元,營收貢獻為39.47%。
目前,若僅論市場地位,三花智控已成為全球最大制冷控制元器件和全球領先汽車熱管理系統控制部件制造商。
三花智控的多元化戰略,不僅僅體現在開發汽車零部件業務上。公司的空調電子膨脹閥、四通換向閥、電磁閥、微通道換熱器、車用電子膨脹閥、新能源車熱管理集成組件、Omega泵等產品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截止閥、車用熱力膨脹閥、儲液器等市占率也全球領先。
或許正是有著常年多元化布局的經驗以及與特斯拉之間的合作基礎,三花智控選擇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并且公司已組建了一個50人的機電執行器產品研發團隊,并計劃在未來三年將該團隊擴容至150人。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化布局也是三花智控的核心策略之一。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三花智控就在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先后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墨西哥、德國等地建立海外子公司,并在美國、波蘭、墨西哥、越南、泰國、印度等地建立海外生產基地。
通過全球化布局,三花智控的外銷收入從2016年的38.32億元一路增至2023年的111.54億元,雖然總體收入占比從56.60%降至45.42%,但仍是三花智控的重要營收來源。
此外,根據2023年年報數據,三花智控外銷毛利率達29.77%,明顯高于內銷26.33%。即便是2024年上半年,外銷毛利率仍以28.72%的數據優于內銷毛利率。
在三花智控多元化、全球化的布局下,公司的業績表現也較為出色。2021至2023年這三年間,三花智控的營收從160.21億元增至245.58億元;歸母凈利潤從16.84億元增至29.21億元。
2024年公司穩健發展的態勢持續,根據2024年三季報拘束,公司前三季度營收為205.63億元,同比增長8.36%;歸母凈利潤23.02億元,同比增長6.59%。
成功傳承的三花智控
和眾多家族企業一樣,三花智控這艘市值千億的“巨輪”,也正處交接班的關鍵期。
1982年,32歲的張道才被任命為新昌縣西郊制冷配件廠副廠長,負責經營工作。兩年后,34歲的張道才又被任命為新昌制冷配件廠廠長。
1987年,張道才與上海交通大學加深合作,聯合成立“上海交通大學——浙江新昌制冷配件總廠星火聯合體”。次年,由聯合體研究組研制成功的二位三通電磁閥是國內大容積電冰箱急需解決的關鍵部件,填補了國內空白,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
1993年8月,新昌制冷配件廠召開第一次股東大會,通過了股份合作制企業章程》,這次改革冷配總廠將全部股份量化到全廠846名職工。次年,44歲的張道才組建中日合資公司三花不二工機有限公司,并擔任董事長。
2001年,三花不二工機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三花股份,并于2005年于深交所上市。2003年,張道才以“浙江三花集團有限公司”為核心企業,組建“三花控股集團”。2004年,張道才又成立三花汽零,正式瞄準汽車領域,此后,張道才拜訪魯冠球,決定搞新能源汽車。
2007年,并購英維斯集團旗下蘭柯公司的四通換向閥全球業務;2011年,收購亞威科集團電磁閥業務;2015年將旗下的微通道業務注入上市公司體內。
2014年,三花完成了“父子交接”。彼時,張道才將三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裁一職交遞給兒子張亞波。而在接棒前,張亞波也經歷了多年的歷練。早在1997年,交大畢業的的張亞波便在父親安排下任上海三花總經理助理,主管市場銷售和新產品的開發。
2000年9月,26歲的張亞波回到了三花總部,從基層業務員做起,努力在不同的業務上收熟悉公司業務。2007年,33歲的張亞波被任命為三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董事局副主席,此后又兼任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并在數年后接過該公司“帥印”。
目前來看,三花智控權力交接頗為順滑,但能否通過人形機器人打開公司未來的想象空間,仍是未知數。
責任編輯 |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