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運河故事,續寫新時代的運河傳奇
講好運河故事,續寫新時代的運河傳奇
講好運河故事
為構建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的有效機制,以服務人民、服務大眾、服務基層為宗旨,讓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開展了“講好運河故事”系列文化沙龍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多樣文化載體,讓市民更加了解通州區運河流域歷史、人文、藝術、景觀、成就等內容。在三個月時間內,通過開展4種類型12場運河文化沙龍以及2場“運河文化攝影展”和“運河文化書畫展”,吸引了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線上線下6萬余人積極參與。
鏡頭中的運河故事
在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二號碼頭公共文化空間舉辦的“鏡頭中的運河故事”系列文化沙龍中,多位攝影家為市民游客獻上了以“鏡頭中的運河畫卷”“鏡頭中的運河地標”“鏡頭中的運河時空”為主題的沙龍活動。
在運河文化攝影展活動中,以不同形式展出了攝影家拍攝的300余幅城市副中心建設過程中的新景觀、新建筑。
現場的市民游客紛紛駐足觀看,不斷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發展所取得的成就連連贊嘆。
觀展的李女士說:“我是土生土長的通州人,記憶中的通州是一個大農村,到處是低矮的平房,灰茫茫的一片。近年來,隨著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和發展,這里已經變成高樓林立、花團錦簇、水清岸綠,身為通州人,我為家鄉感到驕傲!”
書畫中的運河故事
在“書畫中的運河故事”系列文化沙龍活動中,通州區書畫家通過自己的書畫作品,為市民游客獻上了以“書畫中的運河詩詞”“書畫中的運河往事”“書畫中的運河印記”為主題的沙龍活動。
在同步開展的運河文化書畫作品展中,展出了書法家創作的篆書運河詩詞100首與數十幅精美的運河書畫作品。
活動現場,市民游客紛紛駐足觀看,認真聆聽書畫家的講解,現場與書畫家一起揮毫潑墨互動,參與人員為運河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折服。
此次活動的舉辦,對于運河文化藝術的傳播起到了推動作用,在受眾群體中引起了熱烈反響。
文學中的運河故事
在“文學中的運河故事”系列文化沙龍活動中,通州區的文學作家為市民游客帶來了以“文學中的運河人物”“文學中的運河古塔”“文學中的運河村落”為主題的運河文化沙龍。
通過文學作家的講解,大家對通州區的歷史人物、燃燈塔以及“運河第一莊”——榆林莊,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
參與活動的市民張先生說:“通州區有眾多歷史遺跡和傳說,燃燈塔不僅是通州的地標,更是歷史與文化的象征。歷史是我們文化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文化的傳承則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通過參與此次文化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傳播歷史知識,為文化延續貢獻力量。”
非遺中的運河故事
在“非遺中的運河故事”系列文化沙龍活動中,來自通州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在潞源街道為市民群眾帶來了精彩的非遺體驗活動。
活動旨在通過非遺傳承人講解與現場互動,傳播非遺的獨特魅力,讓大家感受到非遺不僅僅是一門手工技藝,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寫照,承載著智慧與創造力,在歲月長河中閃耀著獨特光芒。
此次活動的開展,讓更多市民群眾在寓教于樂的同時,傳承和發揚了非遺文化,使更多人了解這些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來源/北晚在線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