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換帥,難掩頹勢
在沖刺上市的關鍵節點上,榮耀的市占率連續四個季度下滑,或是趙明離職的最大誘因。但李健治下的榮耀,還能復刻往日輝煌,一路勢如破竹嗎?
撰文 | 張 宇??編輯 | 楊博丞??來源 |? DoNews
榮耀CEO趙明離職一事終于塵埃落定。
1月17日,榮耀在內網發布公告稱,原CEO趙明因身體原因,向公司提出辭去CEO等相關職務,董事會經過慎重討論研究,決定尊重趙明的個人意愿,接受他的辭呈,同時決定由李健任CEO職務。
隨后,趙明也在內網發布告別文章,表示“選擇放手和離開榮耀,是人生當中做出的一個最艱難的決定?!壁w明坦言,公司四年成長需要系統性解決一些問題,很遺憾不能帶領大家一起變革了。無論怎樣,榮耀快速向前,是他最大的心愿。對于未來,趙明表示目前規劃就是修整和學習,“未來一段時間我會調整、修復我不堪重負的身體,陪伴家人,讀讀書,完善自己?!?/span>
事實上,關于趙明離職的消息早已在網絡上傳得沸沸揚揚,但榮耀此前緊急辟謠稱“該消息不實”。如今榮耀正式官宣“換帥”,意味著流傳了數日的“不實消息”終于告一段落。
據了解,榮耀新任CEO李健于2001年加入華為,2017年進入華為監事會,擁有戰略管理和全球化布局等方面的經驗,并參與過華為的重大改革和戰略制定。2021年,李健加入榮耀,先后任管理團隊核心成員、副董事長、董事、人力資源部總裁等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自榮耀“單飛”之后,高層變動一直較為頻繁,比如2023年11月,吳暉擔任榮耀董事、董事長,萬飚擔任榮耀副董事長。然而履新不足一年,萬飚于2024年9月因個人原因辭去副董事長一職。
對于高層頻繁變動,榮耀早在正式對外公布上市計劃時就已打過“預防針”:隨著公司走向公開市場的規劃逐步啟動實施,公司董事會將按照上市公司標準進行調整,董事會成員逐步多元化,以適應公司在新發展階段的治理需要和監管需要。
在沖刺上市的關鍵節點上,榮耀的市占率連續四個季度下滑,或是趙明離職的最大誘因。但李健治下的榮耀,還能復刻往日輝煌,一路勢如破竹嗎?
01.市占率持續下滑
榮耀在2020年11月自立門戶之后,隨即遭遇了至暗時刻,其市占率一度下跌至3%。直到2021年第三季度,榮耀才轉危為安。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2021年榮耀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860萬臺,市占率為11.7%,重返中國智能手機市場TOP 5榜單;2022年榮耀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激增34.4%,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TOP 5榜單中唯一一家出貨量正增長的品牌。
但到了2023年,榮耀似乎有了觸頂跡象。IDC的數據顯示,2023年榮耀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跌10.3%,市占率為17.1%,同比下降1個百分點。
進入2024年之后,榮耀的高增長時代一去不復返。數據分析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三季度,榮耀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市占率分別為16%、15%、15%,2024年第四季度又進一步下滑,被擠出了TOP 5榜單,市場份額低于14%。
根據Canalys的最新數據,2024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達2.85億臺,同比增長4%。具體而言,vivo以17%的市占率排在第一位,出貨量達4930萬臺,華為以4600萬臺的出貨量緊隨其后,而蘋果、OPPO、榮耀則分別排在第三、四、五位,市場份額均為15%,競爭異常激烈。
圖源:Canalys
值得關注的是,榮耀的市占率變化與華為的回歸呈現出很強的相關性。華為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市占率自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加速增長時,恰好是榮耀的市占率下滑的起點
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業務重回正軌的華為憑借Mate系列及nova系列重新站上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第一名的王位,市占率為17%。到了2024年第四季度,華為與vivo并列第二名,而榮耀已不見了蹤影??梢姡匦禄貧w智能手機市場的華為,確實切走了原本屬于榮耀的“蛋糕”。
有一種聲音認為,榮耀的出貨量大幅下降是趙明離開的主要原因,但也有聲音認為,趙明或是在股份分紅中未能與高層達成一致,但無論怎樣,趙明都已離職榮耀,這對于仍未上市但銷量又不斷下降的榮耀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榮耀接下來的反擊戰似乎難言樂觀。目前華為正積極布局新的全球化戰略,計劃進軍多達60個國家和地區。目前,華為的折疊屏手機Mate X6的廣告牌已出現在中國香港、迪拜和吉隆坡等國際化都市的核心地段,這預示著華為回歸全球市場的決心,也預示著榮耀會進一步承壓。
未來,李健治下的榮耀將如何應對華為以及其他競爭對手的沖擊?
02.高端再失利
榮耀建立了完善的產品矩陣,包括Magic系列、數字系列、V系列與X系列,其中Magic系列是榮耀品牌精神和科技創新的集中體現,也是高端旗艦機型的代表。
2021年8月,搭載高通驍龍888Plus處理器的榮耀Magic 3系列上市,正式向高端市場發起沖鋒。趙明對榮耀Magic 3系列的期望很高,稱其為“行業最頂級的旗艦產品,達到和超越華為Mate和P系列的水平”,并喊出了“和蘋果終有一戰”的口號。
2022年2月,榮耀發布了Magic 4系列,趙明表示其將是一款可以與iPhone比肩的產品,榮耀要改變蘋果在高端市場一家獨大的局面。
2023年3月,榮耀Magic 5系列橫空出世,趙明稱“榮耀Magic 5系列將超越華為Mate系列成為行業新標桿”。
?榮耀Magic 6系在2024年1月上市,趙明更是直言“?榮耀Magic 6系列引領高端市場”。然而盡管趙明喊了多年“比肩蘋果、超越華為”的口號,但始終沒能改變榮耀難以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的局面。
自2024年8月以來,榮耀Magic 6系列價格一降再降,屢創新低。綜合各大電商平臺及經銷商處的數據,榮耀Magic 6降價幅度在1100元至1500元,榮耀Magic 6 Pro降價幅度超過1600元,而榮耀Magic 6至臻版降價幅度甚至超過了2000元,幾乎跌至中端市場的價格區間。
高端機型大幅度降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榮耀Magic 6系列面臨的競爭壓力巨大,只能通過降價的方式吸引消費者。
在高端市場,雖然榮耀在加速追趕,但始終難以逆勢突圍,比如在?2024年6·18期間,京東自營手機銷量排行榜前三名分別是iPhone 15 Pro Max、iPhone 15 Pro和Redmi K70,在前十名中,除了小米13外,其余均為中低端機型,而榮耀唯一上榜的只有榮耀X50,位列第五名,其價格區間為1399元至1999元。可見榮耀一直未樹立起高端形象。
2024年10月,榮耀Magic 7系列正式發布,再度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但截至目前,在京東平臺上,榮耀Magic 7的評論量僅為2萬+。作為對比,與榮耀Magic 7同期發布且處于同一價格區間的小米15、OPPO Find X8和一加13的評論量分別為10萬+、5萬+和5萬+。榮耀Magic 7系列的市場表現并不亮眼。
有榮耀經銷商也表示,Magic 7后期表現平平,主要源于榮耀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匱乏。該經銷商認為,在設計或拍照方面都較OV的高端機遜色些,唯一能打的可能只有MagicOS系統。甚至有經銷商稱,榮耀為了使銷量好看,以及拿返點,不惜用假激活來掩蓋銷量不佳的事實,最終卻依然由經銷商買單。
沖擊高端市場接連失利,再加上華為卷土重來,榮耀的高端之路注定走得艱難且顛簸。
03.困于單一業務
2023年11月,榮耀表示將通過“首發上市”的方式,通過IPO登陸資本市場。2024年8月,榮耀對外證實,已經獲得中國移動的投資,但雙方暫未透露投資額度以及股權占比。
同時,榮耀再度明確,計劃年內第四季度啟動相應股份制改革,并在之后適時啟動IPO流程;2024年10月,榮耀開啟新一輪融資,引入包括中國電信、中金資本旗下基金、基石基金旗下基金、特發基金,以及新一輪代理商投資平臺(金石星耀)等投資人;2024年12月,榮耀的公司名稱由“榮耀終端公司”更名為“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意味著股份制改造已順利完成。根據規定,股改完成后,榮耀便可進入“上市輔導”等上市流程,正式沖刺資本市場。
榮耀距離上市只差臨門一腳,但以目前榮耀的業務結構來看,即便能夠成功上市,投資者是否愿意埋單仍是一個未知數。
盡管榮耀的業務涵蓋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設備等,但其核心業務仍以智能手機為主。過去榮耀一直在強調萬物互聯,甚至提出了“1+8+N”全場景戰略,然而直到現在,榮耀的智能家居業務也未能如預期般脫穎而出,并且筆記本、智能穿戴設備、平板電腦等始終表現平平。此前,在談及榮耀是否會進入汽車領域時,趙明就明確表示,“我們目前還是謹守自己的賽道?!?/span>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榮耀想憑借純智能手機業務講通資本故事并不容易,畢竟自2016年以來,智能手機市場在全球范圍內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態勢,各大智能手機廠商只能在有限的存量市場中激烈廝殺。
TechInsights的報告揭示了一個慘烈的事實,即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用戶的換機周期已延長至前所未有的51個月,顯示出消費者換機意愿的普遍降低。
為了擺脫下行壓力,智能手機廠商紛紛開始尋找“新故事”,比如作為榮耀的主要競爭對手,小米早已形成了多元化業務,包括智能手機業務、AIoT業務、智能電動汽車業務、互聯網業務等。
目前,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收入雖然占比仍然過半,但比例一直在降低,而AIoT業務、互聯網業務等收入占比在不斷攀升,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更是一炮而紅。
截至2024年11月18日,小米SU7交付已超過10萬臺,提前完成全年交付目標,并且沖刺全年交付13萬臺的新目標。2024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收入占比超過了10%,已成為“第二條曲線”。
反觀榮耀,其增長重點仍主要寄托在智能手機業務上,繼續圍繞“AI+折疊屏”進行戰略布局,除此之外并沒有什么新故事。如果榮耀一味堅持只在智能手機賽道上深耕,即便能夠成功上市,投資者也難免會思考其增長是否具備可持續性和想象空間。
在沖刺上市的關鍵時刻,榮耀的市占率不斷下滑,同時帶領榮耀完成蛻變的靈魂人物也宣布離職,榮耀的前路注定不會是一條坦途。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